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1999年12月14日记

已有 1622 次阅读 2023-1-16 10:02 |个人分类:JYGGSK(2017--)|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999年12月14日记

黄安年文  黄安年2023116日发布(第31965篇)

【按:自即日起分批发布1999年10月22日-2000年7月4日我们的美国之行日记内容,这里是1999年12月14日日记。当时日记如实记叙所见所为所思所想,为普通公民实录具有史料价值,无涉当今价值判断】

1999年12月14日记

黄安年文  黄安年20211011日发布,黄安年日记摘要1999年编号046

l  我以为18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当推蒸气机,它掀起了工业革命;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该是电力革命,它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力革命;而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应为计算机的发明,它掀起了信息革命和跨世纪的网络化发展,今天几乎任何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都已经或即将和信息及网络相连,说我们进入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是名副其实的。

l  上午量了一下血压,相当地正常。我测了两次分别是120/78cm(心跳P56);117/75cm(心跳P52)。L测了四次分别为94/64cm(心跳P64cm93/60(心跳P73cm89/45cm(心跳72);83/49cm(心跳P63

l  《华夏文摘》第445期(199910月)上刊登一篇《旅美日记(上)》(菲斐)颇有意思,其中说起:“教会生活已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40%以上的美国人信奉基督教,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信天主教、摩门教等。只要是教徒,每个礼拜他们大多都会来到教堂,虔诚地参加教会各项活动。唱诗班的成员每周有专门的练声排练,他们不辞辛苦,友好配合,为了能在宗教活动日有更好的奉献。圣餐都是教徒们从家里带来的做好的食品,供参加教会活动的人们共同享用,大家其乐融融。聚会的教徒们带着敬重的心情领受主耶酥的大仁大爱,聚会结束时教徒们都感觉心里仿佛装满了丰盛的果实。有些教徒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分享神的爱,他们会进行家访,真诚和热切地向那些不信主的人传播福音,以让主耶酥的恩和德造福和感染世人。我感叹神的力量和教徒们对神的虔诚!”这段叙述使我想起1991年我在ALBANY参加大奥伯尼华人教会活动的情景基本上是类似的。

l  “有人说老人在美国生活是三等公民:每天一等国内来信,二等《世界日报》,三等儿孙下班或放学。”此话不完全对,我们来到这里是“一等公民”(等YZ下班),但白天可是“继续学习”和参观旅游的积极份子,有学不完的东西,干不完的事。再说,我们不是“公民”,只是探亲客。

l  《华夏文摘》第434期(1999723日)有篇《狗与人》(刘景源)的文章也很有意思,文章说:“狗通人性,可以帮主人牧羊,可以训练成猎犬、警犬和盲人导路狗,还可帮主人看家,特别是在主人孤独的时侯可以陪伴他们,而且忠心耿耿,从不负人。所以西方人视狗为人类的朋友,甚至有些西方人爱狗胜过爱人,宁愿弄条狗来作伴也不{嫁娶那负心人,连死后也将万贯家产留给爱犬。虽然在中国狗也有与在西方国家相同的用途。但狗在中国人眼里的名份和地位就要低得多。我们中国人认为狗就是狗,怎么能同人相提并论?更别指望狗会成为中国人的朋友。所以如果你恨某个人就将她(他)骂成狗,让他(她)呆到狗的行列里去。可见狗不但成不了朋友,简直就是敌人的化身。鲁迅在同他的对手对骂时,就将他的对手骂成‘乏走狗’。象鲁迅这样文笔犀利的大文豪,要找一两个骂人的词儿实在是易如反掌,而他偏偏挑中了“走狗”这词儿,可见走狗在人们的眼里实在不是个好东西。再在前面加上若干个贬义定语就成了骂人的顶级用语,恶毒且不失身份。”“正因为狗同人的关系密切,所以在中文里面用狗来形容人的词就很多。且绝大多数关于狗的词都是十足的贬义词。比如骂仗势欺人的人为狗仗人势。有人不太地道就称他狼心狗肺,一听就知道被骂者不是善主,从来不用特别说明狗的肺为什么就坏。如果有人交了不三不四的朋友。就称他们是狐朋狗友。为坏人出主意的人则称为狗头军师。连狗的动作也弄来形容坏人,比如狗急跳墙,摇尾乞怜。狗的爱好也拿来骂恶习难改的人,叫狗改不了吃屎。可见凡是同狗沾边的,名声就不会好。”“可是,有些词如果放到西方文化里面恐怕就不好理解,甚至会让人理解成相反的意思。比如猪狗不如这个词儿,在忆苦思甜那阵儿就常常被用来形容工人和贫下中农在旧社会的悲惨生活。本意是说工人和贫下中农吃得如何差,所以又有一个更加直接的说法就叫吃的是猪狗食。如果这话让人直接译成英文拿到西方去,肯定他们丝毫不会同情我们旧社会的工人和贫下中农,而有人还会羡慕我们那时的生活水平高。因为他们的超级商场货架上的狗食和狗的专用品之讲究不比人的差。他们的狗一个个喂得膘肥体壮,为了狗们的健康,狗的主人除了注意选用健康食品之外,还会定期带狗出来散散步,让狗消耗掉多余的能量。所以我们这些带狗的词如果不加解释直译到西方,很难保证他们不会理解偏了。”“西方人视食狗为野蛮残忍之举,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狗肉为一美食,即使那些家养名犬作宠物的豪富,也不会拒绝餐桌上香喷喷的狗肉。那是因为西方人和中国人对狗的看法有着这些根本不同。西方人认狗作友,当然就不会将狗朋友吃掉。而狗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永远跳不出兽类这个圈子,与牛羊并无差异,为何不能杀而烹之!”看来做狗文章的今年在《华夏文摘》上就有两篇,要有新意还得下番功夫才行。

