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从科学网博客到微信公众号

已有 3769 次阅读 2015-11-9 11:1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使用公众号半年,我有一个比较强烈的感觉,科学网博客的学术氛围相对好,学术层次相对比较高,但是更注重普通的学术和规范,对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不如微信公众号更有吸引力。因此关于氢气医学的信息,我更注重在微信上发布,关于最新比较有普遍性的信息,我更喜欢先发在科学网上。

2015118日中午,氢气医学公众号《氢思语》迎来第八千名粉丝。随写下此文留念。

有时候和同行讨论氢气医学问题时,许多国内学者都对我表示感谢,认为是我带动了中国区氢气医学的发展,是我给大家提供了最新的氢气医学研究相关文献信息。甚至有极端情况说,只要看《氢思语》文献介绍,就不用阅读氢气医学研究文献了。不过对科研人员来说,必须了解准确信息,还是应该认真阅读原始文献。

2008年我们小组发表第一篇关于氢气治疗疾病的研究论文,当时我个人已经认识到,氢气在医学上一定会有巨大应用前景。主要是因为我对氢气的安全性有比较明确认识,我所从事的潜水医学专业中有氢气安全性的明确研究证据,氢气对人体安全已经属于潜水医学的学术常识,这样一种巨大安全性的气体竟然能治疗疾病,必然具有十分惊人的潜力,因为安全性是一切治疗药物和手段的最重要追求,也符合人道原则。我相信最早开始研究的许多学者不一定能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没有这样深刻的认识。

既然是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那么让更多人关注,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领域,才能快速形成影响。如果只有少数人研究,氢气的应用潜力的说服力还不够强。而且真正能应用也需要有效的证据,虽然抗炎症抗氧化作用意味着作用的广泛性,但早期的研究证据,特别是临床研究证据并不是非常丰富和明确。只有让许多相关领域的学者了解氢气和关注氢气,才能推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

让更多人开展这个研究,首先就是要让更多人知道,我认为宣传氢气医学知识是最重要的工作。网络时代通过网络传播的优势,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网络交流正好是我的优势,因为我个人在2003年后就一直在丁香园写BBS,有一定网络学术交流的经验。可惜2008年丁香园上没有开博客(后来虽然有了但效果不理想),而一些著名博客又不是以学术传播为主的,2008年我选择到科学网上通过写博客介绍氢气医学研究的新进展。经过几年努力,我取得了一定成功,开始阶段为吸读者,我写了许多关于论文和科研经验的文章。后来因为没有太多这样的话题和思路,我转移到翻译《自然》杂志科技新闻,并逐渐形成了阅读《自然》论文的习惯,现在我几乎每天都会更新我的博客内容。因为我这里关于氢气的研究进展比较全面及时,许多同行就不操心通过其它途径查文献,直接定期阅读我的文章就可以了,这样确实能解决问题。当然。这期间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也没有停止,继续与许多教授合作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发表了大量氢气医学研究论文。就这样,从学术和产业上我们逐渐形成了在氢气医学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最近我将宣传氢气医学的阵地转移到微信公众号,主要是考虑微信公众号将会取代传统的博客方式,成为更便捷的信息发布途径,几乎每个人都使用,但博客的读者就相对比较少。另外一个原因是氢气医学现在已经到了向普通用户读者宣传的阶段,普通读者不是科研人员,只需要对相关信息有大概了解,而且多数不读博客只看微信。

20153月使用氢思语,我本来是计划两天发布一次信息,但实际上几乎每天都发送新信息。到今天不到8个月就已经吸引了8000粉丝。经常有人给我电话和微信留言,告诉我阅读氢思语的文章有很大收获。甚至有的朋友说,看微信只看氢思语,因为这里的文章都比较有营养,而且比较新,看起来效率更高。几乎每篇都值得阅读。

不过公众号至今只有我一个人管理,有时候工作比较忙或外出开会,也不能保证每天都能写最新的文章,更大的问题是没有许多时间进行认真校对文字。存在一些措辞和文字的错误,这非常对不起关爱和支持我的广大朋友,在这里一并表示深深歉意。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hydrogen_thinker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934377.html

上一篇:类似研究不同出身影响完全不同
下一篇:树突状细胞是应激诱导红细胞增生的重要调节因素
收藏 IP: 116.246.19.*| 热度|

17 武夷山 马德义 徐令予 史晓雷 张南希 孙爱军 姬扬 赵凤光 陈辉 梁进 翟自洋 蔣勁松 杨正瓴 李亚平 李土荣 zhangling divingme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