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是必然的,完全的理解是没有的,我们所说的理解,只能是一种态度,不可能是一种认识。
??同一个人处于同样的位置,面对同样的对象,都不可能做到理解的一致,因为时间流逝,变化不断;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对象,理解不一致实在是太正常了,因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视域,两个人的视域永远无法完全重合。我们之所以还能够相互理解,是因为不同的人的视域总有重合的部分,想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只是在态度上达成了一致,在认识上,我们从来没有一致过。
??误解的产生还有人为的原因,一是误读,二是没读。误读意味着读过了相应的文本,只是由于经验或能力的原因,不能准确认知,曲解了原义;因误读而误解的例子,经典的有:由于经验不足或遗忘,造成的未成人对成年人的敌视、父母对子女的抱怨,由于能力的欠缺或自负,造成的新手对行家的怀疑、权威对新人的不屑。因误读而产生的误解,属认识问题,易于解决,值得重视。
??没读意味着断章取义,阅读者根本没有完整阅读文本,对于文本所涉及的环境、特指及重心,根本没有弄清楚,就开始一厢情愿地理解,将自己的成见强行附会其上,形成偏见,误解原义;因没读而误解的例子,经典的有:由于断章取义,造成的妯娌不和、婆媳争斗,由于断章取义,造成的门户之争、自说自话。因没读而产生的误解,属态度问题,难于解决,懒得理它。
??一般说来,误解他人,理直气壮,被人误解,心怀不忿,无论哪一种情势,我们都应避免。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若想最大可能不误解他人,在阅读之初,就应开放胸怀,不求同却存异,放开视野,交错视域,面对他人的文本,抱着学习或欣赏的态度,取他人之长,有所启迪最是好事,或领略别样风景,增加阅历也是乐事,切忌开阅之前,戴有色眼镜,端坐高台,欲指手画脚。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若想最大可能不被他人误解,在行动之初,就应真实坦荡,不虚头八脑,光明行事,磊落行文,举手投足,真挚诚实,白纸黑字,落笔审慎,不把自己看作贵人或怪人,即使被人误解也要神定气闲,因为既然是误解,那说明错误的是他人,解不解释,意义不大,还是让时间来处理吧。其实,避免被人误解的最好办法是少说为佳,不是吗?
??言论自由,对于知识分子诱惑最大,可是,一定要搞清楚,这句口号的主要价值指向的是政治领域,涉及做人的基本权利,而不是指向学术领域,不涉及学术研讨。在学术领域,言论同样是要自由,但千万不可因此泛滥,如果把泛滥的学术言论当作一种自由,那自以为的误解肯定会满天飞,这时候,就不能轻易说别人误解我们,因为我们说的太多,以至根本就没有说清楚。
??赵汀阳说的好,“行为不能放肆,但是思想必须放肆。”我们必须放肆的应该是思想,而不是行为,包括言论,所以,知识分子的谨言慎行,不仅仅是品德操守的要求,更是学术行为的要求,也只有这样,误解才会少些。
“知识分子”大家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51-35679.html
上一篇:
北京奥运,用什么傲?下一篇:
博客主题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