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这篇专论写于2000年,原为《中国非耕地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第二章《我国牧地资源开发及其永续利用》的第三节:《各类牧地的中期开发规模及其与农林副产饲用植物的生产量预测》。
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出版发行,现作为历史资料,以博文形式发表。
我国牧地资源开发及其永续利用(五)
三. 各类牧地的中期开发规模及其
与农林副产饲用植物的生产量预测
(一)生产量预测体系
3.1.1.预测指标
牧地资源及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的生产量预测指标与前述牧地资源现状评价指标相一致,即采用以干物质、营养和能量相结合的综合预测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I 第一性生产量
(一)生物生产量
(1)干物质
(2)热能
(二)营养生产量
(3)代谢能
(4)粗蛋白
II 第二性生产量
(1)载畜量
(2)产肉量
(3)肉热能
3.1.2 预测范围
预测范围分为牧地(或饲用植物)类型、空间和时间范围三方面。类型范围包括人工牧地、半人工牧地、天然牧地、粮(经)草复合农牧地和乔(灌)草复合林牧地,共5种牧地类型,以及农副产品秸杆、林副产品树叶、农田零星牧草和林下天然牧草,共4类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空间范围按农业经济类型区进行预测。时间范围为1995~2015年(第9—12个五年计划),可谓之中期预测。
3.1.3预测方法
(一)各类牧地的预测方法
(1)确定开发规模
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确定人工和半人工牧地、复合兼用牧地的中期开发面积。
(2)确定产草力
依据生产、实验和调查资料,确定人工和半人工牧地,以及复合农牧地和复合林牧地中期的单位面积产草量。
(3)估算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量
按上述各类牧地的开发面积、产草力、热值、代谢能和粗蛋白的含量,估算其干物质、热能、代谢能和粗蛋白的生产量。然后,依据牧地饲用植物的代谢能和家畜对代谢能的年需要量(5050MJ/ 只.a),估算载畜量。最后,依据羊的年产肉量 (12.5kg/只.a)和羊肉热值 (8280KJ/kg),估算产肉量及其热能。
(二)农林副产饲用植物的预测方法
(1)确定副产饲用的数量
依据各种主要农作物的中期总产量及其与副产品的比例,估算出各类秸秆的总量,并确定其作为饲用的比率。根据各类林地的面积和产叶力,估算各类树叶的总量,并确定其作为饲用的比率。然后分别推算出秸秆和树叶的饲用总量。
(2)各项评价指标的估算
根据秸秆和树叶的饲用总量及其热值、代谢能和粗蛋白的含量,分别估算其热能、代谢能和粗蛋白的总量。然后,依据副产饲用植物的代谢能和家畜对代谢能的年需要量 (5050MJ/只.a),估算载畜量。最后,依据羊的年产肉量 (12.5kg/只.a)和羊肉热值(8280KJ/kg),估算产肉量及肉热能。
(二)专用牧地的中期开发规模与生产量
3.2.1人工牧地
人工牧地宜选择地面坡度<150,土层厚度>500px,土质好,无侵蚀,无盐碱,土壤湿度和气候均适合种植牧草的地段。根据中国土地资源调查所提供的天然牧地限制型、后备牧地和后备耕地等资料进行估算,全国适宜开发为人工牧地的面积为2367万hm2。其产草力不采用产量较高的小区试验数据或目前生产上因管理不善而产量较低的数据,而是依据管理较好的大面积示范人工牧地的产量数据。据此估算出的人工牧地的中期生产量,如表2—20所列。从全国看,每年可生产牧草14342.9万t/a,其载畜量为165280.1万只/a。四个农业经济区比较,7项潜力指标均以南方农区最高,北方牧区和农牧区次之,再次为北方农区,青藏牧区最低。其中,南方农区的人工牧地面积占全国的44.9%,干物质产量占58.4%,代谢能占58.1%,粗蛋白占57.6%,载畜量和产肉量各占58.0%,而青藏牧区各项指标占全国的比例均不足3%。
表2—20 各农业经济类型区人工牧地的中期开发规模与生产量
第一性生产量 第二性生产量
面积 ------------------------------ -------------------------------------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载畜量 产肉量 肉热能
万hm2 万t/a MMJ/a MMJ/a 万t/a 万只/a 万t/a MMJ/a
全国 2367 14342.9 2461753 1192515 2066.2 16528.1 206.60 17106.6
北方牧区与农牧区 920 4054.6 712704 341160 595.7 4731.4 59.14 4897.0
青藏牧区 105 337.0 58476 28874 52.1 400.4 5.01 414.4
北方农区 280 1577.8 272606 130047 228.8 1802.6 22.53 1865.7
南方农区 1062 8373.5 1417967 692434 1189.6 9593.7 119.92 9929.5
3.2.2半人工牧地
半人工牧地系指采用某种人为措施,如补播、施肥、耕耙或灌水等,进行改良后的天然牧地。选择标准为地面坡度<25°,土层厚度>250px,土质较好,没有或只有轻度盐碱或侵蚀的地段。据调查和试验资料表明,改良后草群产量通常提高1-1.5倍。据此估算出半人工牧地的生产量,列入表2-21。全国中期可开发半人工牧地3734万hm2,其上生产的牧草干物质量12795万t/a,载畜量为10056.9万只/a。在四个农业经济区中,以北方牧区和农牧区的面积最大,占全国的46.6%,其代谢能、粗蛋白、载畜量、产肉量及其热能亦最高,均占全国的42%以上,但草群的干物质及其热能产量却以南方农区最高,分别占全国的49.5%和44.7%。北方农区的半人工牧地面积最小,而青藏牧区的各项生产量均为最低。
