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博友,写了篇《给国内大众“期刊编辑”们的几点意见》,加不加星,写得好不好,对于他本人可能是重要的,对于其他人就未必了。但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网络时代,几乎人人都是编辑,开设博客,甚至人人都是主编。同时,每一个学界中人都需要写稿、投稿。讨论这样的问题,很有意义。
我先将作者的文章要点拎出来。他说,作者应该是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应该遵守学术操守?是否剽窃他人成果、捏造数据?是否一稿多投?是否发论文为了升迁评职称捞外快?等等。铺垫完了,他话锋一转,问道:国内期刊的部分编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职业操守?是否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
他问得好!学术期刊本来就是联系学者的桥梁和纽带。学术期刊的问题也折射了学术界的问题,值得好好讨论。他甚至提出期刊应该多刊发作者不太成熟的想法,我想,他要表达的意思是,要多发表有创新思想但未必完美的文章,也可能在呼吁多给年轻人发表的机会。也许他谈的某一具体而专业的问题,我们因为学科的屏障而不方便介入讨论。也有可能是审稿专家与作者本人意见不太统一,外行不好作出判断。但我们能够感受到意见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不然也不会冒出五十步笑百步之说。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能没看过猪走?这样的事情在期刊界,在整个学术界可谓司空见惯。唯其如此,学术问题才需要百家争鸣。没有什么人可以垄断真理,有问题,拿出来讨论。正像感到幸福你就喊一样,感到痛苦你也喊!
他对看重职称和基金作了批评。这可能与期刊评价指标有关。从概率论的角度,教授比副教授水平高、副教授比讲师水平高,尽管小概率事件也是常常发生的,但人们包括编辑产生社会刻板印象也是事出有因的。虽然博士学位是最高学位了,可是有人老是把他的博士后经历挂在嘴上,这和若干年前的一则招聘广告如出一辙:硕士待遇二室一厅,博士待遇三室一厅,博士后待遇四室二厅!呵呵。其实,与其批评期刊,还不如批评评定基金的专家、官员,为什么有学问的没有基金,未必有什么学问的拿走了那么多基金?他批评期没有审稿意见和编辑的官样回答:“很抱歉,文章不适合本刊的风格,欢迎下次再投”。他批评审稿周期长。他还批评一些期刊,通过收钱,然后寻租,拿钱在去买名声,名声好了,在提高价格。等等。我觉得这位博友可贵之处,就是他说得全是真话。
这些现象,我们有时称作乱象,就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着。对此,有人大声漫骂,理直气壮;有人悄悄议论,无可奈何;有人不予理睬,高视阔步;有人慷慨解囊,直呼划算;有人见缝插针,捕捉机遇。人过一百,形形色色。这都是转型期学者们真实而不同表现。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编辑充当了替罪羊的角色。有的时候,是审稿制度否定了作者的文章,有的时候,是刊物定位否定了作者文章,有的时候,是编辑的职业使命否定了作者的文章。有时回答等于没有回答,有时不回答有时也是一种回答。好多刊物作了明确说明。收费问题,不同国家不同刊物,同一国家不同刊物都执行不一样的标准。对于国内期刊,首要的任务在于需要明确规定,统一收费标准,换句话,买卖要公平,要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不收费更要像中山陵免费开放一样大声吆喝。人们看问题角度不同,立场不同,阅历不同,意见也很不相同。所谓买卖毕竟不是一家。学术论文发表呼唤公开、公平、公正。
我个人觉得,作者希望获得审稿意见的要求也不能够算有什么不妥,但执行起来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谁来审稿?审稿人的报酬怎么确定,谁来支付?我到觉得医院的模式最为公平,谁都可以拎着尿样到任何一家医院,办妥了交费手续,按规定领回自己的化验报告。我国学术期刊可能需要在完善制度方面有所作为。将来的某一天,人人可以像领化验报告一样领取审稿意见,岂不美哉?这个问题要转换一下,就是谁来干?他有什么资质?他的劳动谁去支付报酬?别以为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同样的人多着呢。一个人报警可以不花钱,但打民事官司他必须首先花钱。法官普遍比公安干警富裕,不信可以调查一下。让别人义务劳动,一回可以,一百回呢,一万回呢。基本上,当作者感到满意的时候,可能就是专家、编辑在奉献着,一将功成万骨枯啊。过节的时候,老百姓欢天喜地的,警察可能就要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呢。
事实上,我们纯粹就是为了公益事业热心讨论问题的,而非其他,否则只会形成甚至加深偏见。我们常以理想化的标准要求他人,而往往并没有给他人理想化的对待。在我看来,发生在谁身上的问题,谁就尽量说得清清楚楚,否则,就别再说了。生活中很多道理貌似简单实则深奥,这相当于小马过河,牛可能感到水还不够深,松鼠则说自己的同伴早就被水淹死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442189.html
上一篇:
淮安清浦中学男教师持刀怒砍女学生后跳楼身亡新闻读后下一篇:
英雄人物与危险人物的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