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美国史研究会和美国史教学研究的引路人——纪念丁则民先生百年诞辰(1919-2019)

已有 3080 次阅读 2020-9-25 08:40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美国史研究会和美国史教学研究的引路人

——纪念丁则民先生百年诞辰(1919-2019)

以会为家 治学报国 探索美国 情系中华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925日发布(第26097

 

【按:下面是笔者2019722下午在《丁则民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发布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的《美国史研究通讯》2019年第2期第64-73页,2020923日收到纸质版。】

 

     大家好,其实我上午已经上台过了。现在再一次上来,希望大家原谅。我实在也算是丁则民先生的弟子,我还是杨生茂先生的弟子,我也是刘祚昌先生的弟子。我得到很多老师的教诲,他们比我大十多岁,当然是我的老师。今天听了上午和下午的发言,很受启发。而且昨天晚上我详细翻阅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讲的是丁则民先生的教学和科研,不光是科研,还有就是丁先生的教诲,这个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它里面讲到了很多回忆和人才培养等内容。在这里,我非常感谢这本书的两位主编,收了我里边的14篇文件和其他信件。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美国史研究会和美国史教学研究的引路人》,这里请的大家注意,不光是研究,而且是教学,我们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两个博士点,一个在南开,一个在东北师大,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确定了我们中国美国史研究的一个平台。

今天是丁则民先生(19197222019722)百年诞辰纪念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和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引路人、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史研究室的创始人、我的良师和挚友丁则民先生。丁先生随人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8年了,他的仁厚长者风范、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形象,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在今天的纪念大会上,我要说的是他是新中国最早开设美国史的留美海归学者;他又是创建美国史研究会发起人和领路人之一;他也是任职师范院校学为人师德才兼备的楷模;他还是情系北京师大关心北京师大的良师挚友。

一,新中国最早开设美国史的留美海归学者

丁则民先生1919722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7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美国史,新中国成立后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返回祖国,在北京师范大学(当时称北平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我们知道,关于新中国第一代开设美国史课程的学者,目前我们有据可查的恰恰就是丁先生,我们只能以文字为证,有文字的就么一个。1981627,我在学校档案馆内查阅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史教学课程计划档案时,欣喜地发现档案室里还保存着是任历史系副教授的丁则民先生于1951222拟定的一份美国史教学计划,原稿现在还保存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档案馆内。《丁则民育才史料集》教学与研究篇中的第一篇就是这个计划。

这份迄今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保存的美国史教学计划,是丁先生为历史系三年级在1950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美国史》制订的。每周3学时,选修4学分,30人选课。这份计划,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历史教学,是一份宝贵的教学档案资料,反映了当时国内外特定政治环境下的教学状况。【1】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丁则民先生随时任北师大副教务长的丁浩川同志来到东北师范大学任教。这段往事使得丁先生对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有着很深的感情。

2002年10月14日,我的学术交流网以“一份半个世纪前的《美国史教学计划》”为题,发表了丁则民先生这一《计划》的文字稿。201369,我又在博客上发布62年前一份《美国史教学计划》PDF版,其中含:美国史教学计划,历史系丁则民拟,1951222 1-2);北京师范大学课程表:历史系,各班课程时间表,1950年度第二学期,1951221上课(3-4);国立北平师范学院教员任课时间表,1950年度第二学期,1951221上课(5-6)。【2】

还在198173,我写信给丁则民先生询问1951年丁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开设美国史的情况, 1981713收到丁先生710写给我的信,信的全文如下:

安年同志:你好,来信收到,关于1951年在北京师大历史系开设美国史课程事,大致回忆如下:

该课程系1950-1951年第二学期为历史系四()年级开设的必修课,每周授课3小时,一学期共上50多学时,似乎是按三个学分计算。当时没有教材或课本,主要是由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记得上课有30多人。该课属美国通史性质,由英国殖民北美开始,一直讲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该课没有再开,因第二年碰上全国院系调整,我被调来东北师大任教。此致  敬礼丁则民上1981710  【3】

