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埃博拉病毒临床预试设计建议
余亚纲
目的:在推荐蒿甲醚,去甲斑矛素“老药新用”的基础上,提出“老法新用”,“法”是临床用药设计的“方法学”。
内容:现代主流的医学方法是“循证”方法论,是:客观诊断数据,∵/∴,决定着治疗方案。优势是药物直接针对病原。
中医的方法是中华自设的词符“辩症”(不是人文哲学的“辨证”),是:主张针对不同病情的症候群试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已经形成系统认知。它的优势是已经有了三个动态的系统模式——伤寒模式,瘟病模式,血症论模式。
“老法新用”是“老药新用”向系统方法的提升发展。
1,志愿者病例选择:同环境,早期发病,
实验组1-3例, 对照组1-3例 因为目前尚无有效防治药物,所以不求统计意义,是统计的前期工作。
2,给药:实验组:蒿甲醚(同量,疗程参照抗虐);对照组:蒿甲醚+“辩症”药物(即:对症的辅助治疗药物和复方)。
3,“辩症”系统的具体建议:
依据埃博拉病毒病病情简介,埃博拉病毒病隶属中医“瘟病”,病程如下:
发病初期:高烧,呕吐。方用“藿香正气”,主要药物:紫苏(特点:解鱼,蟹等中毒),如需快速起效,可用肚脐给药。
中期:出现白虎汤“四大”症候,是埃病的“卫气”病情,我曾自用也介绍学友采用“白虎汤加味野菊花”治疗小儿流行性脑膜炎,可以不用抗菌素。但野菊花现无正品供应。
中晚期:埃病的“卫气”病程特点很短,特征是急转直下到达“营血”病程,埃博拉病毒病的疫区临床观察重要内容之一是找到出血斑点最早出现的体位和形态等特征。黑色人种不易在皮肤发现,可注意口腔,鼻腔痒痛与出血的并发,黑人手心,足心,少黑色;初生婴儿不黑,如观察婴儿可被感的时间,尚可间接了解埃博拉病毒病可否在母体产生抗体。是对该病免疫认识的前提。
晚期:多器官出血,是“瘟病”的“血热妄行”。很难治疗。应提前预防,是“犀角地黄汤”的适应症。主药是犀角,是国际保护动物,国内用水牛角代用,但疗效平平,《本草纲目》主张用牦牛角(十倍量)可以代替,疫区实验或可适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