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叫Littlehail的网友给我留下了下面一番长言:“刚跟我爸吵了一架。我总觉得我爸对我好是怕没人给他养老,因为他自己老说将来他老了一定要跟着我我去哪他去哪什么的。他自己也不是很会说话,我听他说的话不高兴的时候就会跟他顶。他生气了就说将来指不上我,对我多么多么的好也没有用,给我买了什么也老是记在心里时不时提起来表达他对我多好,我没钱花了问他要他也记得,总说什么要多少钱也给我,外出没钱花问他要,回家他就会说他连原因也不问就给我,总是生怕我不知道他对我好,总表达希望我将来照顾他,总说给我的钱多么多么的多(在我实在没办法的诉求下才提高到大家的平均生活费水平)。我不喜欢依赖别人,也不喜欢和人要钱,但他老是提这些就好像要我还给他一样,老是说各种对我多好我什么的就好像我将来不会照顾他一样。问题是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是相当有责任感的,我绝对不会不照顾父母的,可是他老是跟我提这个,老是提!说我得伺候他,我心里就不得劲,感觉我爸就像“A不爱吃鸡蛋,B爱吃鸡蛋,A总把鸡蛋给B,但是有一天没有给B而是给了C然后B就不高兴了”里面的那个B,我是A,觉得他老是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别人身上,我愿意给他鸡蛋,但是我不喜欢他跟我要鸡蛋。比喻也不太恰当,反正就是这种感觉。我爸不希望我一个女孩出去,老说我没能耐没本事,但我总觉得他是怕花钱,也怕我离得远了将来不伺候他。我爸喜欢用伺候这个词,我心里特别想出去,我连自己去远的地方玩都没有过,我也不希望出现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有文章里写的那种隔了多年一回家父母头发白了脸也皱了一下感觉不认识了的情况,我爸还有糖尿病,我就勉强留在家,我妈老让我迁就他,我迁就他可谁迁就过我?我来到这世上是因为传宗接代的义务(但很可惜我爸他们三兄弟都没有男孩),我活在这世上只是为了给我爸防老,我感觉活得很累,不是我自己想要的人生。我不会不给他钱花不照顾他生病什么的,但是他老是跟我说那些伺候他什么的我就很不喜欢!!我是不是很不懂事,但是我觉得我爸也不懂事。太多槽想吐。我感觉自己就跟被养的小猫小狗一样但我是人啊。“
留言是公开的,我想她应该不会在意我公开探讨这个问题。父母与儿女关系紧张不是个别现象,我见过的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儿子经常对母亲拳脚相加,不过那是在农村,不知道城里有没有类似事件?至少我没见过。父母打儿女的事倒是司空见惯,在国人的观念中,儿女如同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有权采用任何形式的教育方式,包括棍棒教育。
打是一种极端方式,更多的矛盾表现形式则是语言与情感上的。过去我一直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但现在我不这么看了,很多时候的确是单方面的问题。我见识过的父母与儿女关系不睦的原因有很多种,既有父母不擅父母之道者,也有儿女不擅儿女之道者,当然,更多的是双方都有些糊涂。父母与儿女之间真正的矛盾是在儿女有了独立思考能力之后,儿女在监护期与父母之间产生的矛盾不是真正的矛盾,即使有,也应该是父母的责任,因为父母在这个时候承担着教育子女的义务。儿女有了独立民事能力之后,与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责任在谁还真的不好说。我们的传统观念往往是偏向父母一方的,换句话说,儿女一旦与父母产生了矛盾,舆论总是以不孝顺、忤逆等责怪儿女,很少有责怪父母的,似乎父母一旦养儿育女,对儿女就有了绝对的权威,父母对于儿女是不会犯错的。我还真没见过有哪个为人父母者向儿女承认过错误。
在中国做父母不容易,做儿女又谈何容易?但凡接受过传统教育的人都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训诫,谁敢越雷池半步?中国的家庭文化与西方的家庭文化有着很大不同,西方无论是儿女对父母,还是父母对儿女,那种依赖是淡淡的,虽然较之于中国,少了几分浓郁的天伦之乐,却也相应地少了几分重负,包括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负担。也许再经历几代人,随着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我们的观念也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至少在城里,父母不必再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而抱憾了,儿女也不必为赡养老人而背上沉重的包袱。
就这位网友所说的问题,我觉得本质上不算问题,可能她的父亲是个比较爱唠叨的人,而且很多话的确令人听起来不舒服,但从唠叨的那些话可以看出,这位父亲倒也没有虐待女儿,也算是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这位女儿的烦恼一半来自父亲的唠叨,另一半来自自身的心态。毕竟父母养育了自己,也没有亏待自己,何不把父亲的唠叨看淡一点?如果我是那位女儿,我会告诉父亲:“您放心,您的好我都记着呢,将来一定会孝顺您,给您养老送终的。”也许父亲要的不过就是这么一句安慰自己的话而已。既然女儿有心将来赡养父母,何不表达出来?当然,如果父母的唠叨干涉了自己的生活甚至影响了自己的个人幸福,那就要视情况而论了。在儿女个人问题上,开明的父母常常能带给儿女快乐,但有时也会让儿女走入歧途。父母的阅历通常比儿女丰富,有时候,父母能看清的东西儿女未必能看清,很多遗憾都是在父母的开明或妥协后酿成的。
说千道万,我们要分清日常相处中的矛盾与原则问题上的矛盾。若是前者,何不做个糊涂虫?若是后者,自己内心对有关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否则,不妨听听老人们的意见,就我个人的经历,老人在不带偏见下的意见大多数时候是正确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