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2011中国科学年度人物提名(完善中) 精选

已有 14271 次阅读 2011-12-10 14:12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2011

 

一、屠呦呦

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获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屠呦呦获得国际大奖让公众注意到这位不为人所知的伟大的女科学家。

 

二、饶毅

前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病学讲席教授、现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神经科学家饶毅教授声明“在20118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这位敢于批评、敢干说话的科学家,用自己的“弃选”行为抗议中国科学院的院士遴选标准和制度。

 

三、李家洋

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调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院士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一位科学管理的杰出领导者。他的任命,将翻开利用科技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新篇章。

 

四、周建平、杨宏、张柏楠、金勇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天宫一号技术负责人杨宏、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张柏楠、副总指挥金勇等为天宫一号顺利发射升空及在太空中交会对接立下汗马功劳。不仅对于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张俐娜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杰出女科学家张俐娜获得2011年国际上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最高奖——安塞姆·佩恩奖。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丰富、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对能源、农业、资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要。正如评委所说,“她创建的‘绿色’溶剂低温溶解的新理论和技术是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她在生物质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当代纤维素化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六、王飞跃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飞跃因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理论研究,尤其是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平行控制和管理方面提出并开创了该领域一系列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并成功地在多个城市交通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荣获2011年度IEEE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卓越奖。

 

七、杨学军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杨学军以理论创新引领超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创新,成功破解了千万亿次以上级计算机系统规模、成本、功耗、可靠性、计算与效率优化等关键技术难题。他的团队研制出的天河一号A系统在全球高性能计算机500强中排名第一,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作出重要贡献。获201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八、罗先刚

罗先刚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将表面等离子体引入到光学、光刻领域,建立了一条远射极限的新的光学光刻技术路线,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光科,还发展了不同波段的高分辨率轻量化光学成像技术,成功解决了天线和成像观测领域分辨能力受系统口径限制的传统技术瓶颈,为高分辨率、轻小型探测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对国防和信息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应用成果。2011获第四届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

 

九、张亭栋

张亭栋是提取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奠基式的人物。通过他早年的研究,张亭栋及其合作们共同发表的论文清晰地奠定了人类今天的认识——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也就是M3型白血病,成为中医药现代化里程碑式的杰出成果。张亭栋在人类征服白血病的历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而且相关药品已经通过美国FDA批准正式上市,走向世界。热衷于砒霜研究的张亭栋2011年获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中心将其设立的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十、孙斌勇、朱程波

2008年,孙与合作者朱程波在阿基米德域情形证明了关于典型群无穷维表示的重数一猜想。该项工作终于2011年被国际顶尖刊物美国《数学年刊》接受,即将发表。自守形式与李群表示理论是当代数学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国内一些数学家认为,这是继华罗庚的工作之后,中国人的论文在自守形式领域再次引起国际瞩目。中科院年轻学者证明自守形式领域重要猜想使得中国数学在这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516978.html

上一篇:九寨沟之行:前往途中之七
下一篇:胡适的两句话
收藏 IP: 58.248.30.*| 热度|

26 吕喆 武夷山 王应宽 季斌 马德义 李学宽 何岸 许培扬 李宁 李帅锋 罗晓敏 徐索文 傅蕴德 刘广明 周素琴 张骥 黄锦芳 高建国 刘全慧 任胜利 柏舟 李海存 傅云义 gaoqq08 lijch07 yszhao

发表评论 评论 (5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