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编制个人藏书书目所想到的 ——写于2021年世界读书日

已有 2202 次阅读 2021-4-22 15:48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2017--)|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编制个人藏书书目所想到的

      ——写于2021年世界读书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422日发布(第27429篇)

     

明天是世界读书日,今晨看到昨晚科学网博主kd652留言:

kd652  
你好,423日是世界读书日,见网络上曾有征晒个人图书室,如果您不介意的话,可否拍几张书房照片,让后生们看看老先生如何读书,如何编制书目,如何写文章,以便激励年轻人读书的热情,最好在422-23日发表,拜托🙏
昨天 23:41(2021-04-21)

感谢kd652的关注,本文是对kd652留言的答复。

我既非书家,也非名家和公众人物,更非书香世家,只是一个读书人、一个喜爱购书和收藏专业领域书籍的人,一个愿意系统整理所藏书目奉献于读书界的人。

我读书自大学时代说起也有67年了。如果从中小学说起则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可谓博览兼蓄,受益匪浅。大学毕业后有条件购买一些专业和日用图书,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加上学界赠书,算来我们两人所藏图书已达万余册,新世纪以来网络图书迅猛增加,纸质图书查找时间相对减少,加上退休已经二十余年,搁笔多年,纸质图书多了不仅加大了居住面积的负担而且不加整理也将成为难以承受的灾难。这些图书在我们身后向何处去也就很快提上了日程。

在我国,书家、名家藏书的延续和保存一直是个大难题,当代少有私家图书馆能得以持久,这和图书收藏和保存及有效利用缺乏有效可持续发展机制相关,除非受到专门资助和保护的纪念馆、文化馆、学术馆藏书。政府公共机构和高校及科技机关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接受的赠书,一般仅限于部分图书而非全部,即使当时全部接受,公之于众的今为少量,多数图书打入冷库,有的流入造纸厂和废品收购站,对于图书的流传实在是个大损失。我们所藏的这些图书将何处去,现在看来还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两年前我的故乡江苏扬中西来桥镇主要负责人一口应承会安排个地方专门加以收藏和展出共享,然而随着当地人员的调整这项承诺也随之失效。现在还找不到一个适合集中安置这些图书的地方。在我们有着五六十人口的天通苑社区还没有一个像样规模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能否接纳民间藏书还是个未知数。

 

我们的藏书集中体现了专业研究领域的特色,一个是世界现代史和美国史研究领域,另外一个是红楼梦和文学史研究领域;其中包含了基础性工具性图书、新中国成立前后与专业相关的主要图书、我们两人研究领域的相关图书,还有涉及个人论著的图书。从这些图书中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新中国成立前后至新世纪我们的研究领域主要图书出版的演变。

那么为何要自己花功夫编制个人所藏图书书目呢?

第一 ,对于自己来说温故而知新,再读书、再体验的过程,再整理过程中会有新的感受,新得解读,以至于新的提升。

第二,如果自己不加整理,如果没有一个有电子记录每一本图书(含编号,版权页基本信息,内容提要,序言,目录页,后记、跋等,配以每本书的主要内容的照相页等),那么接受单位不可能了解捐赠图书的具体内容,捐赠人也不可能清晰了解自己的全部图书内容。此外接受单位估计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来做好这件事,结果如果没有具体图书目录,捐赠以后变成读者可以使用将事遥遥无期的事情了。就我个人的实践全部完成万册左右的图书编目,以每天做完四五册计算,全部完成需要五年光景。

第三,编书过程也是在网上发布资源共享的过程,对于有兴趣的中青年读者也是一个信息源,有助于他们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图书信息。近日收到红学界小友郭征帆先生发来的微信谈及我们在科学网发布所藏红学图书“发现了自己未藏之书,按图索骥,在网上买了些。”

DSCN6362.JPG

第四,纸质图书无论公开、内部发行印量有限,我们的藏书中有的可能已成孤本,有的即使著名图书馆也未见保存,编就这些书目,表示了该书曾由谁收藏过,对于土地胡版本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在信息化社会时代,纸质图书和网络图书相得益彰,但究其本源,纸质为本,我们需要固本清源,网络图书需要由纸质图书来检验。

 

我所整理编制所藏书目按类别分,自201916日以来,已经

整理并通过博客先后发布了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个人在纸媒发表的论著、译、评、介学术资料;吕启祥在纸质图书报刊上发表的论著、黄安年美国问题中文藏书目,吕启祥所藏红楼梦问题书目正在进行之中。迄今已经整整两年又三个多月,估计还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全部完成。坚持每天整理发布四篇左右,持之以恒终能完成的。完整保存这些学术资料,符合我们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是一个普通教学和学术工作者学术探索历程的文字记录。需要说明的是藏书分类是主要为便于个人所藏图书的查找。本书目客观叙述该书出版基本信息,内容评价见仁见智,也不涉及发布人的学术观点。

照片18张为随机拍摄的。

1,客厅书房一瞥

 DSCN6337.JPG

2客厅书房一瞥

 DSCN6338.JPG

3客厅书房一瞥

 DSCN6340.JPG

4

 DSCN6341.JPG

5,花坛下为藏书

 DSCN6342.JPG

6客厅书房一瞥

 DSCN6344.JPG

7

 后厅书房一瞥DSCN6346.JPG

8,个人论著书架(左侧)

 DSCN6348.JPG

9,个人论著

 DSCN6349.JPG

10,部分英文藏书和其他藏书

DSCN6350.JPG

11,客厅书柜一瞥

DSCN6352.JPG

12,客厅书柜一瞥

DSCN6353.JPG

13,客厅书柜一瞥

DSCN6354.JPG

14,东卧室书柜

DSCN6356.JPG

15,红楼梦学刊,集刊,辑刊专柜

DSCN6358.JPG

16,阳台花架下藏书

 DSCN6359.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83241.html

上一篇:天通苑公园泡桐树下留影
下一篇:胡文彬著《红楼梦探微》【华艺出版社1997】
收藏 IP: 1.202.240.*| 热度|

1 晏成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