*******************************

1999年12月14日 (星期二)   雷雨,4-7C

今天是来美国后的第53天,北京-6 --  -2C,上海7-13C,哈尔滨-27  --  -17CNYC雨,4-8C7:00-7:30AM晨练,路线与昨日相同,看见两只松鼠。天空仍灰蒙蒙的,预报在星期五前都是阴雨天气,不过没有下雪的迹象。YZ昨天又干到午夜,今天7:30AM叫醒他们,急匆匆地起床吃饭准备上班,出发时已是7:57AM,8:04AM火车仅有7分钟,如果没有红灯的阻挡和塞车现象当无问题,否则要坐慢车了。匆忙的20分钟也就顾不上铺床,整理内务之类的家务活了,晚上回来又懒于这些“琐事”,难怪房间里乱七八糟。将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我们的后勤保障在这方面显然是功不可没的

    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据说,Y的老板昨天问她们,回答不一,今天看到联合早报电子网络版(11/12/99)转引新华社有关日本经济学家加藤教授的见解,颇有道理,现摘引如下:“人类生活方式正随「网」而变 (东京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非计算机莫属,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空前的促进作用。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主的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将远远超过其它产业。’日本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加藤义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感慨道。加藤教授说,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时,就连发明计算机的专家们都没有料到计算机能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然而,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70年代初期,美国英特尔公司成功开发出个人计算机芯片,成为信息革命的先驱。1982年,美国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网际网络,并于1995年将其引入商业市场,从此,全球掀起了信息革命的高潮,使人类迅速步入信息社会。加藤认为,如今,由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传播手段的网际网络经济已经渗透到几乎每一个领域,网际网络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信、购物、证券投资、交易结算、医疗、旅行、咨询、教育、娱乐等各种人们生活和工作所需的服务几乎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据统计,美国专门从事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公司已达4500家,各类公司的营销网页达500万个。1998年,美国的网际网络产业收入达3014亿美元,并提供了120万个就业机会,其产业规模已可同汽车制造业相匹敌。在过去的4年内,美国的网络经济每年以174%的速度增长。预计在今后5年内,美国将有4000万个家庭通过网络购物,零售额将超过1080亿美元。网络产业以10年时间完成了其它产业100年才能达到的水平。”我以为18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当推蒸气机,它掀起了工业革命;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该是电力革命,它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力革命;而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应为计算机的发明,它掀起了信息革命和跨世纪的网络化发展,今天几乎任何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都已经或即将和信息及网络相连,说我们进入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是名副其实的。

    运用网上代为制作的贺卡由本人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之一,通过网上发给致至亲朋是今天我在联合早报的网上找到的,于是我试发给在美国的顾学稼和在武汉的刘绪贻。发这种电子贺卡只要写清楚本人的姓名和电子邮编以及对方的姓名和电子邮编,问题就迎刃而解。以下是给顾学稼的电子贺卡:“Hi, Xuejie Gu, annian Huang (annianhuang@hotmail.com) has created this card especially for you. If you would like to send a card to someone you care for, please create your own e-cards at Zaobao Online E-Cards. 您好,Xuejie Gu这张卡片是 annian Huang (annianhuang@hotmail.com) 特别为您制做的。如果您想寄一张卡片给您的亲友,请到早报电子贺卡。 This service is brought to you by Zaobao Online 这项服务由早报电子版特别提供。THANKS! Your card has been sent to Xuejie Gu The URL of this card ishttp://www.zaobao.com.sg/E-Cards/Cards/dec15-9179617876.html RETURN TO CARD CREATOR 多谢! Xuejie Gu将会收到您的贺卡。贺卡网址: http://www.zaobao.com.sg/E-Cards/Cards/dec15-9179617876.html 返回贺卡中心”到了晚上,Y告诉我在YAHOO里有好多这种电子贺卡可供免费使用,我们随接通过www.echristmasCard.com网址,选用不同品种(含画面、图像、背景、文字、音乐、大小)的构思,并可留言和观看成像和定型,最后再发出,Y通过她的E-MAIL发给我,证明相当成功,这样可以通过电子贺卡向亲友们发出不同的新年贺卡,同时省却了纸张的浪费和普通邮件的压力。下面是收到Y发来贺卡的文字说明部分(至于画面要有 web browser的软件才能打开)。From:santa@azstarnet.com  Save Address Block Sender To: annianhuang@hotmail.com Save Address  Subject: You have received a holiday card from Sherry Huang. Date: Tue, 14 Dec 1999 19:52:56 -0700 (MST)You are the recipient of a holiday card sent to you by Sherry Huang.  To pick up your holiday card please use your web browser to access the page at http://www.azstarnet.com/public/holiday/claims/annianhuang122263.html Have a great  holiday season! Santa P.S.  Please do not reply to this message if you are trying to reach the sender of the holiday card.  A reply to this message will go directly to Santa's Elves.

