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发布: 1999年四份有关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的教巡视报告

已有 3516 次阅读 2007-12-29 17:51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

发布: 1999年四份有关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的教巡视报告

 

黄安年文 发表:黄安年的博客/20071229

 

现在发表的是八年前的教学调查报告,说的都是关系教学秩序和效果的具体问题,我们的领导需要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

**************************************************

(一)

教室桌椅坏了能否“承诺”“即时修复”

             --1998-1999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八

                                         黄安年   1999512

教务处 并请转 谢维和副校长:

    最近听课发现有些教室的课桌椅是残缺不全的,松动的不算,有桌面没有座位的的比例在增加,而有的课桌损坏没有修复的情况已经至少是一个多学期来的事了。学生们也有凑合的办法,从外面拿一把椅子来,放在桌面前对付一堂课了事。511日我在教二楼203教室听课,发现座位坏了4个(68个座位中占6%),我问:“这些座位是什么时候坏的?”教育系1997年级学生的答复使我感到惊讶:“打从大一以来,就看见是这样。”果真如此的话(但愿不全如此),这里的问题就多了:第一,管理教室的人员是怎么负起责任的;第二,学生对于课桌椅损坏情况,是否应该及时反映情况;第三,它们是怎么损坏的,是否应该调查清楚;第四,学校主管部门是否应当将损坏的课桌椅及时修复。我以为各行各业的“承诺”不是停留在嘴边上的口号,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最近我看到的教室作为损坏情况如下:

    教二楼314室:坏了3个座位 (199956日听课时发现)

    教二楼308室:坏了3个座位 (199956日发现)

    教四楼309室:坏了2个座位 (199957日听课时发现)

    教八楼207室:坏了4个座位 (1999510日听课时发现)

    教二楼204室:坏了2个座位 (1999511日听课时发现)

    教二楼203室:坏了4个座位 (1999511日听课时发现)

    以上,只是随机听课发现的情况,为了弄清其他教师情况,1999511日中午12:3013:20,我将教七楼14楼教室内座位损坏情况看了一遍,情况如下:  教七楼101室:坏了6个座位;  教七楼103室:坏了9个座位;

    教七楼106室:坏了2个座位;  教七楼207室:坏了2个座位;

    教七楼404室:坏了2个座位;  教七楼403室:坏了1个座位;

    教七楼402室:坏了5个座位;  教七楼407室:坏了1个座位;

    教七楼406室:坏了1个座位;

   1999511日下午16:4017:20间我去了,教二楼、教四楼有关教室,室内座位损坏情况如下                教二楼甲107室:坏了5个座位;

  教二楼甲105室:坏了3个座位;教二楼112室:坏了3个座位; 

  教二楼甲111室:坏了1个座位;教二楼214室:坏了2个座位; 

  教二楼313室:坏了1个座位;  教二楼303室:坏了1个座位; 

  教四楼321室:坏了1个座位;  教四楼323室:坏了1个座位。

  需要说明:上述问题的反映,并非本科教学巡视员的职责,我只是感到这些“破败现象”与我们口称跨世纪,争几个世界一流的目标,是很不协调的。同样情况还有,在我听课的教室50%以上,不大干净,座位需要“仔细”选择。灯光不能全部亮起来的情况,大部分教室是这类情况,同时“人走灯灭”的情况几乎很少看见。(例如511日下午教二楼甲107,甲101,甲202,教四楼323321302教室就是这样)。这里既有加强管理的问题,又有加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巡视员   黄安年

***********************************************

(二)上课铃声能否“一致”地“响”起来

           --1998-1999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十

                                         黄安年   1999615

教务处 并请转 谢维和副校长:

    说起来这是一个根本不值得专门打报告的“小”问题。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小”问题,假如真的已经解决,不是“问题”了,何必浪费宝贵时间,还要“兴师动众”地打个报告呢?最多打个电话向教务处反映一下,足以。但是,事实告诉我,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不是部门一声令下就能立竿见影的。“问题”一旦到了需要“综合治理”的“难度”,恐怕就得引起学校主管领导的特别注意,并采取特别行动了,否则怕会“积重难返”的。

     人们通常说,学校听铃声,部队听军号。但是如果学校听不到铃声,这所学校何在?部队听不到军号,这枝部队何在?

