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玉米种子市场形势概括为:种子供大于求,三大品种博弈,扩大返利营销,种子价格上扬。种子市场还会出现少有的混乱局面。
1.玉米种子满足需求
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好,玉米制种继续向甘肃、新疆、宁夏优势区集中,制种面积约占全国的2/3。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资料,2010/11年玉米制种面积为388万亩,制种产量为11.5亿公斤,有效库存为4.2亿公斤,2011年可供种量为15.7亿公斤。预计2011年玉米种植面积为4.9亿亩,需种量为11~12亿公斤,余种量约4.5亿公斤。
2010/11年玉米制种面积比上年增加55万亩;若和前4年比较,制种面积减少较多,但玉米制种量加库存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形势。
连续10年玉米种子供大于求,从地区需求形势分析,东北黑龙江省极早熟玉米区供种不足,部分品种走俏;黄淮海夏玉米区种子严重供过于求。细分市场,高产、优质、耐密、脱水快的品种受欢迎,新审定区域性品种需求稳定,传统大路品种销量随季节进程起伏较大。
2、三大品种主导市场
2011年种子市场是郑单958、先玉335和浚单20三个品种唱主角。先玉335增长速度将拔得头筹。
2009年郑单958全国种植面积6 810万亩,2010年仍为面积最大的品种。郑单958较好地协调了高产与稳产的关系,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耐密植,每亩适宜密度4 000~5 000株。但后期脱水慢,茎秆软弱容易倒伏,一些地方发现穗腐、纹枯、褐斑病等病害。但总体看,至今生产上还没有可替代郑单958的新品种,今后几年仍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总体趋势逐年走低。
先玉335品种逐年显示优势,面积持续增加, 2008年全国816万亩,2009年1692万亩。在东北地区,先玉335表现高产稳产,早熟,后期脱水快,出籽率高,容重高,商品品质好,适合机械化收割。它的弱点是前期发根慢,容易出现根倒,耐密性和适应性稍差,有些地方感虫、感斑病。由于西北制种基地先玉335私繁滥制面积很大,实际制种产量要大出1~2倍。预计在春播区先玉335面积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浚单20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曾创造夏玉米百亩连片高产纪录,2006年以后种植面积迅速跃升,2009年增至3678万亩,2010年可能有4000多万亩。浚单20的株型紧凑,果穗均称,稳产性好,但不抗青枯病,耐密性差,每亩适宜种植密度不高于4000株,过密易倒伏和茎折,限制了在夏播玉米区继续扩大面积,但在西北春播区仍有持续增加的潜势。
3、扩大“返利营销”竞争
连续多年种子供大于求形势造成买方市场,许多公司为竞争客户,倾销种子,普遍采用所谓的“返利营销”模式(返利幅度、形式和退货政策),即繁种公司给经销商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前几年一般每市斤玉米种子返利0.5~0.8元,如今种子明显供大于求,批发商和经销商对“返利”胃口与日俱增,要求越来越高,每市斤玉米种子返利增加到1~2元,个别的3~4元,最多的高达10~20元。批发商、经销商和代销户都很乐意销售返利多的品种,即使这个品种并不十分优秀;相反,如果返利比较少,谁也不愿花力气去营销,即使是比较优秀的品种。一位经销商实话实说:“你想啊!每年销量是固定的,卖1斤高价种子比卖1斤返利低的种子要多挣1倍的钱。”
“返利营销”模式的基本功能在于激励经销商的积极性和对其销售行为的控制。返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手段达到增加销量的目的。在种子供大于求又相对垄断结构形势下,“返利模式”是企业有效激励经销、最终提高企业营销绩效。因此,在确保种子质量和企业信誉的前提下,种子公司设计合理的返利模式,未销完的种子退货退款,减少经销商的经营风险。而销售终端努力推荐给农户的往往是毛利最高的品种,为获取高返利而采取多种措施甚至不择手段,宣传什么“超大棒”、“吨玉米”、“高产王”忽悠农民,甚至不惜挖墙角争客户搞赊销以增加利润率。
