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闹劲过去了,我来点评一番!
一份进中学当教师的博士名单惹得大家发起感慨来,有觉得浪费人才的,也有觉得可以实现自身真正价值的,可以免孩子教育之忧。各有各的道理吧,与研究生卖猪肉、掏大粪相比,当一个中学教师挺好的。
博士进中学并非最近几年的事,十几年前就有留学日本归国的博士到小学当教师的案例,实在没必要大惊小怪,选择什么职业是每个人的自由,如果你认为博士进中学是教育资源的浪费,那么那位清华土木工程专业的著名歌星又算什么呢?那些大学毕业甚至博士毕业后当村官、走仕途的人算不算浪费了教育资源呢?
我思考的问题是:
1、博士进中学是无奈之举吗?
2、博士该不该进中学?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能因人而异,有些人也许的确出于热爱,喜欢做中学教师,希望能凭借一己之力为改善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做点贡献,也有些人或许真的出于诸如收入、孩子教育等方面的考虑,恐怕不能一概而论。
说起第二个问题,恐怕没有人比我更有发言权,因为我介入中学教育差不多已有十年的时间,而且经常与中学教师开展交流活动,甚至亲自登台给中学生上课,与中学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所以对中学教育现状的了解比大多数的大学教育工作者都更多。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有大学毕业文凭,最多研究生毕业文凭,足可以胜任中学教育了,我看未必。
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显著的不同,最大的差别在于大学教师可能更注重内容的思想性(理论上如此),中学教师更注重细节与技巧,若论教学基本功,统计意义上讲,大学教师应该向中学教师学习。无论是语言、板书的规范性,还是课堂的细节,中学教师都做得更好。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观察,你又会发现,中学教师大多数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与技巧的训练上,这种现象与应试压力固然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如果没有应试的压力呢?我们的教师又能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前不久我曾做过一个关于合格教师标准的报告,那篇报告认为,教师的教学有层次上的差别。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就知识论知识,没有对知识的独立见解,也没有对知识的主客观评判,那么他的教学就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对概念、原理的深入剖析,而且这种剖析蕴含着自己对知识的独到见解,这种见解也许基于对历史的了解,也许基于自身的研究积累,那么他的教学就有了文化内涵。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文化的差别。
很多人认为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此言大谬,教学经验的积累的确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成熟,但未必能决定他教学的高度,换句话说,经验的积累可以在同一层面上使他的教学更完善,例如教态、语言、板书等都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逐步规范与提高。然而,决定教师教育高度的根本因素则是教师的眼界与素养。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有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哪怕他的语言不够规范,仪表不够端庄,板书不够工整,他的教学也是高水平的。反之,如果教师缺少把握本质问题的能力,教学只是停留在细枝末节上,无论他的举止多么高雅,语言多么幽默,板书多么工整,他的教学也是低水平的。
真正的教育而不是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他需要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说,更多的博士从事中学教育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不是什么教育资源的浪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2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