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教学名师其实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称号,得了这个奖未必担得起名师称号,没得这个奖者未必不是名师。对我而言,评上这个奖纯粹出于侥幸,我也感到受之有愧,大家切莫因为我的这个身份而对教学名师产生敌意。国家教学名师中有很多实至名归者,例如我所敬重的邓东皋老师原是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后来到中山大学担任系主任,如果不是邓老的努力,中山大学数计学院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无论是教学、科研、管理还是待人接物,我都难以与邓老比肩。这里且介绍一下本人经历过的参评全过程,因为这个过程给了我很多的感动与意外,令我终身难忘,有人骂街很正常,它反映了某种心态。不过我介绍的是四川大学第一届教学名师的评审情况,至于别的学校或者以后几届的情况如何,我不清楚,不好妄加评说。
国家教学名师奖最初的设想与后来的实际情况差别甚大,据当时主管川大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介绍,国家教学名师奖奖金五十万元人民币,享受院士待遇,此信息一出,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我对此根本没有存任何幻想,所以开始并没有关心这件事,在我看来,即使在数学系,比我水平高足以担当名师称号的大有人在。评审条例公布后,系里开始也没有考虑我,只是一方面有些专家高风亮节,把机会留给了别人,另一方面条例中对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有要求,对本科教学工作量也有要求,这就使得一些水平很高的专家不想折腾了,于是系里动员我申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勉强填报了表格。令我感动的是,系里十七位专家投票,我居然全票通过(这事在很久以后才有人告诉我),我被作为数学系唯一的候选人报到了学校。第二轮评审是学校层面上的,全校有四十多个候选人,要推荐三名到省里参评(好像是三名,印象不深了),我又侥幸地被选上,我自己觉得,以我的资历与年龄,学校这一关基本没希望通过。有一次在路上遇到曾去学校当评审专家的老师,她笑着对我说:“你人缘真好。”我问:“此话怎讲?”她告诉我,学校评审时许多专家帮我说话。我听了后真是打从心眼里感激这些专家,因为我与这些专家平日里素无交往,即使与个别专家相识那也是泛泛之交,没想到他们对我如此的错爱,让我深感意外。但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我仍然没有存什么希望,川大报出去的其他几名候选人资历都比我老,我被选中的机会极小。再次让我吃惊的是我又闯过了省里这一关,至此我很满足了,因为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最终的结果是川大当年评上了两名国家教学名师,我是其中一位。虽然其间有录像、网民投票等细节,但大体的过程就是如此。
网络是个复杂的场所,也是发泄情绪的地方,他折射出现实中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东西,从这里常常可以看出人心、人性的本质,因为在这里可以戴着面具、穿着马甲,你不知他是谁或者他以为你不知他是谁,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地把自己在现实中极想暴露又无法暴露或不方便暴露的东西暴露出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发泄归发泄,对现实、对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对自己还是要有个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现实中有很多无奈,但也没有某些人想像的那么糟糕,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存着一颗与人为善之心的,假如你像鲁迅笔下的狂人那样觉得你的身边全都是“牛鬼蛇神”,全都想害你,那你恐怕不适合再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现实中不公平现象很常见,就看我们如何看待那些人和事。去年广州大学举行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按理说,我每年最多只给一个40人左右的本科班级上课,如果某个学期出差任务比较重,该学期还可能不安排本科教学任务,所以我教过的学生数绝对比投我票的学生数少,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总不至于因此而认为学生势利或者我采取了什么不正常的手段吧?问题不在于出现了这种现象,而是当出现这种现象后,当事人如何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地看待这些事。
网络是个锻炼人的地方,有时它可以发挥现实无法发挥的作用。你在现实中可能很少会遭遇到与你死缠烂打之徒,也很少会遭遇泼妇骂街之徒,毕竟在一起共事者彼此还是要点脸面的。在网络上你肯定会碰到形形色色之人,那些匿名的骂客把对现实的不满全都发泄到网络里来了,只要你谈的话题触碰到他的神经,他立马便会作出反应。这让我想起古人为了诅咒某人,常常对着个小人儿或骂或用针扎,现在大概没人这么做了,网络替代了小人儿。这说明网络可以作为我们现实生活的补充,你想锻炼你的心理素质,那就实名开博客,你愤恨现实中的某个人或某类人,可以带着面具来网络上寻找假想之敌,然后充分挖掘你的骂街潜力。总之,网络可以成为你调节情绪与心理状态的良药。只是有一个问题不知某些人想过没有,当你攻击完别人之后,你真的得到解脱了吗?如果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或者遇到一个比你更能骂的博主,你岂不是偷鸡不着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尽管你也许是匿名,但毕竟还是痛在身上,就像你蒙着脸打人一拳,你知道你打了谁,别人还你一拳,虽然不知道打的是谁,但你还是受伤了。所以匿名骂人也有风险,骂客需谨慎。
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发挥官方媒体不能发挥的作用,可另一方面,它又可能伤害到无辜之人。如果你是个有心人或者有慧根之人,你会发现,博客在陪伴你走向另一种成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