丁则民先生拟定的68年前《美国史教学计划》,反映了先生奉献於教育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为先,严于律已的高尚品德;说明了生于1919年的先生,作为留美海归毅然回国,践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的学术报国高尚情怀。自50年代初起,他励志投身於美国史教学和研究,先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史研究者,并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美国,服务於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也解读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前后,先生对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之间的深厚情感。先生一直关注院系调整后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史教学和研究,绝非偶然。而且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纪念师大建校100周年的时候,还专门收集了丁先生的一篇论文。

二,创建美国史研究会发起人和领路人之一

丁则民先生不仅是新中国最早开设美国史的留美海归学者,也是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史研究室的创始人。他亲自参与了创建美国史研究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中国美国史研究的领路人之一。197942126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筹备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决定由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现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代表组成的七人筹备小组,负责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并负责在五年内编写大约120万字的《美国通史》,丁先生成为中国《美国通史》编委会成员。笔者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代表列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丁先生就“美国‘中西部学派’创始人特纳的历史观点”做了学术报告。他还不止一次问起我北师大历史系老人的情况,谈及希望办好东北师大美国史研究室的设想,为中国美国史研究多做贡献的愿望。419791129,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武汉正式成立。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黄绍湘,副理事长为杨生茂、刘绪贻、丁则民,刘绪贻兼任秘书长。美国史研究会成立后,丁先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了研究会的领导工作,在早期多次年会上,我们看到丁先生忙碌的身影,并通过东北师大美国史研究室推动我国的美国史研究。5

先生不仅长期担任中国美国史理事会副理事长和顾问,而且身体力行带头积极履行一个会员和理事的基本职责,积极支持秘书处的各项工作,他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模范成员。很多时候都是身体力行的。兹举几例:1981年研究会组织开展中国美国史著作出版情况的调查,1981年10月30日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

“你好!接到10月22日来信,知道你的情况,至为愉快。拙作《美国排华史》和《美帝迫害华工史辑》,均已在这里填表登记,内容提要亦已填入登记表了,因此你们那里调表时,就不必列入了。你们已编印出你校馆藏有关美国史的英文书目,并将送我一本,至为感谢。其他同志如同有需要看,当再函告。余容再叙,此致, 教安

丁则民书, 1981.10.30”【6】

19921113,我收到丁则民先生1110来信,信中寄来他当日亲自制作的1990-1990年东北师大培养美国史研究生的情况表,并在信中说:久未通信,思念殊深。前些日子邮上的《东北师大学报》一份,想已收到,请批评与自我批评。现附寄上‘1990-1990年东北师大培养美国史研究生的情况表一份(两页)’请查收。【7】19954月初,我又收到丁则民先生1995年3月31日,丁先生在给的信中说:“安年同志:祝好!寄来有关我校历史系培养美国史研究生的情况,已经看过。现对寄来的材料作些修正和补充,请审核,即颂, 编安 丁则民书, 1995.3.31【8】在补充材料中包括1993年入学的博士生戴超武、1994入学的博士生郭立明和袁鹏。这里说的我寄的材料指的是我作为秘书长向各相关院校导师发信询问,有关东北师范大学培养美国史研究生基本情况请求丁先生审核,从回信中可以看出先生的认真负责精神,他亲自审核和修正补充了东北师范大学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材料,还亲自制表答复,丁先生的亲历親为作风,使我深受感动。

1993119,我还收到丁则民先生116来信,信中说:安年同志:祝好!学期结束,工作紧张,会议又多,没有及时回复,请您谅解。近来,眼疾逐渐好转,冠心病也趋稳定,请您放心。  承大家推荐,提名为奖励优秀生论文的评委会成员之一,至为感谢。只是担心身体不好,到时不能参加,反而把事情耽误了。经仔细考虑,我还是接受这一光荣任务,万一到时候因病不能前去,也可委托王旭同志前去代劳,不知是否可以王旭于去年9月,作为Fulbright学者,前往UCLA研究,访问一年,预计今夏可返回。承蒙您和杨、刘二老推荐我为JAH的书评人,我已填表寄给DrThelen,尚未接到回信,但已寄来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JAH Newsletter各一份。【9】信中提到评委会成员一事,指1993年组建中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万心蕙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的五人成员是丁则民、刘祚昌、李世洞、张友伦、黄安年。信中所提JAH的书评人一事,指杨生茂、刘绪贻、我三人作为JAH(美国历史杂志)的国际特邀编辑联合推荐丁先生为JAH的中国书评人之一,并通过我征询丁先生的意见,先生给予全力支持。

