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显峰 科技日报记者、《显峰冷言》主笔

博文

舆论争议院士增选是因还抱有期待 精选

已有 19565 次阅读 2013-5-20 15:36 |个人分类:显峰冷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施一公, 饶毅, 院士增选

   新一轮院士增选工作又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网站和中国科学院学部网站20日登载了该院391位有效候选人名单。这个名单是由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并经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审议之后确认的。

   每届院士增选都会引起舆论围观,甚至非议。上一次因为饶毅、施一公的落选和“烟草院士”的获选,掀起的舆论吐槽和“扒粪运动”经久难平。直至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烟草院士”还被一些代表委员“追打”。

   无论院士增选的程序或者结果是否合乎已有规则,学界之外的舆论抨击,不可避免地在一次次削弱学界公信和“院士”这顶帽子的神圣感。以至于像谢剑平先生,虽然戴上了院士桂冠,反而不如过去那样可以在舆论面前挺直腰板行事。

   这一届增选名单中,没有饶毅。上届落选,这位被普遍看好的生命科学家曾经“起誓”将不再参选中国的院士。这个名单证明了饶毅的决绝。但作为评选机构,其实完全可以推荐饶毅候选的——如果认为饶毅的学术水平够格的话。一个优秀的科学家连入围名单都没上去,至少从逻辑上很难说这是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在角逐“最高学术荣誉”。

   施一公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中并不意外,或者说是意料之中。就在前不久他当选美国“双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及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他并没有因上次的落选而发表任何情绪性的言论。但令中科院头疼的恐怕在后头。如果他在这一届中科院院士评选中落败,必然会招致更多的批评,舆论会问:一个能评上美国院士的科学家为何评不上中科院院士?甚至还会追问:难道中国的科学水准比美国高?不管有没有道理,但普通人更容易接受这样的逻辑,进而相信“一定有猫腻”的猜测。如果他顺利评上这届中科院院士,舆论或许又会说:中科院是在跟美国的风,或者是迫于舆论压力而做了一件并不十分乐意的事情。

   在现今院士制度饱受诟病和院士声誉屡遭污染的环境中,院士评选机构陷入“左右为难”是可以想见的。当下中国,院士的评选不可能做到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是“纯粹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事”。这一体制内“最高学术荣誉”已然远非学术界的分封,因为“院士”负载了太多的公共利益,其评选必然成为公共事件。让媒体和舆论假装事不关己显然不太可能。无论是中科院还是工程院,明智的做法是学会和舆论坦诚相见,多回答几个“为什么”,多告知候选人、推荐者和评审者的信息,就会多拾几分信任。

   舆论对院士评选动不动“刁难”,说明公众对院士和院士评选机构还抱有期待。舆论的争议,无非是希望优秀的科学家能够享有“最高学术荣誉”,或者说享有“最高学术荣誉”的科学家能够实至名归。从这个意义上讲,院士评选机构和公众的初衷应当是一致的。那么,使院士评选更纯粹、更公开、更透明、更接近国际水准,“两院”便会少一些“左右为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992-691767.html

上一篇:【汶川五周年祭】忘却与纪念
下一篇:“学生作文”与“领导讲话”
收藏 IP: 218.249.93.*| 热度|

42 许培扬 曹聪 谢蜀生 康维钧 王府民 苏德辰 黄天明 戴德昌 张波 温景嵩 王涛 王守业 顾世建 贺乐 喻海良 郭彦洲 刘守胜 王明明 李伟钢 杨海涛 刘晓锋 石锋 李学宽 达虎 王宇澄 周同庆 徐耀 蒋永华 鲍丙豪 彭思龙 陈冬生 ttee1 Eeroacad zhoulangxiucai dulizhi95 zzchen2000 zhong0906 xindaxiang2 wuh515 LeeKepeng luxiaobing12 wangchen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