   “铃声”这个令人困惑不解的一个小问题,在堂堂的北京师范大学居然也成为“老大难”问题之一。在一个不短的时期里,教四楼(历史、外语所在的系)根本就没有铃声。在这里,教师和学生就没有“铃声就是命令”的概念。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如此,青年教师如此,中老年教师也不例外。记得69日上午750分我进了该楼110教师听刘海林老师为历史系1998年级讲授世界中世纪史,当时有一位学生在向该年级学生作读书心得讲演(每次8点上课前,他们有同学轮流作短小精悍的学术讲演的好习惯),因为没有铃声,而该同学正兴趣盎然,一口气滔滔不绝地讲到8:08分才结束,这样教师被迫把课程顺延了。我想,假如铃声发出命令,也许上课后学生还在滔滔不绝讲演的现象本该会及早停止的。

     教二楼的铃声有特点,它总是比正点时间早两分钟响起来,8:00该是上课的正点时间,迟到与否的依据应该是学生是否已经进教师,而这里7:58就响铃了,来了一个“提前量”,614日我在教二楼213室听乔卫平老师为教育系教育专业1996年级学生讲授中国教育史,他听到铃声说,现在是预备铃吧,他足足等到8:08分(其间进来了4个学生),才问学生还有正式铃声吗?学生乐着说:预备铃就是正式铃,于是课程才正式开讲。这是一个教师按铃声上课的典型事例(其实,他并不是第一次在这里上课,可能因为有人来听课心情有些紧张所致。)该楼的铃声还有一个特点,上午第三节课打铃的时间不是10:05,而是10点正。514日上午,我在听完西方哲学史(教二楼109)第三四节课后,问教二楼的值班师傅,为什么10:05分上课,在这里10:00打铃,他回答很干脆:“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不过,你可以随意,可以10:05分上课。”看来,教二楼有着打铃的“自主权”,而这个大权,长期以来,却掌握在该楼的值班人员手里。

     教七楼的铃声也有本楼“特色”。这里总是“晚一拍”----总晚打两分钟。我自信自己的表还是相当的准,因为每天是和中央电视台的时针对照的。同样时间同一块表,听到同样是师大的铃声,在教七楼和教二楼就相差了足足四分钟。611日上午前两节课我在教七楼403室听唐伟老师讲管理哲学(为哲学系政教专业1996年级),后两节课则在教二楼108室听王工斌老师为教育系1998年级学生讲授普通心理学,两个教室相距百来米,而时间又被铃声掐掉了4分钟,幸好课间有15分钟,我又骑自行车听课,总算免得落得个迟到的芥尬局面。

     我在教八楼听课的次数没有前面三个教室楼多,有铃、无铃也都处于“以教师决策”的状况下,有一次我被碰了个“钉子”。69日第一二节在教四楼听历史系的课程,教师拖堂到958分还不下课,我为听第三节课在教八楼207教师由唐任五老师讲授的中国经济史课程,无奈退出教室,骑车1000赶到207教室,只听得教师在里面讲了开来,是又一节课已经开始,还是中间没有休息,不得而知,而教室的铃声始终没有听见,这节课,我终究没能听上。

    我不知道,全校教室的铃声能否统一起来,这个问题在电子信息时代应该不成问题。问题在于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师大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巡视员   黄安年

************************************************88888888888

 

(三)维护课间楼道宁静秩序需要“齐抓共管”

          --1998-1999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十二

                                         黄安年   1999618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

 

教务处 并请转 谢维和副校长:

  现在在上课期间临下课前10分钟左右,楼道走廊声音嘈杂现象十分严重。其表现为:每当临近下课前10分钟左右(例如上午8:40-50;9:40-50,11:15后开始)走廊里的高谈阔论声不时传入正在上课的教室,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多数学生对提前下课的喜悦心情,无法掩饰。而想抢占下节课“有利位置”的急促心情,也使某些学生有点忘乎所以。我以为这件“小事”虽然“事小”,但是这个“形象”反应了校园文明程度,却不能看成是一件“小事”。在与学校大门平行的主楼后大道西侧有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牌,一些学生身穿的文化衫,看到几个大字也历历在目。可是,我们需要的是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这对于以“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自栩的北京师范大学学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上面提到的不文明、影响他人、不利课堂教学的行为应该来一个“齐抓共管”才是。我建议:

