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识淮上鲈鱼美,
灌河江口客尝鲜。
巨口细鳞谁钓得,
一叶扁舟风波远。
中文中以鲈鱼命名的鱼有多种,常见的有可能历史上在洪泽湖地区出现的有两种,一种鲈鱼为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又称鲈鱼、花寨、板鲈、鲈板等),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栖息于近海,有时也进入淡水,初春在咸淡水交界处产卵,性情凶猛,以鱼和虾为食物。
一种为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为鲉形目杜父鱼科松江鲈鱼属,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还有“江南第一名鱼”的美称。松江鲈鱼鳃膜上有两橙色斜纹,酷似2片鳃叶,故有“四鳃鲈”之称,也有文献称其前鳃盖骨后缘游离突起似一鳃孔,后缘游离突起似一鳃孔,故得名“四鳃鲈”。为近岸浅海鱼类,一般在与海相通的淡水河川区域生长育肥,性成熟后,降河入海产卵,幼鱼回到淡水河川中生活。黄、渤海和东海均有分布。苏北称其为花鼓鱼、花花娘子,山东、辽宁称媳妇鱼、老婆鱼、新娘鱼 ,未知此称呼所由何来。
淮河流域历史记载中出现的鲈鱼到底是哪一种,由于缺少必要的性状描述,很难确认。据笔者的文献及实地考察,鲈形目鮨科花鲈属花鲈的可能性要更大些。
从唐代以来,一些诗歌、方志有关于淮地鲈鱼的记载。唐代诗人郑谷有诗《淮上渔者》:“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诗言“淮上渔者”,唐代洪泽湖地区位于淮河下游,鲈鱼是具有洄游习性的鱼类,这说明那时候该地区的河湖中是有鲈鱼的。
唐代诗人赵嘏有一首著名的《长安秋望》诗,诗中一句“长笛一声人倚楼”为千古名句,赵嘏因之为“赵倚楼”的别号。全诗是:“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作者在长安生活,在深秋时节思念起家乡味美的鲈鱼,赵嘏的家乡正是当时的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这不正好说明了此地出产鲈鱼吗?当然,这里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诗人在此处用了西晋张季鹰“莼鲈之思”的典故,另一种可能诗人想起来的就是家乡山阳附近水域中出产的鲈鱼。
北宋苏辙在《再次前韵四首》诗中也有过 “南近清淮鲈鳜好,钓筒时问有潜吞” 这样的句子。这说明在宋代,淮河中的鲈鱼、鳜鱼应该也是两种知名的鱼种。
明末靳以升也有诗《鲈鱼歌》,专述淮阴鲈鱼之美。“淮阴近日鲈鱼美,不待秋风常出水。市南市北何处多?钓台西去枚生里。细鳞簇簇白如银,入馔光盘妙无比”。清乾隆年间的淮安学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淮水鲈鱼》中引述此诗时,称“当是淮水所产,近年不复出矣。 ”这说明到了清代中叶,洪泽湖地区的鲈鱼已经是不常见到了。
明《正德淮安府志》记载的地方物产中有“鲈鱼”条,明《万历淮安府志》“田赋志•物产”中鳞介一类中亦列有“鲈鲤”条 。清《乾隆淮安府志》亦有“鲈鱼”条,并在后注“四腮鱼也”。
松江四鳃鲈属杜父鱼科松江鲈鱼属,此鱼长仅五六寸,一般每尾2两左右,属底栖鱼类,体裸露无鳞。而历史文献中记载及现在的淮河流域尚存的鲈鱼,既有“长近尺者”,也有大到数十斤的。显然这两种不是一种鱼类。
