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一个挤占与浪费名校资源的案列:从清华、北大退学复读再考入北大

已有 4517 次阅读 2016-6-28 17:36 |个人分类:边看边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这样的新闻,我看到的是挤占与浪费高等教育资源的典型案列,反映高考制度设计的不尽合理之处。比如,如果考生自愿放弃C9或者985高校教育机会,即便复读考取也不得录取,假如有类似规定,可以让考生选择更慎重,也防止其他考生因名额限制躺着中枪。他们一定要调换专业,不如鼓励在高校内部设置可以转换的门槛与市场化的调节机制。如果每一个高校学生都像他们一样,推倒重来,另起炉灶,结果的荒唐便不言而喻。假如地方高考状元奖励制度配套,他们还可以多玩几把来来往往北大的游戏。


新洲一中邹英杰今年以总分705分的新洲状元身份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王琛琪以701分的总成绩再次考入北京大学,准备就读数学或者信科专业

原标题:新洲两退学“学霸”双双考上北大皆因想换专业

楚天金报讯文图/本报记者董园园 通讯员陶辉

2013年9月,新洲一中邹英杰以664分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精密仪器和技术专业。两年后,因对专业不感兴趣,2015年3月,毅然交了退学申请。今年,他再次踏入高考考场,以总分705分的新洲状元身份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同样,邹英杰复读时的同班同学王琛琪,2015年9月以678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医学部,上学不到一个月,因所选专业不合适,选择退学返回母校就读。今年高考,王琛琪以681分成绩再加上北大博雅计划20分额外加分,以701分的总成绩再次考入北京大学,准备就读数学或者信科专业。

两学霸双双回炉重造,并取得骄人的成绩。昨日,两名学生在接受楚天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退学原因不为其他,只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

邹英杰:只想换个喜欢的专业

“如果继续就读,养活自己没有问题,但是想在这一行有所发展,就很难了。我不愿意这么将就。”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邹英杰如是说。

邹英杰告诉记者,2013年,他被清华大学录取时,给他选择的只有五六个专业,他挑了精密仪器和技术专业。大一学的是基础课,成绩在年级排前十,可到了大二,开始接触专业课,他发现与自己的兴趣差得很远,越学越没有劲。他跟老师和辅导员谈了几次,老师劝他再坚持一下,去年3月实在坚持不住了,于是向学校提出了退学申请。

“当时只想重新考试,能多个选择。”邹英杰告诉记者,当时他决定退学时,家人不理解也不支持,但经过反复做工作,父母终于同意他回校重考。“爸爸妈妈一直在广东打工,我决定重新高考后,他们也决定回家打工陪着我。”

“回校后,当时还是有点心理压力。但第一次摸底考试,拿了班级第一,压力就减轻了许多;加上老师和同学很支持我,所有的精力也就投入到学习中了。”邹英杰告诉记者,当时重新高考,他没有太在意别人的想法,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次高考,自己还是发挥出了正常水平”。

王琛琪:高分考入北大本部

“去年高考,考了678分,进入了北大医学部。”王琛琪告诉记者,报志愿的时候自己就很纠结,因为从小一直就没有考虑过要学医。去年第一志愿填的清华,所以第二志愿不够北大临床,但是不想放弃北大,就去了医学部,选了药学。但开学一个月后,就觉得自己不适应这个专业,同时自己高考分数又达不到北大规定的换专业条件,于是选择了退学。

“孩子大了,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想重读,我们也支持他。”王琛琪妈妈告诉记者,当孩子告诉家人退学决定时,家人全力支持。据了解,王琛琪的老师和同学也很支持他重新考试。“高考前,他把自己的数学题型归纳了一下,给我们班级所有同学,其中有两道题出现在了高考试卷里,有17分。”王琛琪的同学、今年考入清华的吴世勇说。

声音

网友:近三成支持学霸复读

昨日,武汉ZAKER发起关于600多高分的考生该不该复读的调查。截至昨晚8时,有6000多名网友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45%的网友表示看情况,如果跟自己平时成绩差距太大,可以复读;27.27%的网友表示有必要复读,未来发展空间会更大;9.09%的网友表示没有必要复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最重要。”网友自由者表示,即使考上了好的大学,但如果专业不喜欢,宁可自己复读。对此,网友飘然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重读风险太大,心理压力也大。”

专家:选专业要考虑孩子兴趣

“这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不错,考出了好的成绩;但如果这次没有考好,那么就得不偿失,因此,不提倡也不建议高分考生复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老师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范先佐老师表示,两个学生都是因为专业不好而重新回校,这说明现在大学里面的选择专业机制不够灵活。“大多学校在专业的调剂上有多个限制条件,学生们如果上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要么碌碌无为,要么就只能走复读这条路。”

“两个孩子的例子,充分说明在选择专业上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兴趣。”范老师提醒,在志愿选择上,不要太顾及名校名专业,一定要多和学校招生部门沟通,选择孩子喜欢的专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987312.html

上一篇:典礼暨仪式
下一篇:学术怪胎孕育怪才——关于论文查重的留言
收藏 IP: 121.237.252.*| 热度|

2 蔡小宁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