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配讲授“大学语文”?
——暑中答客问(三)
问:按照你的设想,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大学语文”最理想的师资呢?
答:“最理想”不过是一种“理想”,实际教学中或者永远都见不到这样的教师。一些在民国时期读大学的过来人所怀念的“国文教师”倒是值得认真研究。研究他们的人格修养、知识结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比如
其次,正象从事任何其它一门课程的教学一样,从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也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这种投入包括情感和理性两个层面,情感层面主要是工作激情的获得,理性层面涉及经验的积累、理论的思索、方法的取舍等等。当然,依照现在的高校学科建制标准,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对该课程保持激情是有难度的,因为生存第一。若不是不得已,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在现时代的背景下主动选择“大学语文”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第一职业。
问:说到“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和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的地位,我有点困惑,高校在这方面多一些投入应该不困难吧?何以总是表面上重视,而实际上看不出效果来呢?
答:这个问题涉及的方面比较复杂,属于非课程本身的因素,我们还是暂不加以讨论吧。我倒想说说“大学语文”作为一门课程,除了师资以外,它自身涉及到的其它几个方面。
刚才我们谈到了“大学语文”的性质、功能、教材和施教者的问题,其实从课程建设的角度说,“大学语文”的教学还包括很多环节,主要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问题以及考试问题。这里主要的矛盾是如何改变旧的、以沿袭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为标志的现行“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问题。正是由于简单地依赖中学语文教学模式,降低了“大学语文”的含金量和教学水准,也使社会和学生对“大学语文”产生了错觉,认为“大学语文”不过是中学语文的重复或翻版,自然也就无法为它“拍案惊奇”。因为“大学语文”从内容、教师到课堂教学甚至到考试都不能令人有“惊艳”之感,又怎能期待其功能的发挥呢?需要产生动力,人家不需要你,而硬要人家亲近你,这不还是包办婚姻吗?
总之吧,作为一门课程,“大学语文”应该走出一条有别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属于自己的路子,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包括考试方法方面都给人属于“大学”的特殊魅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