1.教师在必要时如果提前下课,务必提醒同学离开教室时保持走廊安静,因为还没有到全校规定下课的时间,不要影响他人。

2.学生组织应当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提倡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校训落实到点滴的具体行动上。

3.学校有关部门解决好铃声“响”起来和“统一”铃声的问题。

4.在主要的教学大楼醒目处挂出提示牌:“请在走廊保持安静,不要高声喧哗”我发现在教四楼内,没有一块提示牌。在教二楼一楼有“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在教八楼内有“请用规范字”“请讲普通话”的提示牌。这种提示牌最多的是在教七楼,一层上楼处正面有醒目的“禁止吸烟”的警示牌,二楼到四楼间有多处“请用规范字”“请讲普通话”的提示牌。而在二三楼间还有“校会保卫部提示您:在离开教室之前带好随身物品“的醒目提示牌。用好规范字,讲好普通话,不要吸烟,不要忘带随身物品都很重要。如果在教室楼内有醒目的“不要高声喧哗”之类的提示牌,岂不有利于校园文明,有利于课堂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巡视员   黄安年

 

******************************************

(四)教四楼309教室不宜用作专用教室

          --1998-1999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十五

                                         黄安年   1999618

教务处 并请转 谢维和副校长:

 

    教四楼309教室临马路太近,来往汽车不遵守进入校园区低速行驶和减少噪音的规定,学校临街的教室又缺乏必要的隔音或减少分贝的有力举措,所以在这个教室里讲课和听课是十分吃力的,希望校方,能从内外两个方面采取对策,加以改善。

                  ----引自199954日本科教学听课记录

 

  关于教室噪音确实严重,10多名学生围着我希望向校方反映意见,换一个上课的教室,例如教七楼的303教室。(学生提出的具体建议,他们说,这个教室很少有人上课。)              

                  ----引自199957日本科教学听课记录

 

 

 

   整整两节课一直受到临街车水马龙噪音的严重干扰,尽管309教室只有60个座位,但是教师的声音后排同学还是听不太清楚,学生的回答别人也听不清楚。我以为309教室不宜作为专用教室,这是一个涉及教学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重大问题,希望引起校方的高度重视。           

                  ----引自1999617日本科教学听课记录

 

  以上三份听课记录中引述的是同一个问题,讲的是作为哲学系法学专业1996年级专用教室(教四楼309)的深受临街噪音其害的问题。他们每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上午都在那里上课。如果校方对于问题的严重性尚存疑问,我建议最好的办法,领导组织管理部门人士到那里去会诊(如果去听一次课,亲身感受一下更好)。我以为,无论从保护学生身心健康,还是维护学校周边环境,或者保障教学质量来说,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应当提上日程的。我建议:

    第一、考虑将此教室改为非教室的可能性,例如和办公室对调的可行性。

    第二、退一步说,将此教室由某年级学生专用教室改为共用教室,也就是减少对一个年级同学的长期持续的困扰程度,但是这一方案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三、在保持教室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对教室设施作必要的改造。如安装室内空调,保持窗户的封闭状态;或增加必要的消音措施,安装无绳扩音设备。

  第四、向市政府和环境卫生部门强烈表示保障学校区的周边环境安静的必要,减少超分贝因素,请环卫部门在校园附近安装分贝测示装置,和分贝提示牌。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第五、在整个校园营造保持安静环境,减少噪声污染。建议加强对于车辆的管理,杜绝在学生集中上课期间野蛮施工的情况。(目前教二楼就存在这类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巡视员   黄安年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3528.html

上一篇:发表: 《莫让本科教学特聘效益“打水漂”--1998-1999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七》(1999年3月10日)
下一篇:记学术交流网遭遇的一次罕见的技术故障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0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