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6801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680103

博文

宋季曾重淮青鱼----从江湖洄游到人工放流的四大家鱼 精选

已有 12780 次阅读 2019-2-9 23:0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洪泽湖周边乡村的春节习俗,除夕中午一家在一起吃团圆饭,菜必有鱼,以喻“年年有余”之义。农家大多生活清贫,所食之鱼,以鲢鱼最多。一是因为鲢鱼价廉,二是因为鲢鱼易得。春天在村边的池塘里放上一些鲢鱼鱼苗,到了春节之前,起网捕鱼,一斤左右的鲢鱼,上桌最好,所以家乡人直接称鲢鱼为“家鱼”。

洪泽湖上游修建了蚌埠闸后,直接影响到湖中四大家鱼(Four major Chinese carps)的繁衍,以前青、草、鲢、鳙的种群主要靠鱼类自行的生殖洄游,建闸之后,只能靠人工放流了。1949年以后,四大家鱼在洪泽湖中的产量持续下降,在1949年四大家鱼出产量占洪泽湖渔产量种类百分比为12.9%,1968年为10.63%,1982年为3.55%,2010-2011年为4.36%[1]

青鱼,鲤形目鲤科青鱼属青鱼种(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古称[2],还有黑鲩、青鲩、乌鯖等别名,洪泽湖地区有螺蛳青、螺蛳混、青混子等俗名。青鱼在我国分布广泛,除了新疆、青藏高原无自然分布外,各大江河水系均有,但在淮河以南平原地区水系中种群数量较多[3]。在作为养殖鱼类引进美国后逃逸到野外,在北美成为需要清除的入侵物种。

青鱼体型较大,身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体青黑色,鳍灰黑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头齿臼齿状,鱼胆有毒,栖息水体中下层,主食螺蛳、蚌、虾和水生昆虫,青鱼生长迅速,最大个体达109kg[4],肉味美,为我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青鱼4-5龄性成熟,在河流上游产卵,在洪泽湖中不能自然繁殖。在洪泽湖中现为人工增殖放流品种,主要分布在成子湖、老子山水域滩洼及湖西岸溧河洼口、临淮头、王沙、穆墩至半成一带滩洼[5]

淮河所产的青鱼,在宋时颇有名气。南宋叶绍翁所著的《四朝闻见录》中有“秦夫人淮青魚”条:“宪圣(宋高宗的吴皇后)召桧夫人入禁中,赐宴进淮青魚,宪圣顾问夫人曾食此否?夫人对以食此已久,又鱼视此更大且多,容臣妾翌日供进,夫人归亟以语桧,桧恚之曰:夫人不晓事。翌日遂易糟鯶鱼,大者数十枚以进,宪圣笑曰:我便道是,无許多青魚,夫人误我[6]”。此段文字说的是宋代秦桧的一件逸事,宋高宗的皇后请秦桧夫人吃淮青鱼(淮河出产的青鱼,当时应为名品),问王夫人以前吃过吗?王夫人说吃过,家里比这更大更多的都有,明天我送点过来。秦桧听了,骂夫人不懂事,第二天送上糟制的草鱼,皇后说:原来如此,我说你们家怎么会有哪么大的青鱼呢?原来王夫人弄错了。从此故事中可看出秦桧的狡猾,但也间接说明了当时淮青鱼的珍贵。

另据《梦梁录》卷十八《物产·虫鱼之品》中的记载,其中也有“淮青鱼”,当时杭州市场上的水产品有“鲤、黄颡、白颊、石首、鳓、白鱼、鲥、鳗,以及及虾、螃蟹、淮青鱼、子鱼等数十种”[7]

明《正德淮安府志》、《天启淮安府志》俱在“物产·鳞介”中列出青鱼,排名在鲤、鲫之后,居第三位,在清《乾隆淮安府志》中,排名在鲤之后,居第二位,这都说明了青鱼在古代淮河流域的重要地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称:“青鱼生江湖间,南方多有,北地时或有之,取无时,似鲤、鲩而背正青色,南人多以作酢。”所谓“作酢”,就是加盐等调料腌渍,以利于保存和运输。

草鱼,为鲤形目鲤科草鱼属草鱼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Valenciennes),古称鲩、鯶,有油鲩、草鲩、白鲩、草根等别称,洪泽湖地区称之为草混子。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浅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其他各鳍浅灰色其体较长,腹部无棱,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草鱼在我国分布广泛,常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有河湖洄游的习性,性成熟的个体在江河、水库等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中摄食育肥,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从洪泽湖西岸发掘到的鱼类化石我们知道,在1000余万年前的中中新世,洪泽湖地区就有草鱼、白鲢等鲤科鱼类分布[8]。在我国很早就把草鱼作为人工养殖的对象,在唐代就有将荒田筑埂,灌以雨水,放养草鱼以清除野草的记载。自从1958年人工繁殖成功后,被引入到亚、欧、美、非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在洪泽湖区,草鱼在水草丰富的老子山、成子湖水域湖滩、河沟分布较多,为洪泽湖人工增殖的主要放流品种。