1995213,我收到丁则民先生210来信,信中说:你与世洞合赠给我的《美国2500历史名人传略》一书已收到,非常感谢。这分工具书对学习、研究美国史的都很有用。你们和蜀生又为大家做了件好事,值得表扬。”“王旭已同你通了电话吧。1996年打算来长春召开美国史会的事,我们自然愿意承担这一光荣任务,欢迎大家来长春聚会。只是在财力和人力都有较大的难度,唯有尽力设法筹措和争取有关同志的支持指导。”【10】

中美城市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1996长春会议能够顺利举行,为筹备召开96年长春会议,从头到尾获得了丁先生和王旭教授等人的全力支持,没有他们一年多的努力,难以取得年会的圆满成功。

  可见丁先生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中国美国史研究的领路人,又作为研究会的一个普通会员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丝毫没有学会领导和大专家的架子,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美国史研究者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学习的。

三,任职师范院校学为人师德才兼备的楷模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到献身东北师范大学半个世纪,丁先生一直在师范院校任教,认真组织师生出精品、育新人,他是学为人师,德才兼备的楷模。他通过组织师生参加由他主编的六卷本《美国通史》中的《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861-19世纪末》卷,把出精品和育新人有机结合起来。1985324-30,我和冯承柏教授应丁则民先生之邀,来到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为《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861-19世纪末》卷的三章试写稿细读,在丁先生的主持和黄仁伟、王旭的协助下,初编工作进展顺利。在长春的一个星期中,丁则民先生对我们的生活安排无微不至,而我们和编写组及研究室成员一起,在对三章试写稿内容逐一阅读,进行了较为深度的讨论,这不仅有利于编写的改进和完善,也是我学习的极好机会,丁先生参加了研讨的全过程,期间我有机会和丁先生、黄仁伟、王旭、田锡国等深度交谈,冯承柏教授的独到见解则给人以很多启迪。1990年人民出版了正式出版了美国通史丛书中的《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卷,在编者说明中有以下一段话:“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南开大学冯承柏同志和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同志仔细阅读了3章试写稿,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我清楚这里说的“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主要是冯承柏先生的贡献。331日晨,我回到北京,结束了长春之行。

    会前,3月12日丁先生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安年同志:祝好!顷接研究室转来的信,知道您将按时来长春参加试写稿讨论会,大家都非常高兴,我们也能再次会晤了。试写稿第一、二、三章都已寄上,不知收到否?由于时间仓促,写的都较粗糙,至盼仔细审阅,尽量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作进一步的修改。

这里食住条件都较差,生活上会感到不便,好在彼此熟识,定会予以包涵。春节已过三周,但这里仍是春寒科峭,请来是多穿写衣服,室内要到四月中旬,才停烧暖气。

回报程日期和车次当遵嘱尽力预订车票。买到来长春车票后,请来电告知,以便派人接站。余容面叙,此祝

教安

附语问候您的全家人

丁则民书 1985.3.12

试写稿讨论与会者除我室成员和撰写人外,还邀请了冯承柏同志,他已答应来长参加.寄来的美国史教材,已收到,至谢。 又及  11

信中所说试写稿第一、二、三章,我是在312收到的。而丁先生的信是314收到的。信中反映了先生的认真负责和对我的关心体贴,令我感到很亲切温暖。

 

作为研究生导师,丁先生不仅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而且在每个环节尤其是毕业论文上都关怀备至包括研究生的工作和生活。兹举几例:

1995516,我收到丁则民先生512的信,信中说:安年,久未通信,很是想念。近来都很好吧!现有一事请您帮助、支持,即胡锦山同志写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本世纪)美国黑人第二次大迁徙及其影响》)已脱稿,拟请您作为她的论文评议人,您能答应吧。她的论文(5万多字)这个月中旬印就后,即邮寄上请您审阅,评议表格亦随论文寄上。评议表格填就后,请于65前寄给我为祷。麻烦之处,尚请鉴谅。【12】 信中可以看出丁先生对于博士硕士生研究生培养的极其负责和关怀备至。

