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世界近代现历史专题30讲》(现代部分)、《美国经济史专题15讲》介绍

已有 3143 次阅读 2019-5-4 16:06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世界近代现历史专题30讲》(现代部分)、《美国经济史专题15讲》介绍

【黄安年个人论著藏书书目(黄安年个人论著部分编号114)】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54发布(第21558篇)

 

自2019年4月5-20日起,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按照出版时间先后发布,电子版含封面版权页、目录页、序言后记页。

2019421日起,笔者博客陆续发布《黄安年文存选》目录。现在发布的是《世界近代现历史专题30讲》(现代部分)、《美国经济史专题15讲》介绍

照片5张,拍自讲稿

1

 

2

 

3

 

4

 

5

 

  刘宗绪、黄安年合著的《世界近代现代历史30讲》,199610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220000字,288页,开本850X1168毫米 1/32,西安市临潼印刷厂印30000册,定价每册13.50元,ISBN-7-5604-1128.2/K.146。责任编辑王红岩,封面设计郭学江。

本书按照生产力标准、实践第一标准、多样化统一的历史进程对于世界近代和现代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和阐述。其中刘宗绪撰写近代部分15讲,黄安年撰写现代部分15讲,为世界近代和现代史的普及提供了新知识、新观点和新视角。现代部分包括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当代世界多样化统一的发展特色、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世界现代史体系、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等新课题。西北大学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先后出版,包括盗版在内的印数达数十万册,90年代中期到世纪初在中学历史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

本书的前言写道:这是一本散论性的书,就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内容的若干问题阐述一些看法,书中论及的问题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前后也不衔接,只是在众多的问题中择起要者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行。

我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包括高校与中学的世界史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仅存尤为突出。不过总还有些不尽如人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史实叙述上,不够实事求是的情况还不时表现出来。为克服这种现象,我们愿与同行们共同作出努力。这就是撰写本书的立意。

在动笔之时,我们明确了本书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确认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也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自有阶级以来,阶级斗争确实起着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既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也不能涵盖全部历史的内容。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也不可能间断。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证明了的事实。无疑,生产力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首要组成部分。社会形态更迭和某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自我调节,从根本上说也是对生产力发展的适应,评价历史现象的准则,最重要的仍然是要看它对生产力发展的适应程度。尽管并不是任何细微的事物都能与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但是从宏观的长远的视角上看,却脱离不开这个总的规律。

其次,实事求是,还原历史,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任何人对历史规律的认识、解释和对未来的推断,都难免有局限性,至少有历史的局限性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因此,只能要求更接近科学,更贴近事实。这就必须要重实践,重结局,不能全依据传统的公式化概念,也不能感情用事或以道德标准论断。那种以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为尺度,不顾具体条件只以政策是否激进为尺度的做法,并不是评价历史的科学态度。历史是具体的,革命与改革、急进与渐进,都要根据条件、视其效果而评断。

要力戒绝对化,坚持分析的态度。有许多历史现象伴随着罪行,其作用却是一分为二的,甚至在主导方面是进步的。近代早期的圈地运动、黑奴贩卖、殖民掠夺等等,都是令人发指的罪行,但却又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表现形式,而资本原始积累则是推动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进步过程。类似现象是很多的。也有不少情况,特别是普通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某些文化现象,显得很寻常,难辨是非,那就不必强行论断,就让它“亦此亦彼”、“非此非彼,不须绝对化地“非此即彼”。

还原历史,既包含对历史现象做实事求是的阐述与评价,也包括还给国务社会以本来的面貌。在历史上为时最久的毕竟不是扼杀与争斗,而是和平状态下的社会面面观。凡是存在和平发展与经济繁荣的局面,就应如实地承认,而不必人为地去制造阶级斗争日趋尖锐的场景。

最后,认同历史上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继承这笔遗产,不强行对一切都贴上阶级或主义的标签。历史遗产中确有很大一部分人类共有之物,并没有阶级性。历来说只有自然科学与科学没有阶级性,其实并非如此。有许多事物只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同样没有阶级性。当商品经济这一事物取代自然经济而降临世间时,它只是客观存在。即使贴上标签,它也按自身规律走自己的路。另外,当人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时,便追求自己的权利和自我完善,要作公民而不愿再充当臣民。这种愿望也是人性的正常表现,并不从属于某一阶级。就是在道德规范上,渎职无为、贪赃枉法、奢靡淫乱、杀人越货等等,任何时代的任何阶级都视之为丑恶行为。相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忧国忧民、扶危济困等等,也同样都被视为高尚的情操和美德。这一切都不是属于哪个阶级所专有。因此,对共性的事物或现象无须作阶级分析。肯定或否定只能依据客观规律,或者根据同样没有阶级性的公理。

