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世界的北大美国史学研究
----兼贺齐文颖先生八十华诞
(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学家之十四)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5月9日发布
按:这里发布的是笔者在2010年3月28日上午举行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祝贺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师友聚会暨《美国史探研(续编)》首发式研讨会”上的发言。首发在当日黄安年的博客。载《美国史研究通讯》,2010年第1期,第16页,题为《在祝贺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师友聚会上的发言》。
在齐文颖先生八十华诞前两天,齐门弟子和受惠于齐门的学子聚集于北大,回顾北大齐思和、齐文颖两代美国史学研究者所走过了80年不平凡道路是很有意义的。2007年5月,也是在这里举行了纪念齐思和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我们仿佛看到了北大学人80年来坚持不懈地从事美国研究的缩影。
历史评估需要时间的积淀,年长者研究历史往往具有这方面的年龄优势,一批年长的美国研究者,数十年如一日从事美国研究,“80后”“90后”学术老人迄今活跃在美国研究领域,不能不是我国美国历史研究者的一个可喜景象。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19人组成的顾问团为例,除已故的刘祚昌、冯承柏、严四光先生外,迄今健在的16位中就有7位属于“80后”学术老人,他们是刘绪贻先生(1913年5月,97岁)、黄绍湘先生(1915年5月,95岁)、杨生茂先生(1917年9月,93岁)、邓蜀生先生(1923年,87岁)、方生先生(1926年,83岁)、顾学稼先生(1927年8月,82岁)、齐文颖先生(1930年3月30日,80岁)等,张友伦先生和华庆昭先生明年80华诞,他们是我国美国史研究的宝贵财富。我国的美国研究队伍又是一支越来越年轻化的队伍,老中青三代人协同建设美国研究不能不是一个突出的特色。以美国史研究会例,第一任理事长开始就任时64岁,第二任55岁,第三任45岁,第四任则只有42岁。
今天的聚会使我们有机会探讨齐门老人对于北大美国研究的影响。这里谈几点个人感受
第一,北大有美国研究的传统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迄今80年间,这个传统从未间断。齐思和老先生20世纪30年代自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返回祖国,他是我国第一位在美国学习美国史的哈佛博士,1935-1937年,齐思和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平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和清华大学开设了美国历史课程,系统介绍美国历史及美国史学家的主要著作,这一课程为迄今所知在国内高校最早开设的,如齐文颖先生所说:齐思和先生“是在我国开设‘美国史’的第一人”。(齐文颖:勤奋•创新•爱国——纪念先父齐思和先生百年诞辰)文革后期的1973和1975年齐文颖先生等率先在北大为学员开设了美国历史课程(黄绍湘、齐文颖、杨立文、谭圣安、罗荣渠等先生主讲),1981年上半年齐文颖先生等还组织北大外的美国史研究者在北大举办为期一个学期的美国史系列讲座,听课者有北大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1977-1979级学生、文科各系研究生和校外美国史同行,参加讲授的有唐德刚、杨生茂、张友伦、黄绍湘、黄颂康、邓蜀生、齐文颖等11人。1981年下半年,齐文颖老师还在北大历史学系讲授美国史,系统讲授有关美国早期和近代的历史。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齐文颖老师在北大培养了第一批美国史的硕士研究生,先后培养的十几位弟子,迄今早已是活跃于美中学术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为北大历史系美国研究作出贡献的还有黄绍湘、罗荣渠、谭圣安、杨立文、何顺果等教授。
我们欣慰地看到,今天北大的美国研究实力之强已为全国之冠,以历史系为例,李剑鸣、王希、王立新、牛大勇等教授在其各自研究领域独领风骚,北大美国研究领域并不限于历史系,还涉及其他与美国问题相关的系院所,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这些高端研究人才,合在一些为全国其他任何美国研究机构所不及。我们还欣慰地发现,今天北大历史系美国研究人才来源不限于本校培养、师生近亲薪火相传,而且扩大人才交流范围、开放引进高端人才,使得北大美国研究得以人才济济,并对于国内外美国研究学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饮水不忘掘井人,我们在谈到北大具有今天我国美国研究一流基地时,要向为美国研究做出开拓性、奠基性贡献的齐世和老先生、齐文颖先生、罗荣渠先生等表达我们的敬意。
第二,北大有美国早期史和早期美中关系史研究的传统
美国早期史是美国奠基时代的历史,也是美国研究的奠基性工程,做好了这项奠基性工作,将为我们的美国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齐文颖教授和北大美国史研究者一起,在这一学术领域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把它作为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重新研究美国史的起点与重点,而且把早期历史作为美国历史的一个独立的重要阶段来看待,组织力量围绕早期史上的若干重点问题加以深入探讨。如满云龙博士在《美国史探研(续编)》序)中所言:“在中国,老一代学者(如黄绍湘教授、刘祚昌教授)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但主要是把殖民时期当成美国革命的历史背景而非美国历史的一个独立学科来看待的。齐老师访美归国后,致力于美国早期史的学科建设,把殖民时期、美国革命时期和制宪时代打通,从而使中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启了中国学者系统研究17-18世纪英属北美历史的先河。”黄绍湘教授在改革开放前曾在北大任教,并于1957年出版了《早期美国发展史(1492-1823》(人民出版社)。2001年齐文颖教授主编的《美国史探研》出版,和2010年满云龙等编《美国史探研(续编)》出版则是美国早期史研究成果的集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新进展、新思路、新贡献,续编中有满云龙、陈勇、李剑鸣、苏鹿垒等人的八篇论述美国早期史的论文。在齐文颖教授深入开展美国早期史研究的同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人民出版社2002年6卷本《美国通史》的出版,其中第1卷《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是李剑鸣教授多年潜心研究美国独立前近200年历史的心得成果,该书把习称“美国殖民地时代”,概括为“美国的奠基时代”,该书的出版是我国研究早期美国史的新的丰硕成果。