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五《科学》杂志发表一篇维生素C治疗癌症的研究论文,迅速引起非常广泛的关注。本来是希望对这个问题好好研究,就是了解一下这些学者是如何从发现特定癌基因突变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相关,怎么考虑到从维生素C的转运来解释,因为这需要大量补充维生素C才能产生效应,这种剂量是相对比较不容易考虑到的。这些问题都显得比较难以理解。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今天检索文献发现另外一篇思路几乎完全一样的论文,不过这个论文没有发表在《科学》上,也没有发表在像样的杂志上,只发表在一个三流杂志NUTR CANCER,按照中国科学院的杂志分区,NUTR CANCER影响因子2.322属于医学类3区。
该论文信息如下:
Nutr Cancer. 2015 Sep 18:1-9. [Epub ahead ofprint]
Effect of Glucose on GLUT1-Dependent IntracellularAscorbate Accumulation and Viability of Thyroid Cancer Cells.
Jóźwiak P1, Krześlak A1, Wieczorek M2, Lipińska A1.
1a Department of Cytobiochemistry , Faculty of 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iversity of Lodz , Lodz , Poland.
2b Department of Neurobiology , Faculty of 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iversity of Lodz , Lodz , Poland.
与《科学》论文针对结肠癌不同是,这个文章针对的癌症是甲状腺癌,但是研究的思路完全一样,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来,也是维生素C积累导致细胞氧化损伤,也是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1,也是氧化型维生素C,也是这种氧化型维生素C在细胞内被还原成为还原型维生素C,从而导致细胞氧化张力过度。
这个文章发表的时间是2014年9月,比《科学》上的论文提前将近2月,不过根据学术发表早晚的习惯,应该按照论文投稿时间为标准,不知道投稿时间怎么样。文章作者单位显然不如美国著名学术机构约翰霍普金斯那么出名,是来自名气不太大的波兰罗兹大学。
估计两家研究的设计、内容和研究质量存在比较大的区别,波兰的这一研究想进入CNS这样的贵族期刊,几乎没有可能。我们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许多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实验室,由于没有足够的自信,即使有好的研究思路,也会在整个设计、研究和论文投稿等各个过程,因为都存在差距,论文最终的结局会大相径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