199573,我收到丁则民先生628的信,信中除了谈到为丁先生主编的《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评议申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外,再次谈及胡锦山的博士学位论文,信中说:胡锦山同志的学位论文已答辩完,这次是请承柏同志来校主持的。您对锦山论文的评阅非常认真,意见也很中肯,她感到收获很大,在此,向您表示衷心感谢。丁则民谨书 1995.6.28【13】

199742,我又收到丁则民先生328的信,信中说:安年同志:祝好!长春分手以来,已是半年多了。您最近工作和生活都很好吧!至念。有件事又来麻烦您了。今夏我们这里两位博士生(郭立明和袁鹏同志)即将毕业,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他们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需要请同行专家通信评议。郭的论文题目是“硅谷”的兴起与美国高科技产业道路(大意),袁的论文题目是20世纪美国西部史学的发展趋势(大意),现在他们正在撰写,预计5月初可脱稿,每篇论文约有67万字。想请您做他们的论文的评议人,如蒙俯允,当将两篇打印好的论文和两份评议书于5月中旬左右快递寄上,请您抽出时间予以审阅。麻烦之处,在这里先行表示感谢。丁则民谨书 1997.3.28【14】

199956,我还收到丁则民先生52的信,信中说:安年:您好!久未通信,非常想念。您最近工作、生活都好吧!现有一事,又来麻烦您了。请您赐予帮助。即我们这里,今年有两位美国史博士生毕业,他们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想请您担任论文评议人,审阅、评议他们的论文。两篇学位论文分别是韩宇同志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东北部经济的衰落与转型”和孙港波同志写的“西奥多·罗斯福政府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研究”,每篇约有5万字,希望你能抽空予以审阅,如蒙俯允,将于本月10日左右,将两篇论文打印告连同通讯评议表格一并挂号寄上评议表格填就后,在不久的将6月上旬寄回即可。至盼您早日赐知,以便安排工作。这次又增加您一些工作负担,实在有些过意不去,在此先行向您表示感谢。专此敬祝 时安  附问候嫂夫人 丁则民谨书 1999.5.2  回信清寄宿舍,能收到快些【15】

这时已经八十高龄且身体多病的丁先生,还是那么一丝不苟,亲自动手,专注于培养研究生的每个细节。这种全心全意献身教育和美国史研究铺路的道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辈永远铭记在心的。

 

这里还想说说,在1994年6月和1996年6月,研究生答辩的“农忙季节”,我两次参加东北师大美国史研究生论文答辩,再次和丁则民先生及其团队近距离接触的情况。

1994年6月13-16日,我和冯承柏教授参加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当年4月27日,我收到丁则民先生24日的亲笔信,信中说:“安年同志:祝好!久未通信,不知您最近工作、生活情况怎样,非常思念。有件事,想请您帮助指导,那就是今年我们这里将有一名博士生和四名硕士生毕业,他(她)们撰写的学位论文将于6月10日左右举行论文答辩,想请您来长春参加指导答辩工作,来回约要四、五天,不知道您能抽出时间来学校指导否?至希望您能早日来信告知,如蒙俯允,当在5月上旬末将打印好的论文寄上,请您审阅。他(她)们的姓名和论文题目是:

博士生梁茂信:“美国移民限额制度的演变研究”(约六七万字)

硕士生郭立明:“1940-196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经济结构的变化”(每篇约有一万多字)

王玉华:“芝加哥与美国中西部的兴起”

孙群郎:“美国内陆地区现代化大都市丹佛”

张宏:“纽约----一个近代大都市的兴起”

我们非常希望您能来校指导工作,因为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们还请了冯承柏同志,他已答应到时来校指导工作。前几年,学校修建了一座师大学术活动中心----即“师大宾馆”,食宿条件还可以,地址就在学校附近,来往比较方便。

 四名硕士生的论文都是王旭同志指导的,他已于去年升为正教授,写了一本“美国西海岸大都市”的专著,不久即将出版。您和承柏都能来的话,我们又可畅叙一番了,希望早日听到您的复音。【17】