    上午量了一下血压,相当地正常。我测了两次分别是120/78cm(心跳P56);117/75cm(心跳P52)。L测了四次分别为94/64cm(心跳P64cm93/60(心跳P73cm89/45cm(心跳72);83/49cm(心跳P63

两年一度的007影片40年来共有拍摄19部,被誉为“铁金刚”的主角詹姆斯·邦得(James Band)数度易人,但其魅力不减。这次有机会在连续两周的放映中看得其中的几部。据《明报》19991212日星期日影视刊登的文章称:“第十九部的《黑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竟然创造了一个小高峰,以在美国开画时三千五百万骄人成绩,《黑》片成为最高票房的铁金刚电影,指日可待。”评论称它“公式依旧质素保证”,但是奸人缺乏魅力”。评论概述“它是历史上最昂贵,也是首部超过一亿美元制作费的铁金刚电影,取景遍及土耳其伊斯坦堡、西班牙、苏格兰、伦敦、法国雪山甚至亚塞拜疆等地。片中的油库决战、法国滑雪区雪崩和英国泰晤士河的快艇追逐,加上赞助商如宝马汽车、奥米加手表等堆砌出来极尽豪华、刺激大场面,视觉上,观众固然觉得物超所值。”我们1211日在电视上所看到的场面,与此吻合,或许正是此片。但是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影片中的道白许多听不大懂,影响了我们观看的整体效果。

