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杂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震洪 原创博文, 真情流露。引用请注明作者出处。w_zhenhong@126.com

博文

高校办学中的一些误区(二)

已有 3071 次阅读 2011-2-13 00:5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大学, 科研, 改革, 误区

 

      (1)   在申请课题时,高校教师常常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申请,得到的资助常常和过去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优势学科没有显著的衔接,导致长期积累的资料、材料没有被利用,学科的优势性丧失。事实上,世界级的研究成果,都是在某个学科方向或技术上通过几十年连续探索取得的,如贝尔实验室在物理学上的一系列诺奖成果,我国在歼567810、枭龙等基础上歼20飞机的研究,杂交水稻的长期研究等。我们的大学应该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材料和成果,在这些基础上确定若干主攻方向,人才引进和自由申请主要应该限制在这些方向上,进行几十年持续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自由申请是对的,但每个大学的优势学科应该对申请者进行指导,使申请者主要在优势学科内研究,使该学科研究工作越来越深,最终达到世界级水平。实践已经证明,研究方向不稳定是难取得世界级的科学成果的。

     (2)大学的管理上,常常通过教育部、教育厅、校党委、校长、学院、学院的职能部门,对系或教研室直至教师和学生个人进行管理。各种管理主要为了完成上级经常下达要做的任务,在形式上做得很完美,如本科教学和论文答辩中的各种程序,填各种各样表格和交材料,本科教学评估等以加强管理。从教育部到院一级想通过管理上完美形式的实施实现管理的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但这些复杂完美的管理常常变成应付、交差,甚至造假,失去它的意义,而且从教育部到院一级的管理人员搞得相当累。这些教学程序表面上比较规范,但这种管理没有创造性。教授没有被摆在一个很恰当的位置上把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进行培养管理。事实上,人才培养关键是要看重结果,即造就人才。造就人才的方式不同学校、教授有不同的方法。很多有创造性的培养人才方式是轻松的、喝着咖啡和学生交谈中、在积极活泼的课堂上、在讲授某个重要发现的历史以培养学生求知欲、在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中……实现的,不是交这样材料那样材料,接受各种检查能够实现的。

    (3) 大学每个专业都比较重视《教学计划》,但是对于每个学生却忽视《人生规划》,在国外叫《career planning》。人生规划是每个学生将来要成为什么?要干什么?要实现什么的规划。要因材施教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如想考公务员的、想考研究生将来做研究的、想进入公司做管理的、想独立创业的等等,了解之后,教授可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选课学习相应课程,专门指导。建议大学每个专业开设《career planning》课程,每个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在2年级时就制定出自己的人生规划,让教授了解每个学生的人生规划给予专门指导。同时教授要像娱乐界发现明星的“星探”一样,从本科生中发现人才,为培养科技拔尖人才服务。在如何培养人方面,大学做的都比较粗糙,多数是事倍功半,因此大家都相当累,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同时又比较轻松的实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02-412404.html

上一篇:高校办学中的一些误区(一)
下一篇:大学办学中的一些误区(三)
收藏 IP: 58.16.41.*| 热度|

5 刘广明 赫英 逄焕东 方红 刘振亭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