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警察不该向徐纯合开那致命一枪

已有 7466 次阅读 2015-5-18 20:32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发表你的高论前,请先认真看完这段被剪接过的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tGTYW5XC7k/

视频中未提及上访一说,也没提及徐纯合为什么阻拦旅客进站,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开枪前后的过程。

      从徐用脚踹民警室的门说起。徐用脚踹门,警察拿着警棍出来试图制止,这个行为没什么错。接着双方开始厮打,徐企图抢夺民警手中的警棍,抢夺不成,便将其母亲推向民警,意图很清楚,以阻拦警察的警棍。个人分析,在徐的心目中对警察还是寄予了一点期望,警察不会向其母亲下手。接着,徐将自己的女儿抱起来扔向警察。我们姑且不去揣测徐到底是拿女儿当武器还是以此阻挡警察的警棍,问题在这里就出现了,火车站警察的职责是什么?维护火车站的安全,其中也包括每一个合法公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不管徐砸向警察的小孩是徐自己的还是别人家的,警察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什么?如果连这一点都搞不清楚,就不配当一个警察。面对砸向自己的一个鲜活的小生命,民警居然没有一点想伸手接住的意思,这不能不令人感叹。徐固然是个失去理智的醉鬼,可民警该是头脑清醒的,他怎能置小女孩的生死于不顾,只顾着与徐厮打呢?事情总有个轻重缓急,徐并没有对其他旅客构成安全威胁,民警完全可以先接过小孩再想法制服徐。不管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至少我认为这是警察犯的第一个错误。

      再看第二个场面,民警躲开了扔向自己的小孩,徐利用这一空隙,终于夺下了警棍。看上去那是一根普通的木棍,并非电棍。紧接着,徐挥舞警棍追赶民警,这是第二个关键点,徐手中拿着的是木头棍,不是菜刀,也不是电棍,徐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民警,显然没有伤害围观者的意图。再看看室内的环境,有几排座椅,从徐纯合的行为举止完全可以看出,虽然貌似神志不清,但绝不是个练家子,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警察,不难利用这些座椅与徐周旋,伺机夺下警棍并将其制服,然而民警选择了拔枪,这是民警犯的第二个错误。最关键的是第三点,白岩松主持的一个节目中有一句该民警的话:“当时距离徐只有一米远”,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是枪法再糟糕的人在一米远的距离内完全可以做到指哪打哪,至少可以指向非致命的部位。一枪毙命只有两种解释:1、警察慌乱之下拔出枪并开了枪,根本没考虑打向哪个部位;2、警察蓄意击其要害部位。我不是阴谋论者,就假定是第一种情形吧,警察面对一个手持木棍追赶他的普通百姓(或者说是某些人眼里的歹徒)慌了神并开枪射击,这警察的心理素质与应急能力是不是太差了点?还适合做一名人民警察吗?

警察也是普通人,也有情绪激动和心慌的时候,但正是警察这个特殊身份决定了警察不能随便使用手中的枪!这不是什么防卫过当的问题,而是该不该用枪的问题。有个哥们曾经告诉我,在一次酒桌上(他也记不清是哪年哪里哪次了,据他说也可能是晚上做梦时梦见的场面),一警察兄弟喝高了,两人话不投机,对方拔出枪对准了他,幸亏我那哥们身手了得,立马下了他的枪。一般说来,抢夺警察的佩枪是很严重的罪,可如果不抢,那哥们很可能丧命。危急之下,他抢下了枪,好在双方都是警察,这事也就算了。如果是一个普通百姓与醉酒的警察之间发生这样的事算不算袭警呢?该不该治夺枪人的罪呢?谁能告诉我?

不管最终这件事如何了结,但它带给警察与普通百姓的警示意义都是十分重要的:1、警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身手与应急能力比枪杆子更重要;2、普通百姓遇事不宜太冲动,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动口不动手的好,当然不是指骂娘,而是据理力争。不理智的人永远都会存在,今天出了个徐纯合,明天还会出许纯合、王纯合、吴纯合,这也正是徐纯合案子应该认真思考的意义所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891115.html

上一篇:徐纯合的悲剧还会重演吗?
下一篇:父亲节,就把这些当成儿子送给父亲的节日礼物了
收藏 IP: 218.19.121.*| 热度|

29 梁红斌 黄兴滨 钟振余 赵美娣 牛登科 吕喆 李永丹 侯成亚 钟炳 韦玉程 温世正 蒋迅 陈苏华 陈桂华 李健民 徐明昆 赵凤光 刘永和 ljxm gaoshannankai pppoe201 ybybyb3929 bridgeneer JIANHUN khzh chaijf laijianshan watercold yibin68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2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