全书共列30个问题,近代、现代各为15个问题,依序列排列。本书由刘宗绪、黄安年二人合著前15讲刘宗绪撰写,后15讲黄安年撰写,所阐述的内容并不直接衔接,所以在体例与格式上还有细小的差别:近代部分15个问题都一气呵成,现代部分15个问题之下则列出了一些小标题。考虑到这一差别只是格式上的,并不影响读者阅读,也就强求统一。

  照片9张拍自本书。

1

 1 IMG1879.jpg

2

 2 IMG1880.jpg

3

 3 IMG1881.jpg

4

 4 IMG1882.jpg

5

 5 IMG1883.jpg

6

 

7

 

8

 

9

******************************

《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提要

已有 4082 次阅读 2007-3-23 10:13 《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提要

黄安年文  2007323

(按:《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提要一文20070127首发在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栏目中。)

书名:     《当代近代现代历史30讲》

著者:     刘宗绪、黄安年

责任编辑: 王红岩

封面设计: 郭学江

出版:     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610月第1

字数:     220000

页码:      288

开本:     850X1168毫米 1/32

印刷:     西安市临潼印刷厂

印数:      1-30000

定价:     13.50

发行:     新华书店经销

书号:     ISBN-7-5604-1128.2/K·146

书名:     《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著者:     刘宗绪、黄安年

责任编辑: 种社

封面设计: 王红

出版:     太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1月第1

字数:     220000

页码:      288

开本:     850X1168毫米 1/32

印刷:     陕西轻工印刷厂

印数:      1-20000

定价:     13.50

发行:     新华书店经销

书号:     ISBN-7-80605-559-2/K·7

提要:

    本书按照生产力标准、实践第一标准、多样化统一的历史进程对于世界近代和现代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和阐述。其中刘宗绪撰写近代部分15讲,黄安年撰写现代部分15讲,为世界近代和现代史的普及提供了新知识、新观点和新视角。现代部分包括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当代世界多样化统一的发展特色、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世界现代史体系、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等新课题。西北大学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先后出版,,包括盗版在内的印数达数十万册。

前言:

这是一本散论性的书,就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内容的若干问题阐述一些看法,书中论及的问题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前后也不衔接,只是在众多的问题中择起要者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行。

我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包括高校与中学的世界史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仅存尤为突出。不过总还有些不尽如人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史实叙述上,不够实事求是的情况还不时表现出来。为克服这种现象,我们愿与同行们共同作出努力。这就是撰写本书的立意。

在动笔之时,我们明确了本书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确认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也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自有阶级以来,阶级斗争确实起着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既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也不能涵盖全部历史的内容。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也不可能间断。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证明了的事实。无疑,生产力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首要组成部分。社会形态更迭和某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自我调节,从根本上说也是对生产力发展的适应,评价历史现象的准则,最重要的仍然是要看它对生产力发展的适应程度。尽管并不是任何细微的事物都能与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但是从宏观的长远的视角上看,却脱离不开这个总的规律。

其次,实事求是,还原历史,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任何人对历史规律的认识、解释和对未来的推断,都难免有局限性,至少有历史的局限性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因此,只能要求更接近科学,更贴近事实。这就必须要重实践,重结局,不能全依据传统的公式化概念,也不能感情用事或以道德标准论断。那种以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为尺度,不顾具体条件只以政策是否激进为尺度的做法,并不是评价历史的科学态度。历史是具体的,革命与改革、急进与渐进,都要根据条件、视其效果而评断。

要力戒绝对化,坚持分析的态度。有许多历史现象伴随着罪行,其作用却是一分为二的,甚至在主导方面是进步的。近代早期的圈地运动、黑奴贩卖、殖民掠夺等等,都是令人发指的罪行,但却又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表现形式,而资本原始积累则是推动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进步过程。类似现象是很多的。也有不少情况,特别是普通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某些文化现象,显得很寻常,难辨是非,那就不必强行论断,就让它“亦此亦彼”“非此非彼”,不须绝对化地“非此即彼”

还原历史,既包含对历史现象做实事求是的阐述与评价,也包括还给国务社会以本来的面貌。在历史上为时最久的毕竟不是扼杀与争斗,而是和平状态下的社会面面观。凡是存在和平发展与经济繁荣的局面,就应如实地承认,而不必人为地去制造阶级斗争日趋尖锐的场景。