这一点不少古人也注意到,如清代王先谦提出“松江四腮鲈鱼,长者不盈五寸,李时珍本草亦云长数寸”,“淮上鲈鱼有长近尺者,无四腮” 。因此,郑谷诗中所言的鲈鱼必不是松江四鳃鲈。
民国徐珂编纂的《清稗类钞》中将“鲈”与“四鳃鲈”分条记述。“鲈”条称“鲈,可食,色白,有黑点,巨口细鳞,头大,鳍棘坚硬,居咸水淡水之间,春末溯流而上,至秋则入海,大者至二尺,古所谓银鲈、玉花鲈者,皆指此。”“四鳃鲈”条称:“松江之四鳃鲈,味甚美,自魏晋以来,即称名产,状与土附鱼 相似,大仅五六寸,冬至前后最肥美,盖别为一种也” 。
把淮河中的鲈鱼与松江鲈鱼相混,大概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有些文献以“四鳃鱼”释“鲈鱼”,导致名物混淆。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鲈鱼”一条,即“四鳃鱼”释名,称“黑色曰卢,此鱼白质黑章,故名,淞人名四鳃鱼” 。后来人读到鲈鱼,即以为指的就是松江四鳃鲈。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淮河流域所产的一些鲈形目鲈鱼,其鳃盖上有一条较深折皱,外观好象是四个鳃,所以地方也俗称其为“四鳃鲈鱼”或“四鳃鱼”。 清《乾隆淮安府志》物产“鲈鱼”条,后注“四腮鱼也”,即为此因。
现在洪泽湖中无野生的鲈鱼,但是其下游盐城响水的灌河中、下游,及其黄海中,此种鲈鱼也还是有的,“响水四鳃鲈鱼”即为地方特产。响水四鳃鲈鱼每条常为3-5斤,以前曾有饭店买过28斤一条。据笔者考察,认为响水四鳃鲈鱼从外部性状判断,当是鲈形目鮨科花鲈属花鲈种(Lateolabrax maculatus)。
不过当地渔民不作此种生物学的分类区分,他们趣谈,称此鱼老家原在松江,自从江里轮船问世,它听不惯轰鸣声,而翻江过海,迁居于此。在他们看来,“松江鲈鱼”既不如灌河的四鳃鲈鱼大,肉质也比不上灌河的鲜美 。
笔者未吃过“松江鲈鱼”,但是响水四鳃鲈鱼倒是有幸尝过。就在昨天,笔者在响水的陈港镇梅华大酒店尝到酒店老总徐大友的姐姐徐梅华女士亲自烹制的一条响水鲈鱼。其鱼身呈青灰色,巨口棘坚,细鳞长尾,活体时鳃盖上折痕明显,不愧有四鳃之名,此鱼比其他地方销售的花鲈要大不少,身上的斑点也明显要少些,斑点主要集中在背鳍上。红烧出来时肉质洁白肥嫩,清爽糯滑,香气盈室,连平时不怎么爱吃饭的一个小朋友也吃了不少。
此红烧四鳃鲈为梅华大酒店的招牌菜肴,许多人到陈港来,专门到此店来品尝地方特产。
响水的鲈鱼在黄海中不少,在开山岛附近可以垂钓到。每年在秋末冬初时节,鲈鱼先后游至海河口,一到鲈鱼丰产的时候,灌河海口就会出现大批伪虎鲸,远远看去,水面露出一大片漆黑的背鳍。民间称这种现象叫“大鱼拜龙王”。直至次年立夏前后,鲈鱼方入灌河,在陈港、双港、响水口一带产卵。现在响水海安集乡水产养殖场等企业也在建设四鳃鱼人工育苗与养殖基地,进行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洪泽湖的淮上鲈鱼现在虽不得见,但离海边新淮河口不到40公里的灌河口仍然有野生的花鲈,这也间接证明以前历史上的鲈鱼为花鲈的可能性较大。只是现在洪泽湖下游北边的四条河流如废黄河、盐河等河道既很狭窄,堤坝等设施又多,随着盐城海边的滩涂不断向海推进,洪泽湖倒是离海洋越来越远了,在这种情况下,河湖中的鱼类多样性发生变化倒也是正常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