优胜劣汰本来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返利营销”的价格竞争可能导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一是“大路品种”淘汰新审定品种;二是假冒种子淘汰货真价实的品牌种子。“逆淘汰”可能造成种子市场价格混乱,最终会影响农民的种田收益。
4、种子价位从高至低
预计2011年玉米种子整体价位较去年上扬20%~25%。一是玉米制种“包产值”持续增长。2004年每亩制种包产值1 200元,2005年增加到1 400元,2006~2008年增至1500~1600元,2010年上涨到1800~1900元。而且还有继续上涨趋势。制种农户是经过算细账确定“包产值”的,制种若不如种粮食收入多谁还愿意干呢。二是粮价上涨、农药化肥上扬。2010年中国开始进口玉米150万吨,国内市场玉米价格普遍上涨。一位经销商说,去年玉米收获时每公斤收购价1.6元,春节后就上涨到了1.8元,现在已经突破2元。东北、华北地区玉米每公斤收购价格均在2元以上,南方地区在2.2元以上。相对于国际种子市场来说,中国的种子价格依然偏低,加上农资产品价格上涨,杂交玉米种子价格持续走高是市场正常发展趋势。
但在玉米种子供大于求、价格上扬的种子市场还存在许多变数。一是优势品种或品牌品种在整个销售季节会始终保持高价位,还可能供不应求;二是品种的多乱杂造成市场价格起伏,返利多、用量少的地区性品种可能依靠垄断而控制局部市场。三是种子市场启动初期多数品种调升价位,随着播种期临近又会降价促销。一位种子经销商说:过去一个县也就10多个品种,现在少则近百个,多则150个。一个乡镇经销的品种就有30~40个,让农民眼花缭乱。由于供大于求,经销商担心压在手里,会采取各种促销手段,让利销售、降价赊销。农户购种都有从众心理、观望心情,种子销售时间逐年向后推迟并缩短,从过去50至60天缩至30~40天。现在销售高峰几乎集中在10~15天。几家欢乐几家愁,这就要全靠种业老板的睿智和运作了。
5、种子市场扑朔迷离
农业部将2010年定为“种子执法年”,试图加大监管措施,规范市场秩序。但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是走走过场。2011年种子市场将出现少有的混乱局面。
一是品种多乱杂。育种人员千军万马、审定品种遍地开花,每年都要审定玉米品种300~400个,必然都要千方百计进入市场,套牌种子、一品多名,泥沙俱下,真伪难辩。例如,合法生产经营郑单958的只有5家企业,但私下营销的超过40家;而先玉335种子有至少有一半的是仿冒品种。品种审定“大跃进”是造成市场种子多乱杂之源。但“假冒”品种并不一定“伪劣”,就是说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都不差,产量也不低。只要农民田里不出事,经销商就算稳赚保收了。
二是经营单位多。管理部门滥发种子经营证,一些县级公司依然“政企不分”,实行良种补贴又拯救了一批“国有公司”,还有一批交钱就发证的经销商。经销商从过去几千家增至十几万家,甚至每个乡村都有很多代销点。全国至少30%的种子企业存在有或无证经营,或仿冒种子、套牌种子的侵权违法行为。经营单位多,品种多,价格不稳定。供大于求使市场启动推迟,农民坐待降价,直至面临播种季节,种业老板都会降价促销。
三是营销恶性竞争。因为市场容量是固定的,蛋糕就那么大,你争我抢,最直接最好的方法是价格战,也可以是互相诋毁标榜自身的口水战,也可以是捏造市场信息迷惑农民的造假术。归根到底都是以求残喘生存的血风腥雨的恶性竞争。
四是执法流于形式。相当一部份基层 “执法”人员是“自收自支”,与经销商结成一条稳定的“生存利益链”,相互依赖,彼此关照。突然间要搞“执法检查”,只能是造声势,走过场。“权力寻租”才是种子造假打假的最大障碍。有关部门真有决心规范种子市场,必须正本清源,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法制化公平竞争的环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