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我的短文《美国总统史话》(世界知识1979年第6期)也被知网侵权

已有 442 次阅读 2024-6-8 15:38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2017--)|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的短文《美国总统史话》(世界知识1979年第6期)也被知网侵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068日发布,第34800

                      (一)

1979316日出版的《世界知识》(半月刊)1979年第六期上发表了我的小知识短文《美国总统史话》,对于这篇短文,经查我当年的记事本和记账本中有明确记载。

 

*1978年记事本

1978年12月20日星期三,阴 上午看稿;收集历届美国总统情况资料  撰写历届美国总统

晚-23:00撰写历届美国总统文章

 1978年12月21日 星期四,晴 上午寄小文《美国历届总统》(挂号单号0985)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30703.html

 

*1978年个人开始明细账本记有

12月21日邮费0.14元

 

*1979年个人开始明细账本记有

3月18日安年稿费6.00元(世界知识)

 

(二)

以下我保存在家至今的《世界知识》(半月刊)1979年第六期上发表了我的小知识短文《美国总统史话》照相版和我的个人纸媒文章目录

1DSCN7806.JPG

2

 DSCN7808.JPG

**************

美国总统史话(世界知识1979年第6期)

【个人纸媒文章(黄安年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编号GWH107)】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85日(第22036篇)

自2019年1月6日-4月2日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US001-US538号)。自2019年4月5日-5月28日起,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黄安年文存选》目录(GH042-GH071)、黄安年书稿和讲稿目录(GH072-GH168)等总共编目168种。接着开始发布的是黄安年发表在纸媒图书上的文章目录78种(自GWH001起,至今已经到GWH078了)。自8月5日起,开始发布在纸媒报刊上的个人文章。为保障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的完整性便于自己和读者查找,也避免引发人们不愿看到的麻烦,改革开放以来在纸媒上公开出版发行报刊的个别文章目前暂不在博客上发布。个人藏书书目工作自今年初以来已经整整七个月多了,书目力求穷搜,目录检索是我国固有的学术传统,也是学术传承和历史记载的必要平台,个人藏书目录的完善将为集成为一个微“数据库”创造条件。

笔者资料《美国总统史话》载《世界知识》1979年第6期,第14页。收入黄安年文存选(1978-1986)。

黄安年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编号GWH101—106待发,含1973-1979年间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世界历史》、《破与立》、《北京师大校报》、《解放军报》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92433.html

 

(三)

笔者在2018.6.62021.11.152024.3.19三篇博文中一再指出中国知网对我的著作权的侵权行为,但是知网置若罔闻,明知故犯。

*《中国知网对侵我著作权警告置若罔闻》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0530日发布,第34751

六年前笔者在《中国知网侵我著作权,查阅自己论著需付费》博文中已经提出:中国知网收集了我的许多公开发表的文章,但没有一篇论文是经我本人授权签字同意的。未经我本人授权同意和转让,大量刊登我的文章本身就涉嫌侵权了。令人不解的是,我本人通过中国知网查阅自己的文章居然要我付费,否则无法查阅,更不准下载。请问这些文章的著作权究竟是作者本人黄安年的?还是中国知网的?在突出强调重视保护个人知识产权的今天,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详见下文)

然而六年来,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实际运营主体,依然将本人享有著作权文章一百多篇(一百多万字)继续刊载于中国知网上,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付费阅读、付费下载等服务。至今和著作权法第五十三、第五十四条等相关法律规定,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中国知网侵我著作权,查阅自己论著需付费》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66日发布

中国知网有海量论著数据库,其中收集我的许多论著,但几乎没有一部著作和论文是经我本人授权签字同意的。未经我本人授权同意和转让,大量刊登我的论著本身就涉嫌侵权了。更令人不解的是,我本人通过中国知网查阅自己的论著居然要我付费,否则无法查阅,更不能下载。请问这些论著的著作权究竟是黄安年的?还是中国知网的?在突出强调重视保护个人知识产权的今天,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再说,电子出版物(包括通过网络向读者提供合共个人下载、打印和阅读的电子图书论文的版税,怎么著作权人兑现也是个大大的问题。举例来说我的论文《论多样性统一的历史观》首发于《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三期第52-61页。全文14千字,迄今整整二十年了。我想看看中国知网上自己的文章,但是遭遇闭门羹,按照知网的规定查阅文章千字在1.2-4.8元间,这样算来以千字1.2元计算,这篇文章的付费为16.8元, 即使按照1%的电子版税计算,一次也该获0.17元。如果累计总共有10000人次缴费登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36185.html,电子版税就是1700元了,这还是一篇文章,全部呢,怎么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36185.html

 

*再谈中国知网对侵我著作权警告置若罔闻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0531日发布,第34755

     两年半前笔者在《中国知网集结我在刊物上发表的部分文章(署名第一作者)》中又提到:根据我本人的收集并逐一统计,截至2021年11月15日登录中国知网检索两项主题,共录得187篇,均未支付我个人任何稿费。我如今下载个人文章还得付钱,奈何! (见下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并非全部刊物,他们尚无可能将所有刊物的文章囊括其中,此外报纸上的文章也为包括在内。

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实际运营主体,将本人文章一百多篇(一百多万字)刊载于中国知网上,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付费阅读、付费下载等服务至今,严重违反了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三、第五十四条等相关法律规定,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36307.html

中国知网集结我在刊物上发表的部分文章(署名第一作者)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1115日发布(第28975篇)

https://kns.cnki.net/KNS8/DefaultResult/Index?dbcode=CJFQ&kw=%E9%BB%84%E5%AE%89%E5%B9%B4&korder=FI

 

*查中国知网无视我的一再警示继续刊登未经我授权的文章(2024.06.01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061日发布,第34763

下面是笔者2024319日在网上查询中国知网刊登对我的侵权文章部分目录(按第一作者计算),而此前一天,北京互联网法院已经初审通过了我的诉中国知网立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36463.html

 

 

(四)

自己写的文章并且已经发表还需要公证吗?在学术界只要学界认可,是无需公证的。如果自己的文章被侵权,又不想诉诸法律解决,自然也无需公证,因为公证费时费钱。问题在于如果侵权当事单位和法人赖账、否认侵权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文章经过公证就具有法律文件效力了。鉴于中国知网多年来涉嫌侵犯了我的著作权,且对我的一再警告熟视无睹,为了维护法律权威,需要做好必要时诉诸法律的一切准备,于是我不得不对自己全部被侵权的文章进行法律公证。

20231215日我做了171篇被侵权文章的公证, 22日制作完成,很快我就收到全部公证的副本。

照片6张拍自公证书附件中的1979316日出版的《世界知识》(半月刊)1979年第六期上发表我的小知识短文《美国总统史话》

1

 DSCN7810.JPG

2

 DSCN7811.JPG

3

 DSCN7812.JPG

4

 DSCN7813.JPG

5

 DSCN7814.JPG

6

 DSCN7815.JPG

(五)

我的短文《美国总统史话》发表在1979年3月,知网创立于1999年,相隔20年之久,请问知网如果你们依然不顾脸面地声称有“合法”协议和授权,那么这样的“合法”协议和作者授权是怎样打造出来的,岂非咄咄怪事,谎话连篇!难道严肃公正的法院殿堂是你家“后院”可以听任你们满嘴胡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37362.html

上一篇:考知网集成上网期刊授权确切时间
下一篇:1980年11月21-30日日记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1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