最后,认同历史上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继承这笔遗产,不强行对一切都贴上阶级或主义的标签。历史遗产中确有很大一部分人类共有之物,并没有阶级性。历来说只有自然科学与科学没有阶级性,其实并非如此。有许多事物只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同样没有阶级性。当商品经济这一事物取代自然经济而降临世间时,它只是客观存在。即使贴上标签,它也按自身规律走自己的路。另外,当人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时,便追求自己的权利和自我完善,要作公民而不愿再充当臣民。这种愿望也是人性的正常表现,并不从属于某一阶级。就是在道德规范上,渎职无为、贪赃枉法、奢靡淫乱、杀人越货等等,任何时代的任何阶级都视之为丑恶行为。相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忧国忧民、扶危济困等等,也同样都被视为高尚的情操和美德。这一切都不是属于哪个阶级所专有。因此,对共性的事物或现象无须作阶级分析。肯定或否定只能依据客观规律,或者根据同样没有阶级性的公理。

这分书就是本着上述原则写的。全书共列30个问题,近代、现代各为15个问题,依序列排列。本书又二人合著,所阐述的内容并不直接衔接,所以在体例与格式上还有细小的差别:近代部分15个问题都一气呵成,现代部分15个问题之下则列出了一些小标题。考虑到这一差别只是格式上的,并不影响读者阅读,也就强求统一。

限于水平,本书难免有疏漏和桀误之处,尚祈读者惠正。

作者

1996830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古代到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

第二讲      学科体系:世界近代史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三讲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时期的土地问题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四讲      理性时代_启蒙运动

第五讲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第六讲      英、法两国革命的比较

第七讲      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后果

第八讲      意大利统一和德意志同意运动中的两条道路问题

第九讲      法国的政体演变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第十讲      关于明治维新时期的下级武士

第十一讲    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

第十二讲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十三讲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

第十四讲    英、美、法三国政治发展的特点

第十五讲    德、俄、日三国政治发展的特点

第十六讲    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第十七讲    世界现代史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矛盾

第十八讲    1917-1941年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十九讲    本世纪上半期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和危机

第二十讲    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二十一讲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大曲折发展

第二十二讲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两重发展趋势

第二十三讲  现在民族独立运动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第二十四讲  当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第二十五讲  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发展

第二十六讲  当代世界多样化统一的发展特色

第二十七讲  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潮流

第二十八讲  世界现代史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十九讲  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世界现代史体系

第三十讲    结束语——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世界历史研究/2007127首发

 

美国经济发展史专题15讲 目录

          (为中央电视教育台<<中学历史教师之友>>栏目

                    开办的<<美国经济发展史>>讲稿)

                                       北京师范大学 黄安年教授

                                       1998年12月24日修定稿

 

第一讲 美国历史的发展道路和特点

一.由北美荒原到大国和迈向世界超级大国

1.美国早期发展史(公元1492年前--1776年)

2.美国近代史(17761898年)

3.美国现代史(18981999年)

二.美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

1.年轻快速、实力最强、富有活力的大国

2.外来移民持续不断的国家

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4.商品经济和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

5.对外开放和社会机制不断调整的国家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二讲 美国的发展和外来移民

一.持续近四个世纪的外来移民潮

1.早期美国和近代美国的移民潮

2.现代和当代移民潮

二.外来移民的历史作用

1.影响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2.影响近代工业化和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

3.影响社会政治生活多元化的发展

4.影响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三.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

1.从自由移民到有限移民

2.二战后的移民政策

3.中国移民在美国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三讲 美国发展的历史条件

一.没有经历封建制度发展阶段的国家

1.没有经历封建制度阶段及其原因

2.存在的封建影响及其消除

二.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推动美国的发展

1.大陆扩张及其后果

2.西进运动及其影响

三.长期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国内环境之中

1.美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十次战争

2.历史上重大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四讲 美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革命

一.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1.原子能技术的新发展

2.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崛起

3.航天和空间技术的发展

4.生物技术的突破

5.新材料技术

三.战后美国政府发展科学技术对策

1.联邦政府强化对科技的科学管理

2.美国科研资金和组织的多渠道政策

3.美国科教兴国和强国人才战略

4.美国刺激科技发展的具体政策

5.美国发展高技术发展战略

四.战后美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世界性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3.大大加速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趋势

4.有利于美国在国际上经济格局调整中处于优势地位

5.促进武器的急剧变革和军事战略的重大调整

6.推动着文化艺术和教育手段的急剧变化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五讲 美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改革

一.美国经济现代化政策的特色

二.美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三.美国早期工业化时期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1.杰克逊总统领导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2.以限制种植园奴隶制发展为中心的反对奴隶制运动

