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所民办高校是哪一所学校?是湖南“九嶷山学院”。
1980年10月,79岁的教育家乐天宇带着平反时补发的5万元工资,从北京回到家乡湖南永州宁远县,在离县城30多公里的九嶷山舜帝庙,借用舜帝庙残存两栋建筑,翻瓦补漏,在几根石柱上盖上油毛毡作教室,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民校。1981年3月1日,九嶷山学院文化补习班开班,仅有学生几人,学费每人每期7元。由时任湖南省政府参事的长沙高级教师刘养玄等任教。1981年9月1日,“九嶷山学院”开学,招收文史、农林、医学100多名新生,学费每人每期15元,少数民族学生、贫困生、革命烈士后代免收学杂费。第一堂课由乐天宇开讲,算是开学典礼。并提出十二字校训“贵自学、敦品德、勤琢磨、爱劳动”。时任课教师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陈克正、陈士垚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朱增柏教授。农林系谭涤教授行走不便,由学生背到田间授课。教授每月津贴及职工每月工资均5元。没有教材,教师自己刻钢板、印资料。1981年12月13日,上将萧克千里迢迢来到学院给师生们作报告,并题写校名。这就是文革后的薪火传承。
(照片来源网络)萧克(左三)视察九嶷山,与乐天宇(右四)、熊清泉(右二)等合影
(照片来源网络)九嶷山学院部分客座教授留影
(照片来源网络)农林系谭涤教授行走不便,由学生背到田间授课
1982年下学期,乐天宇决定扩建学院,将全校师生分成砌工组、钢筋工组、木工组,并买来一头老水牛和泥打砖,由乐天宇负责割草喂牛。1984年7月5日,教学楼二层完工。乐天宇非常高兴,当晚,从不喝酒的乐天宇破例给大家敬了一杯酒。10天后,乐天宇因脑溢血去世,终年84岁。
1984年9月,乐天宇教授的长子乐燕生(原河北机电学院教授)等人持萧克将军给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的信赴长沙。熊清泉3次接待他们,做了4点批示:一是乐老病逝,学院还是应当办下去;二是学院应保留民办性质;三是招生主要在本省;四是地点可选择郴州或冷水滩农校。省长刘正也批示,同意熊清泉的意见。
2002年6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培植亲手向九嶷山学院负责人授予“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的牌匾。是年8月,湖南省教育厅同意九嶷山、冷水滩两分院合并,冠名为湖南九嶷山专修学院。2005年6月,湖南省政府同意在此基础上建立湖南九嶷山职业技术学院,有4个专业被纳入国家招生计划。2010年5月,由民办转为公办,并与湖南潇湘技师学院合并,归湖南省教育厅和永州市人民政府共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至此,九嶷山学院,走完民办学院的历程而归顺公办。有人戏称为“出”,即从民办教育中“出局”。
检视其办学过程,“出身卑微”,困难有四。一是办学最早,国家尚未形成相应的民办教育促进政策,而是靠个人魅力坚守;二是长达24年没有及时进入国民教育系列,取得学历教育的资质,转型滞后;三是远离地区文化中心,生源匮乏;四是由此造成师资队伍难以建立、维系,而失去办学之本。
在大环境上,国家于2003年虽然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但依托公办学校成立的“独立学院”从2003年起的3年中,发展到318所,在校生146.70万人,远远超过经25年时间发展形成的靠民间资金举办的民办普通高校278所与在校生133.79万人的规模。大大压缩了民办高校的生存空间。
乐天宇,宁远县舜陵镇麻池塘村人。1919年,就读于长沙第一中学,与毛泽东同窗。1924年就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时,任中共北农大党支部书记。1940年6月率边区考察团东自固临、西至曲子、南至淳耀、北到志丹,考察边区的土壤、气候、林相及其分布,遍及甘泉、延川、固临等15个县,6个林区,历时47天,采集标本2000多种,提出《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及开垦南泥湾的建议。长沙一别20年后,毛泽东再见到乐天宇,称他为“九嶷山人”。1941年春,延安自然科学院成立生物系,乐天宇任系主任,并发起成立解放区的中国农学会,任第一届主任委员。1948年夏,设立华北大学,由吴玉章任校长,乐天宇任农学院院长。1949年秋,华北大学农学院迁北京,与北大、清华两校的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他被委任为农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54年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一级研究员。
1961年,乐天宇送毛泽东主席斑竹一枝,并呈七言诗一首《题蔡中郞石刻额下》:
三分石耸楚天极,大气磅礴驱舞龙。南接三千罗浮秀,北压七二衡山雄。西播都庞越城雨,东嘘大庾骑田虹。我来瞻仰钦虞德,五风十雨惠无穷。力求山河添锦绣,访松问柏碣石枞。瑶汉同胞殷古谊,长林共护紫霞红。千兹风雨更调顺,大好景光盛世同。
毛主席写《七律•答友人》回复乐天宇: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也许正是这首诗唤起乐天宇在九嶷山为家乡办学的不移矢志与困苦艰守,催人泪下。
附记: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资源考察
1.1908—1909年美国克拉克探险队在黄土高原地区的考察,著《穿越陕甘》。从太原出发分两路至兰州,在黄土高原腹地进行了480余天的综合考察,行程3200余公里,对途经地区的气象、地貌、水文、植被、动物、城镇、商贸、人口、交通等内容进行了广泛调查和记述,是清代后期西方人对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最为系统的一次考察。
2.1940年6月,乐天宇率边区考察团,由李富春提供480元经费支持,对黄土高原腹地15个县的考察,提出《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
3.1950年代中科院等部门对黄土高原的考察,其中刘东生提出了有重要突破的“新风成说”,平息了170多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
4.1980年代,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承担国家“七五”重点攻关科技项目“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考察工作,我有幸参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