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官二代”大概是指官宦人家的子弟,“富二代”自然就是父母很有钱的那些人了,本来想把“官二代”、“富二代”之外的二代称之为“穷二代”,但王德华老师等人认为概念有误,那我就还是改成“寒门子弟”好了,不过本文论及的“寒门子弟”是个特定群体,并非所有的“寒门子弟”。寒门本身无所谓褒贬,这里不打算讨论这个概念,我把“寒门子弟”界定为“官二代”与“富二代”的补集。这三个概念的内涵都不是很清楚,严格说来,这是三个不可测集,因为“官”、“富”、“寒”本身就是个相对概念。什么叫官?村干部算不算官?如果村干部算个官,那么“官二代”大概就不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类型了,相对于城里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边远地区村长家的孩子未见得有什么优势。也许有人说了,你只能跟当地百姓比,怎么能跟城里的孩子比?有道理,可为什么你要拿大城市的教育与农村的教育比?寒和富就更有点含混不清了,家产多少叫富?多少叫寒?好在尽管三者的内涵不是太清楚,并不影响人们对他们的理解。
老百姓对官二代、富二代一直不看好,原因是众所周知的,某种现象出现太多就具有统计学特征了,换句话说,这种现象揭示了某种普遍规律。我说官二代、富二代撑不起中国这片蓝天除了数量上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正在于人们基于统计学意义下的判断。不管官二代们如何的自命不凡,富二代们如何的趾高气昂,中国的历史终究要靠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寒门子弟来创造。然而,寒门子弟能否担当起创造历史的重任?与祖辈们相比,寒门子弟身上缺失了什么?又多了些什么?
中国人的优良品德是举世闻名的,善良、朴实、勤劳,中国人的劣根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小农意识、小市民意识浓郁,还捎带阿Q精神。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把国人的劣根性描述得淋漓精致,很值得我们深思。一个不知道反思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不知道反思的人是注定没有作为的人。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集体、个人恰恰缺少了反思精神!对某些事一味的高唱赞歌,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文过饰非,生活不顺,一味的抱怨环境,所有这些都是缺少反思的具体体现。
回到“寒门子弟”的话题上来,科学网上的大多数博主应该都可以归类为“寒门子弟”,因为大家的父辈多半是农民、工人或普通市民,极少部分或有隐藏着的“富二代”、“官二代”,例如地主富农出身的大概就是“富二代”了(这里没有贬义,从某个角度讲,过去的地主富农也许比现在的很多富商大贾可爱,我们的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是都出身于地主富农家庭么)。毫不夸张地说,老一辈的“寒门子弟”是新生“寒门子弟”学习的榜样,他们身上保持了父辈艰苦朴素、勤劳善良的优良品格,少了很多浮夸、不切实际、眼高手低与好高骛远。所以老一辈“寒门子弟”教育出来的儿女大多还是比较争气的,因为他们知道创业的艰难,要过上一种相对称心如意的生活不容易,他们会教育自己的子女保持老百姓的本色,不能忘本!他们努力不让自己的儿女成为新的“寒门”。我见过很多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们大多知书达理,保持着谦虚、朴素的优良传统,在科学网上也能见到这些人的身影。这些人的界定还真不容易,把他们称为“寒门”或“寒门子弟”似乎不太合适,事实上,“寒门子弟”中的一部分人早就不再是穷人,他们的后代成了名副其实的“富二代”或“官二代”。这个分类很复杂,可能需要一些数学工具才能完成,它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这里只限于讨论“寒门子弟”。
年轻的“寒门子弟”缺了什么?这恐怕不能一概而论,即使限于“跳农门”的“寒门子弟”,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我带的研究生基本上是清一色跳农门的“寒门子弟”,令我欣慰的是,我的学生绝大多数保留了祖辈的优良品格,网络里很多人哭爹喊娘,不是嫌待遇低就是说不公平,我的学生好像顾不上这些,他们帮我做点事,我给他们补贴,可他们说啥都不要,宁可自己抽时间出去当家教,他们总说:“帮老师做点事是应该的”,我心疼之余,当然要把他们应得的报酬给他们。我不明白,有些学生怎么有那么多时间在网络上骂娘、愤世嫉俗?像我们这些大半截身子入土之人在网络上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年轻人把那么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就有点得不偿失了。你要么就在网络上好好写东西,多少对你锤炼文笔、思考问题带来一点帮助,要么就别把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网络上,你如果真的对现实不满,那就到现实中去呐喊,在网络上蒙着脸骂娘没有任何意义。你如果够胆,就扯起标语喊着口号大街上走一圈,那样必然会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你就有进言的机会了,你有这样的胆量吗?如果没有,那就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好好读书,掌握谋生的本领,以图让自己的未来光明一点。
我见过太多的寒门子弟,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寒门子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今天来之不易,为了自己的前程,父母为之付出了多少汗水与心血,当我看到“寒门子弟”的父母几乎想向我下跪,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情,希望让他的孩子补考过关、能顺利毕业时,我内心有一种难言的滋味。当我看到年迈的父亲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儿子却天天泡在网吧里,最后终因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不得不被勒令退学时,我的心在滴血。这就是我们的“寒门子弟”?我们一个劲地谴责“官二代”、“富二代”的同时,是否想过我们的“寒门子弟”中也有很多不屑子弟?我没有做过统计,“寒门子弟”中的不屑子弟有多少,与“富二代”、“官二代”中的纨绔子弟相比,比例孰高孰低?不过你只要在大学里转一转,你就会感到状况不容乐观。我们扯着嗓子大骂教育体制与教师,可曾反思过?为什么有些人最终脱颖而出,而你却还在沉沦?我们不否认现行体制的不合理,也不否认社会现实中的诸多令人无奈之处,但在任何个人都改变不了现实的情况下,“寒门子弟”,你何以自处?
我知道这篇文章会遭来很多骂声,但佛家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得不说:新新“寒门子弟”,你缺了点父辈的勤劳与朴实,多了点愤世青年的浮躁与眼高手低。
导师们,招生要谨慎,最好宁缺毋滥!
“寒门子弟”,你们能撑起中国未来的这片蓝天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