3.以争取自由土地为中心的土地改革运动

4.以空想社会主义实验为中心的工业改革运动

5.以争取基本人权中心的社会改革运动

四.19世纪晚期社会各反对垄断弊端、保护自由竞争,掀起了第三次改革浪潮

1.从自由到垄断的历史转折时期

2.反垄断弊端,保护自由竞争的运动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六讲 美国现代史上的进步主义运动

一.现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浪潮

1.进步主义运动的历史演变

2.城市改革运动

二.西奥多.罗斯福完善托拉斯的改革

1.改善托拉斯的设计师

2.“托拉斯的大克星”

3.“现代美国之父”

三.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政策

1.保护自由竞争反对特权的新自由思想

2.进步主义的新自由措施

3.资本统治自由派的代言人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七讲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一.三十年代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

1.史无前例的浩劫

2.资本主义制度出了问题

3.危机和转机

二.赫伯特·胡佛政府的反危机自愿合作政策

1.软弱无力的“自愿合作”政策

2.旧时代的结束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八讲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改革

一.罗斯福新政措施

1.临危不惧,推行新政

2.大刀阔斧,整顿财政

3.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调工节农

4.社会保障制度和田纳西工程

5.行政机构和司法制度的改革

二.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

1.新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

2.新政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改良和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3.新政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干预的尝试

4.新政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利益和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九讲 美国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改革浪潮

一.从杜鲁门“公平施政”到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1.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2.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二.肯尼迪·约翰逊的社会改革

1.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

2.约翰逊的“伟大的社会”政策

三.六十年代社会改革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1.在改革面临新的形势方面

2.在改革面临的任务方面

3.在改革的主要措施方面

4.在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比较方面

5.在改革和调整政策的后果方面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十讲 美国的经济滞胀和七十年代的政策调整

一.美国的经济滞胀

1.七十年代滞胀经济和结构性经济危机

2.结构性危机的特点和原因

二.理查德·尼克松的新联主义政策

1.“还政于州”和“还政于民”

2.新联邦主义改革

3.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插曲

4.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

三.卡特政府的反经济滞胀政策

1.卡特政府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2.卡特政府的反能源危机政策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十一讲 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的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

一.里根政府的振兴经济政策

1.里根的振兴经济政策

2.里根经济学特色

二 七、八十年代美国政府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的特点

1.从改革背景和任务看

2.从改革的内容看

3.从改革的指导思想看

5.从改革的效果看

三 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改革

1.克林顿的新民主党人“第三条道路”

2.克林顿执政以来的经济改革举措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十二讲 美国现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演变

一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及其影响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从杜鲁门政府到约翰逊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

2.从尼克松到里根、布什、克林顿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

三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1.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四.九十年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和克林顿政府的对策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十三讲 当代美国超级霸权地位的兴衰

一.战后初期美国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

二.6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1.工、农、交通、对外贸易等主要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

2.实现了生产手段和经营管理的高度现代化。

3.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兴起了第三产业

三.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继续发展

1.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看

2.从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对比看

3.从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来看

4.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和危机的变化来看

5.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考查

6.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和一体化, 区域化趋势来看

7.从综合指标比较来看

四. 关于美国经济兴衰的争论

1.50年代以来有关美国兴衰的争论

2.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活力以及制约美国经济兴衰的因素。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十四讲 当代美国的贫困和社会危机

一.丰裕社会中的贫困问题

1.贫困的界定

2.丰裕中的贫困

二.八十年代以来的种族问题

三.当代美国的精神文化危机

1.现代化中的精神文化危机

2.反传统文化运动

3.当代美国的精神危机

其他跨世纪的社会问题:老年、两性和家庭、社会安全危机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第十五讲 美国的发展与中国

一.新中国成立前中美关系的演变

1.1784年以来中美两国基本上平等和友好的交往时期

2.1844年<<望厦条约>>以来到19世纪末的不平等交往时期

3.20世纪最初30年间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时期

4.三、四十年代美国由中立走向结盟继而介入中国内战时期

二.1949以来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和解和正常化

1.1949-1971年中美关系中的相互敌视时期

2.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重新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

三.正式建交以来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1.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页

2.1982年中美两国联合公报在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上取得突破

3.1989年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4. 1997-1998年两国国家元首互访标志美中关系发展的新发展

四.描绘面向21世纪中美关系的蓝图

1.处理好台湾问题这个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

2.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美建设性伙伴关系的构架

3.求同存异,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

4.加强两国相互了解和沟通,中国需要美国,美国也需要中国

最后: 关于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和参考书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77053.html

上一篇:《世界现当代史专题》(为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生讲稿)介绍
下一篇:《马懋如文集》提要
收藏 IP: 111.194.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