依据我的记事本的记载:4月28日,我复信丁先生说6月10日准时到。30日给王旭信谈参加答辩一事。5月20日,收到梁茂信5月16日来信谈论文答辩事,同日收到寄来的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信中说:“经丁则民和王旭等老师商定,拟请您参加我们今年毕业答辩。今寄去博士和硕士论文五篇,供审阅斧正。请您参加答辩的聘请书后由我校历史系邮寄。有关答辩时间等其他事宜由丁老师确定并函告,恕不赘述。我们几位学生恭候您的到来,预祝一切顺利,顺颂康安!【18】21日,我回信梁茂信。5月24日,我收到丁先生信说6月13-14日答辩。次日,回信丁先生;5月27日,收到东北师范大学通过胡锦山寄来的答辩聘书,次日回信胡锦山。6月2日我挂寄胡锦山,五人的答辩评议书,6月10日下午2点电报通知胡锦山抵达长春车次和时间。6月11日中午接到梁茂信打来长途。6月13日(星期一),11:30抵达东北师大,戴超武等来接。14:00-16:40 梁茂信博士生论文答辩,我任主席。晚上,丁先生设家宴招待。6月14日(星期二)8;30-11:00郭立明、王玉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14:00-16:30孙群郎、张宏硕士学位论文答辩6月15日(星期三)下午学术报告会,冯承柏讲题:中美文化交流中几个问题;我的讲题: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 晚上丁先生和师母宴请 6月16日(星期四)8:30-11:20 在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室座谈, 丁则民先生提出加强合作等问题。中午在王旭家, 16:00 研究生来送行 18:00 离开东北师大。 

回京后, 我收到6月30日梁茂信来信说:“黄老师:您好!前不久,您不辞劳苦。来到北国春城为我们毕业生主持论文答辩,我们表示深深地感谢。因时间安排较紧,未能给您和冯老师在城郊野外观光,实感遗憾,特致歉意。希今后再来长春,我们一定补上。您作为前辈,勤于思考,博览群书,著述甚,治学严谨,令后生深为敬佩。通过此次答辩,我既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从您和冯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希望以后常指导后生,以求上进。”“我们答辩时照了几张照片,已经洗出,今随信寄上。丁老师的相机出现故障,所以在历史楼前的照片均报废,希鉴谅。”【19】

我还收到胡锦山6月25日来信说:“十分感谢您在酷暑之日赶往长春主持我们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并与我们讲学座谈,我的收获很大。以前只是拜读过您的一些论文著作,知您博学勤奋,这次更深为您认真忘我的精神所感动,去京访学时,要向您好好求教学习。”“谢谢您对我论文写作的关心,到京后即为我复印书目,衷心感谢。我以前从未注意过JAH中的Recent Scholarship 一栏,经您提示我一定要好好查一查(另外我还为丁先生复印了JAH March号上的Recent Scholarship,看到了您的名字及许多中国学者的名字,目前丁老师在逐条仔细查找)”【20】我也收到郭立明6月29日写给我的信,信中说:“此次论文答辩,有幸得先生主持,获益匪浅。您对我的论文的评点指正,见解精深,切中要害,对我今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极有裨益。而您在百忙之中为我们所做的精彩讲座及各种先进研究手段、研究信息的介绍更使我眼界大开,深感耳目一新。只是时间太紧,您来去匆匆,无法多多亲聆您的教诲,至为遗憾!”【21】

这些溢美之词是对我的鞭策,事实上从他们那里学到的远胜过于我给他们的。这里也反映了丁先生培养的研究生尊重老师和懂得转益多师的道理。25年过去,现在他们已经成为美国史研究队伍中学术领军人物和骨干中坚,那次老中青相聚确实是一次难忘的回忆。

 

1996年6月8-10日,我再次参加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57,我收到5月4日丁则民先生来信邀我在6月上旬来长春主持美国史博士硕士毕业生的论文答辩。丁则民先生199654的信写道:安年同志:祝好!听王旭同志回来后谈到您的近况,至为快慰。今夏我们这里有一位博士生(戴超武同志)和两位硕士生毕业,戴同志写了一篇题为《美国对亚洲移民政策的演变》的博士学位论文,着重论述943年废除排华法后至1990年美国对亚洲移民政策的变化,约有10万字;两篇硕士论文学位都是有关美国地区史和城市史的问题。想请您来校主持这次学位论文答辩,审查评议他们的论文,日期定在610左右(答辩只需一个单元时间,具体日期待确定后再通知),不知对您方便否?如您同意,当在本月中将戴同志的学位论文挂号寄上,请您批评指正。麻烦之处,容日后面谢。现王旭等人正忙于筹备年会事宜,届时希望您能早来一些天,主持和指导年会工作,余容面叙,此祝