值得欣慰的是李剑鸣教授近年由南开重镇加盟北大历史系,为北大延续和发展美国早期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齐门弟子杨玉圣教授在美国早期史研究中辛勤耕耘,他和他的弟子们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客观地说,在我国美国史研究向纵深和横广两个方面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有一种相对弱化的趋势,这突出表现在除北大、南开以外,其他多数美国研究专门机构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显得相当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北大在美国早期史专门领域的持续深入研究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中美关系是我国与各国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了解和研究早期中美关系是全面审视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是研究中美早期关系史的重要基地,齐文颖先生和罗荣渠先生在早期中美关系史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努力,如《美国史探研》所显示的, 齐文颖先生选择了过去很少有人涉及的中美关系开端的问题和中美文化教育交流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其中《美国“中国皇后号”来华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
北京大学在早期、近代和现当代中美关系的研究上的重要贡献是众所周知的,如果加上北大国际关系研究所、北大历史系从事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力量,那么北大从早期到当代在中美关系史的研究实力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
第三,北大也是美国妇女研究的基地
正如齐文颖先生在《美国史探研》前言中说,妇女史研究是“我国美国史研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领域,同时也是我们对国内美国史研究作出的新贡献。美国是当代西方妇女研究的重要基地,是7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有显著成绩的学科之一,也是研究美国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80年代初,齐文颖先生“作为第一批访美学者不仅带回了殖民地时期史和早期中美关系研究的新课题,也带回了妇女史研究这一新学科。”《美国史探研》中妇女史研究4篇论文,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从事美国妇女史研究学者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今天已经看到我国学者对美国妇女研究所取得的新成就,北大还专门成立了中外妇女研究中心,拓宽了妇女问题研究领域,今年是国际妇女节的100周年,我们期望齐文颖先生的开拓精神能够召唤更多的美国研究学者为我国的美国妇女研究作出新贡献。
第四,北大有美中文化交流的传统
正如齐先生的得意门生满云龙所说:“齐老师是改革开放后史学界率先走出封闭的国门、在美国留学的访问学者”,“齐老师在积极推动中外史学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为中美史学界的深度交流与友好合作架起了桥梁:一是邀请著名美国史学家来北大讲学,二是推荐学生赴美深造,三是主持翻译美国学者的著作。”“除了前辈学者张芝联教授外,在促进中外(尤其是中美)史学交流方面,也许只有罗荣渠教授、冯承柏教授能和齐老师相媲美。”对于这一点,我们的许多中青年学者是受惠者。我想补充说的是,齐文颖先生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还开展了北京大学对美文化交流的深度研究。在《美国史探研》中有一篇她和郑文鑫先生合写的《北京大学与中美文化》论文,以详尽的资料阐述了自京师大学堂到80年代末北大与美国文化交流史,文章特别提到:“北大作为我国第一所国立大学,研究它不仅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同时,还有一批原始资料尚未被研究者充分利用。为了开拓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新领域,为了使这批资料能获得充分利用,我们选择了这一选题。”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走出去,请进来的美中学者间交流和对话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而这正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种良好局面的形成是和张芝联先生、罗荣渠先生、齐文颖先生等对外开拓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其中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对富布赖特项目的推动。
第五,北大有建设学术共同家园和重视图书建设的传统
齐文颖先生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多年担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副会长和顾问,对于建设中国美国研究的学术共同家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续编》中王立新、王海燕对齐文颖教授访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成立的前前后后》记叙了齐文颖先生对研究会建设的关注和贡献。笔者和齐文颖先生在研究会里长期合作共事,对她顾全大局,积极推动研究会学术家园和谐发展的印象尤其深刻。我们很清楚,北京大学的美国研究在全国首屈一指,但是北大学者从未担任过理事长职务(李剑鸣是加盟北大前就已经担任理事长职务的),北大齐文颖、杨立文等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理事会领导班子和秘书处的工作,这种热心团队凝聚力及奉献精神,对于我国的美国史研究是很可贵的。
重视图书建设是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北大的丰富馆藏图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和老一代学者的收藏和重视是分不开的,齐文颖先生在这方面也作出了许多贡献,如她在《探研》前言中所说:“美国学者在北大讲学的同时,还为我们捐赠了一个以研究早期史为中心、有一定规模的北京大学燕京美国问题研究中心图书馆,目前它已成为我国研究美国史的重要图书馆之一”。我们从事美国历史研究的学者也分享了北大美国图书建设的成果。
第六,北大有尊师重教、尊重学术、尊重学者的传统
这三个尊重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是落到实处、落到为已经退休多年的老学者举行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著作和庆贺八十寿辰上。如果没有年轻学子的尊师重教、尊重学术、尊重学者精神,没有现任系领导的组织和支持,这样的活动是很难组织起来的,这件事在北大能够办到,在有的学校就不一定办得到,对此我深有感触。
在我们这个日益老龄化的社会,相比刘绪贻、黄绍湘、杨生茂等90多岁老先生,齐先生不算老,相比105岁的周有光老人,齐先生还只是小字辈。衷心期望齐文颖先生健康长寿,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为泽惠后学、为美国史研究开辟学术新天地。衷心祝愿北大学人发扬优良传统,更上一层楼,取得新成就。
写于2010年3月20日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0689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