四大家鱼中,草鱼和鲢鱼在洪泽湖周边地区是池塘养殖最为常见的两种鱼类,夏季洪水下泄时,鱼塘被淹,经常会有不少养殖鱼类逃逸到上下游的河流与池塘中,其中亦以草鱼与鲢鱼居多。夏天在池塘边,经常可以听到鱼儿跳出水面捕食芦叶的声音,这种声音大多是草鱼发出的。

鲢,鲤形目鲤科鲢属鲢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Cuvier et Valenciennes)),古称鱮,在先秦的《诗经》中就有多处记载,《诗·大雅·韩奕》中有“孔乐韩土,川泽吁吁,鲂鱮甫甫”,《诗·齐风·敝苟》中有“敝苟在梁,其鱼鲂鱮”, 《诗·小雅·采绿》中有“其钓维何,维鲂与鱮”。《广雅释鱼》注称:“鲢,鱮也”。古籍中经常鲂鱮并称,“鲂”为平胸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Richardson)),在古代是鲜美的鱼类代表,所谓“岂其食鱼,必河之鲂”。鲢鱼易得,除了明代李时珍、黄省曾等人外,许多人都把它作为“不美鱼”的代表,明毛晋《毛诗陆疏广要》称“鱮似鲂,厚而头大,鱼之不美者,故俚语称‘网鱼得鱮,不如啖茹’”。杜甫有诗《观打鱼歌》“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搓头远遁逃。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索”。“徐州秃尾”指的是鲢鳙鱼,“汉阴搓头”指的是鲂鱼。李时珍《本草纲目》倒不歧视鲢鱼,他称“酒之美者曰,鱼之美者曰鱮”。黄省曾《养鱼经》也称“鲢乃鱼之贵者,白露左右始可纳入池中”。对于鲢的评价也许有南北区域或时代的差异,笔者以为南方水域中的鲢鳙鱼口味或比北方的要好,另外也可能《诗经》那个年代的鲢鱼经过若干年养殖驯化后,品质发生了变化。洪泽湖地区习惯称鲢为“白鲢”、“连鱼”,虽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但总体上品质也是不差的。

鲢鱼体侧扁,头大,体被细小圆鳞,背部圆,腹部窄,体银灰色。吻圆钝,端位,眼下侧位,腹面腹鳍前后均具肉棱,胸鳍末端伸达腹鳍基底,鳃耙特色,有螺旋形的鳃上器,常栖息于水的中上层,以海绵状的鳃耙滤食浮游植物。性活泼,善跳跃。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在洪泽湖分布于整个水域,为人工增殖放流品种。

由于鲢鳙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所以在水体中放养鲢鳙鱼对于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防止蓝藻水华暴发非常有效,洪泽湖近年来也尝试在成子湖一些极有可能发生蓝藻聚集或暴发的水域,采取高密度不投饵人工围网放养鲢鱼、鳙鱼的方法滤食蓝藻,防止水华暴发[9]

放养的鲢鱼在洪泽湖中生长迅速,有研究比较过人工放养鲢鱼鱼种在阳澄湖和洪泽湖中的生长速度(平均体长、体重):阳澄湖2龄鱼达268mm、332.5g,3龄鱼369mm、735g,洪泽湖1龄鱼355mm、855g,2龄鱼500mm、2567g,5龄鱼达580mm、3050g[10]

由于鲢鱼生长速度快,所以洪泽湖周边地区的池塘经常有放养鲢鱼的习惯,在苏北农村,在村庄附近常有一个可供取水的池塘,在1990年代以前,这些池塘的水干净到可以直接饮用,村民往往在春天买上一些鲢鱼鱼苗,放养在池塘中,到了冬天春节前,将池水抽干,把捕获的鲢鱼分到庄上的每家每户。这些鲢鱼一年可以长到1斤多重,杀好后腌在缸中,春节时每天吃上一条。

鳙,鲤形目鲤科鳙属鳙种(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又称胖头鱼、黑鲢、黄鲢,洪泽湖地区一般称之为花鲢或大头鲢,有时“鲢鱼”除了指称白鲢外,也会兼称鳙鱼。