近好               丁则民谨书1996.5.4  22

8,我回信准时参加。523收到东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生戴超武来信和博士学位论文,随后集中时间阅读,531,写出《美国对亚洲移民政策的演变(1943-1990),评议意见。并写信给丁先生,通报情况。65下午、66晚戴超武两次来长途确定去长春具体时间。6月8日20:40我乘坐59次前往长春。6月9日(星期日)11:35 戴超武在车站接,住东北师范大学会议中心703。下午王旭、梁茂信来谈1996年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会议暨年会的筹备事宜,晚上。20:20-21:00 拜访丁先生及师母。

6月10日(星期一)8:30-11:45 主持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博士学位答辩人戴超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人韩宇、张爱民。17:00-18:30 在外国专家餐厅丁先生、王旭宴请。20:25 乘坐60次列车返回北京

   我收到丁先生最后的两封信时间在19993月和19995月,那两封信里,他还在为、林艳、韩宇、孙港波的博士学位论文奔波。23其后听说先生身体出现状况。20001012梁茂信写信告诉我:“丁先生自8月底以来几次住院和检查,又缺乏人手,膝下无嗣,主要以现在身边的弟子为主,故终日奔波,夜间轮流值班,颇感疲惫。先生患肺癌,晚期,在肺部已扩散,但未波及心脏。当然,他心脏一直有问题。经过近一个半月的反复检查和治疗,病情有所控制,但因化疗,身体现在十分虚弱,食欲下降,走动比较困难。下周准备再次检查,确定是否有做多弹头穿刺之必要。”24

通过我保存的丁先生给我的部分信件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丁先生作为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极端负责。他那和蔼可亲可敬的慈祥长者形象、他给我们以鼓励、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爱,他没有子女却把许多研究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来看待,他为研究生的学习、品德以至生活操尽了心,直到丁先生生命的最后时刻。令人欣慰的是丁则民先生培养了大批研究生弟子,如今已是活跃在中国美国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或学科带头人。先生创立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东北重镇不仅发展壮大,而且扩及厦门等南方地区, 薪火相传,当年他所培养的许多博士、硕士生,现在已是学术带头人,中国的美国史后继有人。我们将永远记住辛勤铺路领航的美国史研究前辈丁则民先生!

四,情系北京师大关心北京师大的良师挚友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点时间丁先生对他自美国回国后最先来北师大工作,院系调整去东北师大工作后依然情系北师大、关心北师大,以及对我的提携和信赖说几句。还在先生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他就应邀于1984123-5日,来北师大历史系主持了徐承范、黄开来、莫亚平三人的美国史硕士毕业论文答辩。123900-1125分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外文资料图书室举行丁先生主持的论文答辩,答辩人是申请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徐承范。1241500-1640,丁先生主持第二场论文答辩会,答辩人是申请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黄开来。125900-1100,丁先生主持第三场论文答辩,答辩人是申请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莫亚平丁先生不仅事前写好了详尽的论文评语,而且在主持答辩中一丝不苟,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对每位答辩人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提出希望答辩的问题,还综合答辩委员的意见和评议书意见,写出答辩委员会意见由答辩委员会讨论修正后通过。【25】

