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痛失知音——沉痛哀悼冯承柏先生(《春思秋怀忆故人》2008)

已有 4653 次阅读 2019-7-2 11:45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痛失知音——沉痛哀悼冯承柏先生(《春思秋怀忆故人》2008)

【个人纸媒文章(黄安年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编号03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72发布(第21872篇)

自2019年4月5日-5月28日起,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黄安年文存选》目录(GH042-GH071)、黄安年书稿和讲稿目录(GH072-GH168)等总共编目168种。接着开始发布的是黄安年发表在纸媒上的文章目录(自GWH001起)。主要汇集发表在书籍中的个人文章和报刊上的个人文章,最先发布书籍中的个人文章。为了既保障个人纸媒文章的完整性便于自己和读者查找,也避免引发人们不愿看到的不必要麻烦,自本月18日起过往在纸媒上公开出版发行书刊的个别文章暂不在博客上发布。

《春思秋怀忆故人—冯承柏教授纪念集》冯承柏教授纪念集编委会编200810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33.5万字,ISBN 978-7-310-03022-4

这本纪念文集集中了90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南开大学冯承柏先生学术风范、道德文章、魅力人生、激励后学的感人场景,这位国内外少见的自学成才的大学者”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学术和人生遗产。冯承柏夫人黄振华先生为笔者寄来了冯承柏先生自序--我的生活历程”、“冯承柏生平”和李剑鸣的。罗宣博士则寄来了纪念集的目录和“冯承柏著述目录(1965-2006)”收入笔者悼文“痛失知音——沉痛哀悼冯承柏先生(第29-30页)

******************************** 

 

痛失知音——沉痛哀悼冯承柏先生(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学家之四)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325发布

【本文收入冯承柏教授纪念集编委会编《春思秋怀忆故人--冯承柏教授纪念集》,第29-31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首发黄安年的博客2007111日。附201049日博文详细记叙了三十多前为刘绪贻先生主编的《战后美国史—1945-1986》卷1-11章试写稿逐章阅读和讨论的情景。】

冯承柏教授是我国造诣很深、当之无愧的著名美国历史和文化研究专家。我和冯承柏先生结识,从80年代初起算迄今已经有20多年了,他是我最为敬重的知音之一,他的去世不仅是南开大学的损失,也是我国美国史学界、文博界的损失。我失去了知音和挚友,失去了可亲可敬的兄长。

2007111中午时刻我和王旭正在厦门大学餐厅就餐,王旭从李剑鸣打来手机中获悉冯承柏先生因病不幸于10日逝世,噩耗传来使我十分震惊,懊悔不已。去年1213日我去南开大学看望德高望重的杨生茂老先生,同时也想和美国史同行小聚。那次已经获悉冯先生身体一直不好,几抱病危,还在医院治疗,很为他担心。那次短暂的南开行程过于局促,没有能去看望他,那知成了我终身的遗憾。

应美国通史丛书《战后美国史(1945-1986)》卷主编刘绪贻教授的邀请,198636月到15日,我和冯承柏先生来到武汉,两人同住一屋为刘先生主编的《战后美国史》初稿审读,这次小范围的审读人只有我们两人,刘先生及其编著队伍均对我们寄以很高期望,这是我们两人第一次的深度沟通学术思想和生活感悟的极好机会,我们全天候的工作着,那时的武汉天气阴冷,招待所里没有暖气,我们两天坐在床上还盖着被子,常常一聊就是大半天,涉及内容极其广泛,十来天的接触使我们发现彼此之间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而我总是从他的交谈和评论中得到学术创新和生活哲理的启示,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知识广博深厚、与时共进的优秀典范。1989年人民出版了正式出版了美国通史丛书中的最早的一部《战后美国史(1945-1986)》卷,在编者说明中有以下一段话: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南开大学冯承柏同志和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同志对本书的第111章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并提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在我看来,这里说的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意见主要是冯承柏先生的贡献。

其后,我们又一起到长春几天,为丁则民先生主编的多卷本美国通史《镀金时代》初稿审读,我们两人又一次有机会深度交谈,和在武汉审读会上一样,他的见解总是给人以启迪,使大家受益匪浅。1990年人民出版了正式出版了美国通史丛书中的《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卷,在编者说明中有以下一段话: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南开大学冯承柏同志和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同志仔细阅读了3章试写稿,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这里说的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也主要是冯承柏先生的贡献。

记得1991323-24日,我在马里兰大学参加学术会议后25日前往华盛顿参观访问,在美国历史博物馆里,见到在这里作富布莱特学者的冯承柏,他陪同我参观并和共进工作餐,期间他向我详细地介绍了来美国怎样又好又快又省地收集到美国的第一手资料,这些经验使我十分地收益。26日我们又一次相聚聊天。这一年在美国我们有多次电话联系交流信息。199182,我和冯先生都应邀参加在波士顿附近Worcester举行的中国留美学生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议,我们又交谈聊天。冯承柏在3日在开幕式讲话中对中国留美学生寄托厚望。84我又与冯承柏交谈中美研究生培养的异同问题,后来他离开克拉克大学回华盛顿,我则回到奥伯尼后和他继续保持联系。

冯先生也是一位优秀的学术活动组织工作者,记得80年中,他成功地主持了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举行的一次中美学者学术会议即显示了他的才能,不过他参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组织的学术活动不是很多。我们在其他的学术活动和会议上有过多次交流,他的学术见解往往是前瞻性的。例如在中华美国学会举行的常务理事会上,他的关于开展网络学术信息工作,和学术团体与单位连网建议,获得与会大多数委员的热烈响应,这充分显示了早在90年代初,他已经远远走在美国学界许多学人美国研究信息化、网络化的前头了。

他的为人和学问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一生并不顺利,50年代的政治上的不幸,逆境中磨练,使他走向成熟途中也比常人付出了过多的代价,尽管耽误了宝贵的年轻时光,他始终坚持在任何情况下为学术和教育事业的敬业和创新精神。我深深为他的广博的知识,学术创新的思想、以及令人信服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世纪初,我来天津时去他家拜访见过几次面,看到他身体不如以前,但依然健谈如往,在我心目中,他的学术生命还会持续二三十年,我国的美国史学界、文博学界太需要他了。没想到冯先生长过早地去世,实在是我们学术事业的损失。冯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但是冯先生的音容笑貌、道德文章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096.html

 

1,

 1 DSCN9293.jpg

2,

 2 DSCN9294.JPG

3,

3 DSCN9295.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87744.html

上一篇:笔者2019年6月博文分类目录
下一篇:初夏圆明园观荷(一)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