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大学统一招生,考生可以文理兼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年1月24日发布
1951-1954年,我就读于上海复兴中学(时校址在上海虹口路底),这是一所市重点高级中学,文理不分科,只是在高三第二学期的后半段,由任课教师作各个科目的综合梳理和辅导。
1954年我被学校表扬为三好生、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在高考统一招生前,组织上曾一度考虑让陈敦行(同班同学,时任校团委委员)和我在虹口区团区委工作,后来又改变决定让我俩参加统一高考。与此同时,还让我和张冠生等同学报考哈军工,但我体检未过关(血压偏高)而作罢。临高考报名前,我选报第一志愿北京地质学院,第二志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所以我们当时是可以兼报文理科的,并非文理分报。也许由于体检中有疑似色盲的原因,我未被地质学院录取,而以第二志愿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当时高考发榜是在上海新闻日报上公布的,复兴中学那些人考入北京的大学,上海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新生一目了然。我们考上北师大的一行数人是乘坐同一趟京沪列车由上海来到北京的。当时路过长江时,要在浦口等待火车通过渡船摆渡过江,从上海到北京需要二十多小时。
记得8月底到达老北京站那天,北京站广场上到处是首都各大学来接待新生的旗帜,成了红色青年的广场。我被历史系三年级老大哥们接到了被师大北校,即原辅仁大学校址(护国寺定埠大街)。第一顿午餐有松软的蛋糕,给我印象深刻,第二天我还选这色彩诱人的“糕”,不过已经换成了玉米糕。这一学年我就读并住在师大北校。在辅仁大学楼内一楼教室和原恭王府大厅(称十四教室)上课,食堂在原恭王府,晚自习在原恭王府,历史系的教研组均在原恭王府内。时女生宿舍在原恭王府的九十九间半,而男生宿舍在原辅仁大学对面的辅仁大学宿舍楼的地下室内,七人一间。我们七人中年龄最大的冯荫芳(33岁唐山开滦煤矿矿工,来自工农速中),老二是文锡满(30岁,印尼华侨,来自华侨补习学校),老三是李祖龙(来自四川山台的民盟盟员),我年龄最小18岁,在双人床中我睡上铺。
我在想,60年前高中文理不分班,高考文理不分科。如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文理交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至艺术学科知识交替,高中学生开始试行学分制,既然如此我们的高考改革方向难道不可考虑取消文理分科之举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