有关细节依据当年记事本的记载,1984121日上午我接到丁先生将于次日晨抵京电报。122(星期日),我去北京站接丁先生自长春到京,8点丁先生到我家,黄德录先生和时任系主任的龚书铎先生来看望他,随后住北师大专家招待所,中午和晚上均请丁先生在我家用餐,黄德录先生作陪,丁先生对我岳母的厨艺大加赞赏,在以后见面中多次提及。考虑到丁先生在京有比较宽松的时间,我们安排的答辩分三次在三天内举行。123日早,先生在我家用餐后接着于900-1125分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外文资料图书室举行丁先生主持的论文答辩,答辩人是申请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徐承范。当晚1740-2000在家宴请丁先生,黄德录先生作陪,2000-2200和丁先生深聊。1241500-1640,丁先生主持第二场论文答辩会,答辩人是申请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黄开来。晚上我在学校餐厅宴请丁先生、黄德录先生、龚书铎先生。125900-1100,丁先生主持第三场论文答辩,答辩人是申请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莫亚平,张文淳先生也作为答辩委员参加了答辩会。当晚四位研究生宴请丁先生、黄德录先生和我三人。126送别丁先生,并为先生购买了负氧离子发生器,中午送丁先生搭乘1222159次车离京返回长春。【26】

丁先生对我的提携、关心是一以贯之的。从请我参加他主持的《每股内战与镀金时代》的初稿样卷讨论、参加和主持他培养的研究生答辩或评议,对我主持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工作的支持,再到对我教学和研究点滴成果的肯定和鼓励,都清晰地表明。除了前面已经提及的外,这里再举一例:

1989116,我收到丁则民先生113来信,信中说:大作《二十世纪美国史》以接到,至为感谢。国内出版二十世纪美国史,这还是第一本,对学生和读者系统了解当代美国的发展是会有帮助的。【27】附带提到《史学论衡庆祝北京师范大学一百周年校庆历史系论文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月出版,“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奠定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坚实的基础”,其中就收入了丁则民的文章《美国的新移民与文化测验》(上编第259-266页)。[28]

先生在2001年 2月26日不幸离世,引发学术界、北师大历史系同仁的极大悲痛。【29】

     丁则民先生的为人为学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丁则民先生永远会在我们心中!

                  黄安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前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照片13张拍自该刊


1,

DSCN8322.JPG

2,

DSCN8323.JPG

3,

DSCN8344.JPG

4,

DSCN8332.JPG

5,

DSCN8333.JPG

6,

DSCN8334.JPG

7,

DSCN8335.JPG

8,

DSCN8336.JPG

9,

DSCN8337.JPG

10

DSCN8338.JPG

11,

DSCN8339.JPG

12,

DSCN8340.JPG

13

DSCN8341.JPG

*******************

【按:以下《美国史研究通讯》发表时略去】

           写于2019年5月,改定于2019年7月21日【30】

附记:我集辑了《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2019年5月4日)塑封版,敬献给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史研究室。【31】

 

注释:

【1】58年前一份《美国史教学计划》,黄安年的博客2009624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9962

【2】2013年博文发布PDF版时附上了《计划》的文字版,强调“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现代世界政治及经济的发展也都有其历史根源的。我们要了解世界现势就有认识帝国主义阵营中最顽强者——美帝国主义的必要;但是要深刻的认识今天美帝所发动的疯狂侵略政策及奴役世界人民的阴谋,就非研究其社会发展进程——他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增殖组织等演变——不可。”《计划》具体规定了讲授时间及内容的分配:本学期共有十七周,现以每周三小时计,共有五十一小时讲授时间,讲授大纲中各章讲授时间均有具体安排。《计划》还指出,本课中文参考书极少,且有些翻译的书籍已经绝版,因此有辅导同学阅读英文参考书之必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另外拟些问题,指定同学课外作业,必要时由同学作典型学习报告,互相讨论,批评及观摩,提高同学对本课之。列出几本中文参考书多系翻译者,几本英文参考书,提醒“非竟仔细之分析,批判,不能采用。”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美国问题评论/20021014首发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864&cid=5

201048笔者的博文《记丁则民先生来北师大主持美国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1984)》(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0005中,也提到这份计划。

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53-61, 2019年5月。

【3】丁则民先生和1951年制订的《美国史教学计划》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18年5月27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15969.html;并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1、2 2019年5月。

【4】参加19794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筹备会议的印象》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526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15844.html);《补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筹备会议》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48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10052.htm

【5】《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1980年年会(烟台)》,黄安年的博客/2010322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5133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苏州年会(1982)合影》,黄安年的博客/2010320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4728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成都)合影》,黄安年的博客/2010323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5512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兰州)合影》,黄安年的博客/2010324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5795