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几乎占身体长度的1/3,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鳙喜欢生活于静水的中上层,动作较迟缓,不喜跳跃。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亦食一些藻类。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此鱼。在洪泽湖整个水域都有鳙鱼分布,现在亦为人工放流鱼种。

鳙与鲢的主要区别除了口大、头大之外,主要是鳙鱼腹棱不完全,存在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鳃耙互不相连。而鲢鱼腹棱完全,存在于胸鳍基部下方至肛门间的整个腹部,鳃耙互连,形成多孔的膜质片[11]

李时珍称鲢为“鱼之美者”但对鳙评价却不高,他称“此鱼中之下品,盖鱼之庸以供馐食者,故曰鳙曰兀。处处江湖有之,状似鲢而色黑,其头最大,有至四五十斤者,味亚于鲢,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现在市场上售卖鳙鱼是常将头身切断分开出售,头上肉虽少,价格却要高出一些。洪泽湖地区渔民有“鲢子头、鲤鱼腰,青鱼尾巴耍大刀”,“角鱼肚(黄颡鱼)、鲢子头,鳊鱼肚皮一溜油”的谚语,说的是地方几种鱼类身体上滋味最好的部位,此处的鲢鱼主要指花鲢,当然白鲢鱼头的滋味也不赖。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均属于江湖洄游性鱼类,在江河流水生境中产卵繁殖,在湖泊湿地中生长发育。在洪泽湖地区每年春天淮河上游水位上涨时,青鱼就会溯河而上,在上游的淮河中产卵。以前人们一直以为青草鲢鳙的天然鱼苗只在长江和珠江流域有,所以长江以北的四大家鱼养殖都是要到南方水域去捕捞或购买,但从1952年开始,安徽省农林厅水产工作队在淮河流域发现了四大家鱼的鱼苗,1952年,仅在颖上、阜南两县四区就统计到捕捞的鱼苗七百万尾,9月份又在凤台县的魏家灞、许家沟,淮南市的张家沟、殷家沟用抄纱网捕获寸余长的鱼苗10余万斤。据当地渔民介绍,每年春夏淮河水涨时,渔民能陆续捕获到满怀卵粒和精子的亲鱼,体重达40-50斤的很多[12]。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淮河四大家鱼的产卵场有清河口、三河尖、正阳光的沫河口、鲁口子、峡山口、石头埠、黑龙潭、蚌埠铁桥附近等。

四大家鱼鱼苗在淮河的发现, 有效促进了长江以北四大家鱼池塘养殖的发展,但是对于洪泽湖以及淮河整个流域自然环境中的青草鲢鳙的繁衍,却是灾难和资源枯竭的开始。

1958年以前,淮河四大家鱼的捕捞产量曾占70%以上。但在1952年淮河发现有家鱼苗之后,安徽和江苏省都开始设弶张捕鱼苗,鱼苗被大量捕捞后,流入下流洪泽湖的幼鱼必然大量减少,这直接导致了洪泽湖中四大家鱼产量的快速下降。湖中四大家鱼的资源变少,也使得春夏时节淮水上涨时溯河而上亲鱼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淮河中鱼卵和鱼苗数量的下降。据安徽省淮河水产资源调查队在1982-1983年的调查,淮河家鱼产卵规模大为缩减,几近消失。1982年家鱼产卵场产卵总量为7677.6万粒,其中蚌埠产卵场为1179.6万粒,而据1976年南京地理所调查,当年蚌埠家鱼产卵场规模为11000万粒,1982年家鱼的产卵规模仅为1976年的10.7%。

1958年起,江苏省洪泽县每年6-7月份,在淮河花园嘴至大柳巷段定点张弶捕捞鱼苗,捕捞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1958年全县张捕鱼苗72233万尾。1960年组织捕苗人员512人,船只163条,弶网1159合,捕苗7600万尾。其中花白鲢3439。2万尾,占19%,青、草鱼苗887.0万尾,占4.9%,鳊鱼苗5430.3万尾,占30%,什鱼苗8326.6万尾,占46%,害鱼苗18.1万尾,占0.1%。

在1960年蚌埠闸建成后,淮河中游许多家鱼产卵场遭到破坏,天然鱼苗资源显著减少,1961年张捕鱼苗600万尾,1964年张捕鱼苗570.98万尾,1965年张捕鱼苗392万尾,捕捞量渐减,1970年代以后已不能形成渔汛,没有张捕价值,基本停捕[13]

