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暑热防暑 防人为热--小议人定胜天论

已有 768 次阅读 2023-7-7 08:48 |个人分类:民生问题小议(10-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暑热防暑 防人为热--小议人定胜天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3年7月7日发布(第32905篇)

 

记得一个甲子前,“人定胜天论”在媒体铺天盖地,家喻户晓的,结果已是过来人刻骨铭心的难忘记忆。不过历史的经验习惯性嘴边挂,历史的教训遗忘的很快。

涉及大气环流、气温在一个时期的骤然升高,自有其太空运行规律和特殊现象,远非人力所能控制(人类居住环境除局部建筑物采取全空调运行外),所及地区、特区、核心区皆无例外(唯纯山区稍佳,纯平原区最差)。目前人类的认识还处于低级阶段,我们理应加大对于大气环流的科技研究,并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早顺势相应调整活动节奏,切不可顶风而行,依然鼓吹人定胜天,否则岂非热上加热而人为过热,那样吃亏的一定是弱势人群。

  如今在暑热期间更需倡导活动的节制,量力而行,防人为热,以便安全过度奇特的暑热天。

在暑热期间,我们已经多日足不出户(偶尔不得已选择非高温的上午前半段去医院就诊或取药),连公园也无避暑之地去之何用。中午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休息时间,晚上10时半前就寝,平时多喝水,保持室内通风和室温不高于28度。空调和电风扇交替,饮食规律相对清淡,同时干些自己喜爱的活和看些轻松的节目。不给家人和社会添乱。

*************************

热热热!石家庄中暑患者增多 六旬老人体温达到41℃抢救无效去世

2023-07-06 19:19: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张超

热热热!河北省气象台7月6日11时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当日下午,除张家口、承德北部、保定西北部和沿海地区外,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达40~43℃。河北多地进入高温炙烤模式,记者从位于石家庄市的一些医疗机构了解到,近期到医院急诊科就诊的中暑患者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何志红告诉记者,近期因中暑前来急诊科就医的患者相比往年同期有所增多。何志红介绍,患者中暑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长期暴露在室外高温环境下导致中暑外,有些患者是因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下出现的中暑。例如,有些人在不通风的厨房做饭,加上自身排汗能力较差,就容易中暑。也有一些年轻人长期在户外活动,出现了头晕、拉肚子的症状。急诊医学科近期接诊的一位中暑严重的患者,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其不愿开空调,室内温度较高,后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呕吐的症状,被送到医院时体温已达41℃,经过几天的救治仍不幸去世。

DSCN8023.JPG

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齐惠军告诉记者,从6月6日到7月6日,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共收治9例中暑病例,其中6月中旬收治2例热射病患者,1人不幸死亡。

“我觉得大多数人的防护意识还是有所增强,会及时关注高温天气预警信息。出现高温天气时,很多户外的工作就暂停了,人们也会有意识地减少在室外逗留时间。”齐惠军说。

中午,记者来到石家庄市祥龙花园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有一些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的老年人前来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是否为中暑,再根据中暑的严重程度进行下一步治疗。下午3时,记者来到长荣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三位医生正在值班,诊室内并无患者。孙医生表示,连日高温,“这个时候都在家里吹空调”,因中暑前来就诊的患者并不多,倒是有一些居民因长时间吹空调感冒前来就诊。

 

齐惠军向记者介绍,老年人、婴幼儿、身体肥胖、精神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以及户外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跑等剧烈体育运动的人更易发生中暑,热射病可以理解为中暑的一种严重状态,一旦“中暑”变成了“热射病”,就可能有生命危险。热射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体温持续升高,能达到40℃以上。病人会出现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症状。同时可出现脑、心脏、肝脏、肾脏、消化道、凝血功能障碍或衰竭,一定要紧急就医。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何志红特别提醒市民,应当多关注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病的患者,户外工作者尽量避免在高温暴晒的场景工作,如果必须在户外活动,要做好防晒及时补水。

 

https://hebei.hebnews.cn/2023-07/06/content_9033225.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394371.html

上一篇:留影库比提诺的日本花园(2000-02-27)
下一篇:留影千岛湖(2000.6.12)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