《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1993年威海)合影》, 黄安年的博客/2010326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476

《中美城市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1996长春)合影》,黄安年的博客/2010327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7470

【6】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3、4, 2019年5月。

【7】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20-22, 2019年5月。

【8】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9-12, 2019年5月。

【9】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13,14, 2019年5月。并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15, 2019年5月。

【10】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23,24, 2019年5月。

【11】《忆1985年长春之行》,黄安年的博客/201048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0162)另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5,6, 2019年5月。1986318我收到丁则民先生信,征询对多卷本教材的修改意见。18989113日丁先生在写给我的信中说:“我们编写的那本《内战和镀金时代的美国》,据说9月份即已发排明年初前可以问世,到时定将奉上一册,请您批评指正 ”。(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7,8, 2019年5月19911月日我收到丁则民寄来的《美国内战和镀金时代》一书。

【12】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25-26, 2019年5月。

【13】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28-29, 2019年5月。

【14】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33-34, 2019年5月。

【15】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35-36, 2019年5月。

【16】“农忙季节长春行(1994年6月)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年4月9日发布

【17】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18,19, 2019年5月。

【18】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44, 2019年5月。

【19】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45, 2019年5月。

【20】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50,51, 2019年5月。

【21】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67,68, 2019年5月。

【22】“农忙季节”再上长春行(1996年6月)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年4月10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3574.html

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52, 2019年5月。

【23】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65,66,35, 36 2019年5月。

【24】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46,48, 2019年5月。

【25】《丁则民主持黄德禄指导黄开来美国史硕士论文答辩》,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18129发布(第20461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50655.html

《丁则民主持黄德禄指导徐承范美国史硕士论文答辩》,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18129发布(第20462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50696.html

《丁则民主持黄德禄指导莫亚平美国史硕士论文答辩》,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181211发布(第20471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50971.html

【26】《记丁则民先生来北师大主持美国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1984)》,黄安年的博客,2010年4月8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000534年前丁则民先生来北师大主持美国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710发布(第19695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3168.html

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62,63,64, 2019年5月。

1986年黄德禄先生病逝后 ,丁先生于89写信给黄德禄夫人王之祐女士表示深切哀悼。

【27】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7,8, 2019年5月。《丁则民先生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学家之二)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411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40899.html

[28] 《史学论衡》(2002【个人纸媒文章(黄安年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编号044)】黄安年的博客/201976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88301

29见黄安年辑:《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编号69,70, 2019年5月。据我记事本记载:227日晚上我告诉杨玉圣请他起草用我们俩人名义发一唁电,哀悼丁则民先生的不幸去世。随即又和梁茂信通了电话,并发去了E-MAIL228上午,去外事处给东北师范大学发电传,痛悼丁则民先生去世。下午看到长春发来的唁电:“著名史学家丁则民教授于226因病去逝。告别仪式于228650在长举行,特此函告。”我即请系里发去唁电。晚上和严四光通了电话,并为他代发了唁电给东北师大。31,为系里拟定了一个通告:沉痛哀悼丁则民教授

  我国世界史和美国史著名学者丁则民教授于2001226因病去逝,终年82岁。丁则民教授于1952年院系调整前在我系任教,其后一直任职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他在美国西部史和移民史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去逝是我国历史学界的一个损失。我系已于228发出唁电,表示沉痛哀悼!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办公室  200131

30 由历史系史学论衡编辑委员会编《史学论衡庆祝北京师范大学一百周年校庆历史系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月出版,收入了丁则民先生的文章《美国的“新移民”与文化测验》,见丁则民:美国的“新移民”与文化测验(《史学论衡》2002黄安年的博客/201975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88315.html 2019年6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梁茂信、吕洪艳主编的《奠基的年代 戍边的先驱—丁则民育才史料集》

31《丁则民先生致信黄安年及相关文档、照片集》塑封目录,----献给丁则民先生百年诞辰(1919.7.222019.7.22)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7月20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9030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52001.html

上一篇: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周汝昌校注、周伦玲周丽玲整理《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两卷本)下【译林出版社2017】
下一篇: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编《美国史研究通讯》(2019年第2期)【中国美国史研究会,2020年】 【美国问题中文书目(编号第G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