四大家鱼在淮河水域产卵剧减的原因,据安徽省淮河水产资源调查队的分析,有以下几点:一是水工建筑及围垦的影响。1949年以来,淮河流域修建了大中小型小库5300余座,水闸4200余座,河湖隔绝,四大家鱼亲鱼洄游践线受阻,幼鱼不能入湖肥育,造成了资源的衰退。另外,沿淮湖泊的围垦,缩小了水面,降低了湖泊调蓄水的能力,破坏了鱼类部分索饵肥育的场所,这也导致了湖泊和河流中四大家鱼种群数量的减少。另外,淮河流域捕捞强度过大,也是造成资源萎缩的重要原因,据统计,蚌埠渔业社1958年在淮河捕鱼40万斤,四大家鱼占70%,1968年捕鱼18万斤,四大家鱼只占20%,1983年1-6月份捕鱼5247斤,家鱼只有292斤,仅占5.6%[14]。在洪泽湖虽然每年江苏省洪泽湖渔管会办公室组织了大量的鱼苗放流,但有的幼鱼在放流当年就被大量捕捞,2010年洪泽湖鲢放流量为1279万尾,鳙2500万尾,当是2011和2012年鲢鳙鱼在渔产量中占比并不大。所以对一些有害渔具的限制和重要渔具网目大小的规定并严格进行管理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放流效益,控制鱼类种群结构的小型化。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1980年代以来淮河水体的大面积污染,也是导致淮河流域四大家鱼资源枯竭的重要因素。

1958-1961年,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先后获得成功,这解决了自然水域环境中鱼苗资源衰减而导致池塘养殖和人工放流苗种不足的问题,但是通过人工繁殖技术而获得的四大家鱼苗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长期近亲繁殖而出现的种质资源品质下降,具体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性成熟个体变小、抗病能力差等问题。不仅淮河流域的四大家鱼出现这种问题,在长江流域,这种问题也比较严重[15]

青草鲢鳙之所以被称之为“四大家鱼”,正是因为其价廉物美,营养价值丰富,与普通民众的生活习习相关。2004年至2007年在江苏泰兴、无锡、淮安、金坛等地开展的一项淡水鱼摄取对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研究显示,青鱼与鲢鱼的摄取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常吃青鱼和鲢鱼降低了女性乳腺癌发病的风险[16]。从这一点上来看,进一步有效保护我们洪泽湖及其周边湖泊、河流中的青草鲢鳙资源,使之能够得以更好地繁衍生息,对于我们地方公众而言,也是一种福音。



[1] 林明利等.洪泽湖鱼类资源现状、历史变动和渔业管理策略.水生生物学报,2013(6):1124

[2] 现在的鲭鱼主要指鲈形目鲭科鲐属鲭鱼种(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又名鲭花鱼,俗名鲐鱼、鲐巴鱼、青鲇鱼、油胴鱼、青条鱼等。

[3] 许多文献介绍青鱼时,称青鱼主要分在由于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这显然是不准确的,淮河流域的湖泊和河流中青鱼数量不少,也得到了广泛的养殖,所以称淮河流域以南也许比较合理些。

[4] 19599月,洪泽湖三河闸下游尾渡水产收购站曾收到体重达90公斤重的一尾青鱼。见长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协作组编:长江水系渔业资源 全国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专集. 北京:海洋出版社 , 1990.136.

[5] 洪泽湖水生经济动物图鉴编写组. 洪泽湖水生经济动物图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31.

[6]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二乙集.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7] 林正秋,林琳.南宋杭州的饮食店铺初探.载史及伟主编。杭州研究2004.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89.

[8] 蒋功成,李才生,滕寿玉.从下草湾化石群看洪泽湖地区中新世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地质学刊,2013.37(2):170.

[9] 朱喜,胡明明主编.中国淡水湖泊蓝藻暴发治理与预防.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383.

[10] 倪勇,伍汉霖主编.江苏鱼类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319.

[11] 倪勇,伍汉霖主编.江苏鱼类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315.

[12] 鄒鹏.淮河的鱼苗.生物学通报,1954(1):17.

[13] 王德成主编.洪泽县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221.

[14] 安徽省淮河水产资源调查队.淮河四大家鱼和鳊鱼产卵场调查报告.水库渔业,1985(1):36-41.

[15] 贾秀英主编.环境科学研究进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36.

[16] 戴立玲等.淡水鱼摄取对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影响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5):32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8558-1161406.html

上一篇:神龟入海自畅游
下一篇:雪泥鸿爪暂留踪:鸿雁、豆雁及其在洪泽湖地方文化史上的价值
收藏 IP: 202.195.126.*| 热度|

15 董全 张珑 朱朝东 冯大诚 徐旭东 汪晓军 文克玲 王俊杰 鲍鹏 黄永义 张晓良 李久煊 姚伟 zjzhaokeqin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0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