    《华夏文摘》第445期(199910月)上刊登一篇《旅美日记(上)》(菲斐)颇有意思,其中说起:“教会生活已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40%以上的美国人信奉基督教,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信天主教、摩门教等。只要是教徒,每个礼拜他们大多都会来到教堂,虔诚地参加教会各项活动。唱诗班的成员每周有专门的练声排练,他们不辞辛苦,友好配合,为了能在宗{教活动日有更好的奉献。圣餐都是教徒们从家里带来的做好的食品,供参加教会活动的人们共同享用,大家其乐融融。聚会的教徒们带着敬重的心情领受主耶酥的大仁大爱,聚会结束时教徒们都感觉心里仿佛装满了丰盛的果实。有些教徒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分享神的爱,他们会进行家访,真诚和热切地向那些不信主的人传播福音,以让主耶酥的恩和德造福和感染世人。我感叹神的力量和教徒们对神的虔诚!”这段叙述使我想起1991年我在ALBANY参加大奥伯尼华人教会活动的情景基本上是类似的。文章还还说:“没有想到在洛杉矶会碰到那么多的中国人!记得刚到美国不久,朋友带我去的地方都是中国人的圈子:中国超市、中餐厅、华人诊所、车行、银行、保险公司、律师楼、教会……,以至于那一段时间我的视野里对美国的印象都局限于这些范围内,几乎没有身处异国他乡的感觉。时间长了以后才明白,美国的社区主要以不同的民族来进行划分。洛杉矶主要有白人、黑人、墨西哥人、亚洲人等,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社区。我所熟悉的白人、亚洲人社区里,还根据各自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又划分出许多以不同的民族、风俗为背景和风格的小社区,而每一个小社区都有为来自其国家的人服务的不同行业。这种划分使得每个族裔大多靠赚自己同胞的钱生存。这种小社区对刚来的新移民、过客而言极为方便,不会感到陌生和无助,即使不会英语也不要紧。在每个社区的超市里,都有各类信息、免费的本国文字小报和电话簿。拿起电话,可以用本国语言咨询和了解每个社区可以提供的一切服务。这种社区特征,使得一些一直依赖和生活在这种社区里上了年纪的侨裔,一辈子都只讲母语,而不会说英语。”这段叙述对于像洛杉矶和纽约这样的多民族集聚区来说是很符合实际的,但是像在White Plians地区,白人、黑人、西裔、亚裔(韩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印度人)是混合居住的,情况另当别论。文章还说:“早几年来到美国的留学生大多都已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生活无忧。有些自己成立了公司,做起了与国内进出口生意的人,生意难做的时候,就组织国内的团队来美国考察、培训,因为赚中国人的钱要比赚美国人的钱更快、更容易。在“小台北”,还可以经常看到成群的大陆团队,他们被安排吃中餐、买国内禁书和美国花旗参……看到他们就如见到亲人一般。”这也是大实话。《华夏文摘》第444期刊登一篇文章(《休闲老友话寂寞》河流)称:“有人说老人在美国生活是三等公民:每天一等国内来信,二等《世界日报》,三等儿孙下班或放学。”此话不完全对,我们来到这里是“一等公民”(等YZ下班),但白天可是“继续学习”和参观旅游的积极份子,有学不完的东西,干不完的事。再说,我们不是“公民”,只是探亲客《华夏文摘》第434期(1999723日)有篇《狗与人》(刘景源)的文章也很有意思,文章说:“狗通人性,可以帮主人牧羊,可以训练成猎犬、警犬和盲人导路狗,还可帮主人看家,特别是在主人孤独的时侯可以陪伴他们,而且忠心耿耿,从不负人。所以西方人视狗为人类的朋友,甚至有些西方人爱狗胜过爱人,宁愿弄条狗来作伴也不{嫁娶那负心人,连死后也将万贯家产留给爱犬。虽然在中国狗也有与在西方国家相同的用途。但狗在中国人眼里的名份和地位就要低得多。我们中国人认为狗就是狗,怎么能同人相提并论?更别指望狗会成为中国人的朋友。所以如果你恨某个人就将她(他)骂成狗,让他(她)呆到狗的行列里去。可见狗不但成不了朋友,简直就是敌人的化身。鲁迅在同他的对手对骂时,就将他的对手骂成‘乏走狗’。象鲁迅这样文笔犀利的大文豪,要找一两个骂人的词儿实在是易如反掌,而他偏偏挑中了“走狗”这词儿,可见走狗在人们的眼里实在不是个好东西。再在前面加上若干个贬义定语就成了骂人的顶级用语,恶毒且不失身份。”“正因为狗同人的关系密切,所以在中文里面用狗来形容人的词就很多。且绝大多数关于狗的词都是十足的贬义词。比如骂仗势欺人的人为狗仗人势。有人不太地道就称他狼心狗肺,一听就知道被骂者不是善主,从来不用特别说明狗的肺为什么就坏。如果有人交了不三不四的朋友。就称他们是狐朋狗友。为坏人出主意的人则称为狗头军师。连狗的动作也弄来形容坏人,比如狗急跳墙,摇尾乞怜。狗的爱好也拿来骂恶习难改的人,叫狗改不了吃屎。可见凡是同狗沾边的,名声就不会好。”“可是,有些词如果放到西方文化里面恐怕就不好理解,甚至会让人理解成相反的意思。比如猪狗不如这个词儿,在忆苦思甜那阵儿就常常被用来形容工人和贫下中农在旧社会的悲惨生活。本意是说工人和贫下中农吃得如何差,所以又有一个更加直接的说法就叫吃的是猪狗食。如果这话让人直接译成英文拿到西方去,肯定他们丝毫不会同情我们旧社会的工人和贫下中农,而有人还会羡慕我们那时的生活水平高。因为他们的超级商场货架上的狗食和狗的专用品之讲究不比人的差。他们的狗一个个喂得膘肥体壮,为了狗们的健康,狗的主人除了注意选用健康食品之外,还会定期带狗出来散散步,让狗消耗掉多余的能量。所以我们这些带狗的词如果不加解释直译到西方,很难保证他们不会理解偏了。”“西方人视食狗为野蛮残忍之举,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狗肉为一美食,即使那些家养名犬作宠物的豪富,也不会拒绝餐桌上香喷喷的狗肉。那是因为西方人和中国人对狗的看法有着这些根本不同。西方人认狗作友,当然就不会将狗朋友吃掉。而狗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永远跳不出兽类这个圈子,与牛羊并无差异,为何不能杀而烹之!”看来做狗文章的今年在《华夏文摘》上就有两篇,要有新意还得下番功夫才行。

8:00-8:05PM接到曹宁从北京打来的电话,说她已经打过几次电话但是没有接通,这次总算通上了话。她有了E-MAILcctv-caonian@263.net),这样联系就方便了。我随即回了一个和她联系的E-MAIL。上午还收到了邵雁发来的E-MAI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372145.html

上一篇:1999年12月13日记
下一篇:有感于美国袁清教授来电、和大洋彼岸家人通视频电话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