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是人工智能(AI)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旨在通过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人与机器、环境之间的高效协同和智能化互动。随着A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成熟,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的应用场景和实际价值正在不断扩大。
一、人工智能的瓶颈在于:总想用逻辑的手段解决非逻辑问题
人工智能(AI)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依赖于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但现实中许多问题并不完全是“逻辑性”的,或者说它们的复杂性远超出传统逻辑框架能够应对的范围。为什么人工智能会面临这样的瓶颈呢?
1、非结构化问题
很多现实世界的问题,包括情感、创造力、道德判断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则或逻辑路径。如艺术创作或情感交流,很难仅通过规则引导来进行精确判断或生成。现实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很多信息是非定量的或是不完全的,逻辑推理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例如,语境、文化背景、隐含的社会关系等,都会影响决策和行为。人类的认知、决策和直觉,往往超越了严格的逻辑推理。我们在做决策时往往是基于经验、情感和直觉,这些因素目前的人工智能尚难以完全模拟或理解。
2、针对上述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如下:(1)构建强化学习和自适应系统,通过让AI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试错学习,以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从而弥补传统逻辑推理在复杂情况下的不足。(2)跨学科融合,AI的未来可能不只是依赖纯粹的计算机科学,还需要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如“情感计算”旨在帮助机器理解和回应人类的情感需求。(3)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进步,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学习过程,能够捕捉到更复杂的模式和关系,而不仅仅是通过显式的逻辑规则。(4)解释性人工智能,为了克服逻辑与非逻辑问题的鸿沟,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如何让AI的决策过程透明并能够解释,从而增强人类对AI系统的信任,尤其是在应对复杂决策时。
虽然人工智能依赖于逻辑和数据分析,但其应对现实世界复杂性的问题,往往需要超越传统的逻辑框架,融合更多的直觉、学习和自适应机制。这也是当前AI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和机遇。
二、如何通过实构与虚构实现动态交互的态、势、感、知的编排组合
通过实构与虚构实现动态人机交互的态、势、感、知的编排组合,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复杂任务。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将现实和虚拟世界中的元素,特别是人的态(状态)、势(趋势)、感(感知)、知(认知),结合起来,构建出能够适应变化、富有表现力且互动性强的体验。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
1. 实构与虚构
实构指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物理构建、结构、行为和信息。在这个维度下,系统的组成和互动依赖于现实物理法则、感官输入和实际操作。例如,人的情绪、动作,甚至物理环境的变化都属于实构范畴。
虚构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如数字建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构造的超越现实的空间、物体、角色或情境。虚构通过超越现实的设计,增强或改变感官体验,给用户提供新的认知视角和情感冲击。
在人机动态交互中,实构和虚构的结合使得人与环境、人与虚拟元素、以及虚拟元素之间能够进行实时反应和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出具有深度和多样性的体验。
2. 态、势、感、知
态指的是人的行为状态、环境状态或物体的表现状态。例如,人的情绪、意图或是物理空间的变化状态。
势指的是事物的动态趋势或外部力量的作用趋势。在人际交互中,势可以表现为情境的变化、情感波动,或是行为的推演和意图的引导。
感是指感知、感觉的过程。如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式感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互。感可以被看作是人与外部世界互动时产生的反馈。
知是指认知、理解和意识的过程。通过感知获得信息后,个体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形成判断并产生行为。
3. 动态交互的编排组合:实构与虚构的融合
要在态、势、感、知之间实现动态交互,必须在实构和虚构的融合中找到合理的编排方式。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实现策略:
3.1 态、势与感知的实时交互
通过实时的传感器数据(如视觉识别、动作捕捉、心率监测等),在虚构的空间中模拟和调整用户的态和势。如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将用户的真实动作与虚拟角色的动作同步,实现虚拟环境中的“虚拟人物”动作与现实人物的实时互动。通过对人体动态的捕捉,虚拟角色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情绪、姿态和行为,从而与用户产生动态交互。虚拟世界可以通过声音、视觉、触觉反馈来回应用户的感知。例如,当用户表现出焦虑的行为时,虚拟环境可以通过改变色调、音效,甚至通过触觉装置给予某种安抚的反馈。
3.2 虚拟角色与物体的趋势引导(势)
通过编程设定虚拟环境中角色的行为“势”,可以影响用户在交互过程中的势,从而产生反向影响。如趋势引导:在虚拟空间中设置角色或物体的“势”,根据用户的动作调整虚拟环境中的趋势。比如,当用户做出某个动作时,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会朝着某个方向移动,或是虚拟人物会朝用户展示不同的情绪反应。情境变化:当用户在虚拟空间中作出选择时,虚拟角色和物体的状态(例如其情感、动作或反应)会根据用户的行为和选择发生变化,产生一种“势”的推演和反馈。这种方式能够让用户在虚拟世界中产生“自由选择”与“环境响应”之间的动态关系。
3.3 虚拟元素与感知系统的融合
虚拟世界中的元素需要通过各种感官反馈来增强用户的感知。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可以与虚拟环境中的变化同步。例如,用户在虚拟环境中触摸到某个虚拟物体时,可以通过触觉反馈装置感知到该物体的材质、形态、温度等属性。结合情感计算,虚拟环境可以感知用户的情绪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反馈。例如,通过分析面部表情、语音变化或生理反应来识别用户的情感状态,并在虚拟世界中提供相应的情感交互反馈。
3.4 认知与虚拟世界的动态结合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互不仅仅体现在感知层面,还应考虑到认知的层面。通过与虚拟世界的动态交互,用户能够逐步调整对现实与虚拟的认知。
通过虚拟角色或虚拟场景的设计,可以模拟各种认知挑战,帮助用户在虚拟世界中进行自我认知和学习。如虚拟世界中的任务可能会迫使用户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作出决策,从而促进认知技能的发展。虚拟世界中的界面可以根据用户的认知水平和需求动态调整。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交互方式和反馈,智能地调整信息呈现的方式,使其更加适合用户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实现实构与虚构之间在态、势、感、知的动态交互编排,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将虚拟和现实元素有机结合,利用传感器技术、情感计算、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创造出具有多感官、情感反馈和认知引导的互动体验。这个过程需要考虑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性,同时也依赖于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在多维度的互动中达成平衡。
由上不难看出,人机环境系统智能不仅仅是AI技术的延伸,它是一个跨领域、多技术协同的综合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人机环境系统智能将会取得更快的发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