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超级玉米”黄淮海折戟沉沙

已有 5251 次阅读 2010-10-9 11:0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超级玉米”黄淮海折戟沉沙


在黄淮海大地玉米一派丰收景象中,出现了很不协调的声音。作者9月中旬在山东、河南、河北考察玉米,听到政府官员、管理人员、农民、经销商强烈反映山东省登海种业“超级玉米”的严重减产事故,表现出的是小穗、秃尖、粗缩病、青枯病。

《河南日报》等报纸连续发表文章:“登海玉米种致豫鲁冀等省农户损失惨重”、“登海662玉米种带来绝收一片”、“两万亩‘高产’玉米缘何成了秃头?”矛头直指登海种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国审品种出了问题谁之过?是造福农民还是坑害农民?天灾乎!人祸乎!

“超级玉米”在河南东部地区最先发病。河南日报报道,杞县、兰考等县农民种植约5万亩登海662发生粗缩病,其中约3万亩发病率30%~60%,约2万亩发病率90%以上,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文章见报后,河南省的中牟、开封、通许、西华县,山东省的济宁、金乡、成武、巨野、嘉祥、单县、滕州、枣庄、淄博市,河北省的曲周、鸡泽、磁县,江苏省的邳州、高邮、六安市等,农户均因种植登海“超级玉米”发生秃尖、粗缩病、青枯病大面积减产,急切盼望登海种业公司能给个说法。作者在山东枣庄、河南新乡、河北石家庄考察,所见登海662玉米,植株虽矮健,但穗小、秃尖、感病,减产至少在1/3或更多。

一位参加新乡地区玉米减产事故调查的专家告诉作者,新乡地区8个县有6个县发生玉米小穗、秃尖,在原阳县某村,调查车辆被100多位农民包围,群情激愤,要求政府主持公道,赔偿农民损失。豫东某县一位政府负责人代表农民意见到山东登海种业交涉遭到拒绝。河南日报一位记者说:电话采访登海种业公司,没人接听;给董秘办打电话,回应 “不了解情况”;给河南区销售负责人联系,答复两点:一是玉米粗缩病是世界性的难题,登海种业的种子没有问题。二是要怪政府不作为,没有做好预防玉米粗缩病的宣传。这位经理最后说:“你们愿意怎么报就怎么报吧!”接着登海种业公司迅速调整了各区销售人员,新来的都说“不了解情况”。明摆着是要拖上几十天玉米收了就没有“保全”证据了。

登海种业是农民育种家李登海主持的上市公司。7月31日公司发布2010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87亿元,大部分系销售“超级玉米”所得。

在一次座谈会上,经销商抱怨登海种业采取“诱骗式”暴利营销,每袋(单粒播种1亩)种子售价50~60元,返利20~30元,经销商看到有利可图,花大力气促销“超级玉米”,声称抗各种病害,亩产1400多公斤。农民为获取高产出高价购种上当受骗。一位农民气愤地说,我是冲着中央电视台宣传的“登海”品牌去买的,太坑人也太寒心了。这辈子再也不种登海玉米了。一位经销商叹息说,“超级玉米”完了,我连本都赔进去了。一位基层官员说,登海种业老板是全国人大代表,要是别的企业,早就抓起来了。

农业部确定2010年为种子执法年,旨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发生如此大面积减产绝收事故,应该禀持公道,依法行政,给弱势农民合理的赔偿。登海种业应高姿态发表道歉声明,承担责任并赔偿农民减产损失。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也要认真检查,汲取教训。


受委托

附:河北邯郸磁县东窑头村村民一封信

我是河北邯郸磁县东窑头村村民。通过看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栏目,通过经销商马天强在我们村大力推销登海662玉米种,及光盘上的介绍.鼓吹“南有袁隆平,北有李登海”。我今年种植了登海662玉米品种近20袋.满怀希望来年有个好的收成。结果今年玉米大量减产,玉米穗顶端和尾端都没籽粒,仅中间那么点收成,还不够自己的成本费用呢。能有300/亩的产量已将是高产了。看着那仅有少数没有种植登海662玉米品种的农户,玉米产量是自己的几倍时,心里很难受。

我们村有很多购买登海662玉米品种的农户,都出现了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我们是不是应该怀疑中央电这还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推荐产品。视台的信誉度。给广大农民朋友推荐这样的产品,是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让中国超过70%的农民群众怎么去相信中央电视台,它还是传达中央的决策的传媒频道,让我们怎么样去相信中国人民政府啊。

也许你们还不知道或者已经在着手办理此事了。但我们这个小县城还没得到任何有关此事的信息。希望你们能尽快处理此事。

2010年9月19日
任广银   王金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3-371324.html

上一篇:先玉335热销,是馅饼还是陷阱
下一篇:百万亩玉米亩产超吨粮——有假
收藏 IP: .*| 热度|

2 鲍得海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