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北京市历史学会第六届会会员代表大会(1992.6.1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2年7月20日发布(第30459篇)
我自1980年以来任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1986年任副秘书长,1989年以来任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直到1998年。1992年是北京历史学会的换届年。我的记事本有如下记叙:
1992年3月10日上午9:20-1:30 负责日常事务的齐大同志来谈北京史学会换届等事宜, 我和副会长王汝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前会长戴逸(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通电话。
1992年3月13日9;00-12:00在北京市委党校召开北京市历史学会秘书长会议,讨论换届事宜,成员有成汉昌、常润华、刘宗华、齐大芝和我。(时第六届会长龚书铎,副会长王汝丰、罗荣渠、宁可、马寿钱,学术顾问:邓广铭、陈述、苏秉琦、戚国淦、刘桂五、陈滋德、常任侠、许文、王锺汉、张养吾、白寿彝、何兹全、齐世荣、李侃、郑昌淦。)下午和唐赞功(时任北师大历史系副主任)商议历史系理事的调整名单。
1992年3月25日上午和龚书铎(时任北师大历史系主任,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唐赞功商议历史系参加北京历史学会历史名单。
1992年4月10日晚在龚书铎家谈北京市史学会工作安排。
1992年4月14日8:20-13:15 在雅宝路招待所参加北京市社科联第二届全委会扩大会议。
1992年4月18日90;00-15:00北京市社科联直属学会秘书长会议。
1992年4月20日起草北京市历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1992年4月22日上午齐大芝来取理事会工作总结及给社科联的报告等材料。
1992年4月29日上午,去市委党校找常润华(社科联负责联系北京市历史学会)、齐大芝研究学会工作。
1992年5月10日晚和龚书铎商定北京市史学会常务理事会5月21日举行。
1992年5月14日上午去住在西苑的王汝丰家,谈北京市史学会的换届改选事宜。
1992年5月18日15:00-17:50和龚书铎再议北京市史学会改选问题。
1992年5月21日9:00-11:40 北京市史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换届改选事宜。
1992年6月12日下午齐大芝来具体商议史学会换届会议的准备。
1992年6月15日准备北京市史学会会场的布置及会务工作。仁安泰、齐大芝夫妇送来96个书包。
1992年6月16日5:40-8:30 北京市史学会再准备, 9:15-12:00 北京市历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举行,地点北师大图书馆新馆,按既定会议程序进行,12:15-13:00在北师大实习餐厅会餐共90人,费用2064元。13:30-14:50 北京市历史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举行,讨论领导成员推选及1992年工作安排。晚上处理善后事宜。
照片18张拍自1992年6月16日北京市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场内外。
1,龚书铎会长主持大会
2,
3,
4,
5,
6,黄安年作理事会工作报告
7,
8,
9,
10,
11,
12,龚书铎、黄安年敬酒
13,
14,
15,
16,
17,
18.
********************************
我和北京市历史学会
已有 2975 次阅读 2013-6-11 08:1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北京市历史学会
我和北京市历史学会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6月11日发布
北京市历史学会是北京市历史学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的组织,自195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以来,我一直关注学会活动,尤其是1968年以来特别是1986年到90年代,担任副秘书长和秘书长期间,参加和组织学会的活动愈来愈多了。
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北京市历史学会不仅成立很早,而且影响也不小,她成立于1960年12月。第一届理事会(1960-12—1963-2)会长是吴晗,副会长是邵循正、赵征夫,秘书长是安捷。第二届理事会(1963-2—1968,因文革被迫停止活动)会长是吴晗,副会长是邵循正。秘书长许师谦。
1980.12-1982.5是第三届理事会,会长白寿彝,副会长胡华、尚钺、陈庆华、张芝联、齐世荣、张养吾、高毅民,秘书长齐世荣(兼)。在78人的理事名单中,我参与其中。
1982.5—1986.1是第四届理事会,会长是戴逸,副会长张养吾、何兹全、陈庆华、张芝联、高毅民, 秘书长王汝丰。我继续担任76名理事之一。
1986.1—1989.1 是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是戴逸,副会长王汝丰、张芝联、王矩保、宁可、龚书铎,秘书长王汝丰(兼)。我出任副秘书长(共5名),继续任79名理事之一。
1989.1-1998年是第六、七、八届理事会,会长是龚书铎,副会长是王汝丰、罗荣渠、宁可、马寿千。秘书长黄安年。
按照惯例,自1982 年第四届理事会起,会长和秘书长在同一个单位,这样便于开展工作。北京市历史学会所团结史学研究者队伍约占全国1/5以上,积聚了各个领域的史学专家学者,其中是全国知名的史学专家。在八、九十年代,尤其是1986-1998年的十三年的副秘书长和秘书长工作期间,我有机会直接向北京高校和研究机构及中学的专家学者学得了很多很多,他们的学德和学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项工作完成是公益性的,并无任何报酬的,既要应对社科联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又要和会长商定安排定期的理事会会长、常务理事会议、秘书处工作会议和定期会员活动等,而且有许多日常事物需要协调,占用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少,当然专职副秘书处如前期的常润华同志和90年代的齐大芝同志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付出了巨大的辛劳。1998年我退休后,也不再担任历史学会秘书长的工作,北京市史学会的活动也就不参与了。
1993年,在北京市社科联成立10周年之际,我写了一篇短文《坚持学术活动原则,普及和发展历史科学(1993年)》(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6月10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98181)
从一个侧面大体上反映了通过北京市历史学会的社会工作,自己从中央获得的教益。下面的三张照片,
1,1993年4月17日北京市历史学会写给北京师范大学的信,赞扬我“人副秘书长特别是任秘书长以来,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学会做了很多工作,8年中花费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无任何报酬地为大家服务,并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
2,1985年12月7日,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表彰先进”书:“黄安年同志热爱学会工作、积极组织和参加学会活动、成绩优异,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3,1993年7月北京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学会工作者评选委员会颁发《北京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学会工作者证书》,证书写道::“黄安年同志被评为北京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学会工作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98438.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