表2—21 各农业经济类型区半人工牧地的中期开发规模与生产量
第一性生产量 第二性生产量
面积 -------------------------------------------------------------------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载畜量 产肉量 肉热能
万hm2 万t/a MMJ/a MMJ/a 万t/a 万只/a 万t/a MMJ/a
全国 3734 12795.0 2022465 842943 987.8 10056.9 125.71 10408.8
北方牧区与农牧区 1740 4079.1 709064 390291 439.3 4226.5 52.83 4374.4
青藏牧区 600 830.2 146445 81562 104.0 1025.3 12.81 1061.2
北方农区 393 1557.1 262897 99451 125.4 1189.3 14.87 1230.9
南方农区 1001 6328.6 904059 271639 319.1 3615.8 45.20 3742.3
3.2.3天然牧地
中期的天然牧地面积,除应从目前的天然牧地中减去上述中期的人工和半人工牧地之外,还需要探讨一下南方目前的天然牧地,到中期究竟保留多大面积为宜。因为南方主要天然牧地类型----灌草丛为次生植被,具有多宜性的特点,往往既能作为牧地,也可作为林地,甚至可垦为农地,所以必须确定农林牧用地的比率。而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待对其生态环境、植被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深入的综合调查分析研究。此处仅从森林复盖率进行探讨。据统计,目前南方14省(区、市)的森林复盖率为27.6%,如把现有的灌木林和疏林抚育成林,则森林复盖率可上升到36.4%,如再把目前坡度>35℃,侵蚀>30%,裸岩>50%的灌草丛牧地进行植树造林,则南方森林复盖率将达到40.2%。再加上经济林地,则以林为主的土地面积可达46.5%,而届时以牧为主的土地面积占33%,这样基本上可以保障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如果目前坡度较大的农田退耕还林还草后用于发展经济林木,则届时南方诸省(区、市)将保留天然牧地4669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占75%,为其目前天然牧地的53%,其中有些可发展成为以牧为主的天然牧林(灌)地;全国保留天然牧地31956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占81%,为其目前天然牧地的79%。
表2-22为天然牧地的中期规模与生产量。届时全国天然牧地的可利用面积约25980.1万hm2,干物质生产量为28501万t/a,载畜量为29963万只/a。四个农业经济区比较,其面积以北方牧区和农牧区最大,青藏牧区次之,各占全国的45.2%和36.7%;各生产量指标均为北方牧区和农牧区最高,其干物质及热能产量、载畜量、产肉量及其热能,约占全国的38%, 粗蛋白占40.2%, 代谢能占41.5%;南方农区次之,其干物质及其热能约占全国的37%,粗蛋白和代谢能占33%左右,第二性生产量占35.3%;再次为青藏牧区;北方农区的所有指标均最低,各占全国的8%以下。
3.2.4各类专用牧地的比较
统计表明,到2015年,全国人工、半人工和天然牧地的可利用面积共约32081.1万hm2,各指标的生产量依次为:干物质55638.9万t/a、植物热能9419857MMJ/a、代谢能4570545MMJ/a、粗蛋白5994.8万t/a、载畜量56548万只/a、产肉量706.85万t/a、肉热能58527.1MMJ/a。三类专用牧地比较,就全国而言,天然牧地的面积最大,占81%,半人工和人工牧地各占11.6%和7.4%。但在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量的各项指标中,人工和半人工牧地的粗蛋白产量之和略高于天然牧地,各占51%和49%;其余指标为天然牧地稍高于二类人工牧地之和。从各农业经济区看,虽然各区的天然牧地面积均最大,但各区比较,南方农区和北方农区的人工和半人工牧地的面积相对较大,前一区域各占19.1%和18.0%,后一区域分别占14.9%和20.9%;北方牧区和农牧区的人工和半人工牧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6.4%和12.1%;青藏牧区比例最小,仅各为1.0%和5.9%。各项生产量指标,人工和半人工牧地之和与天然牧地相比,北方农区和南方农区均为前者高于后者,北方牧区和农牧区为后者高于前者,而青藏牧区为后者远远高于前者。(表2-23)。
表2—22 各农业经济类型区天然牧地的中期规模与生产量
第一性生产量 第二性生产量
面积 ---------------------------------------------- -------------------------------------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载畜量 产肉量 肉热能
万hm2 万t/a MMJ/a MMJ/a 万t/a 万只/a 万t/a MMJ/a
全国 25980.1 28501.0 4935639 2535087 2940.8 29963.0 374.54 31011.7
北方牧区与农牧区 11739.5 10994.5 1890164 1052717 1182.8 11426.5 142.83 11826.5
青藏牧区 9532.7 4695.8 829946 462597 589.5 5795.0 72.44 5997.8
北方农区 1210.1 2202.2 381111 170348 201.7 2159.4 26.99 2235.0
南方农区 3497.8 10608.5 1834418 849425 966.8 10582.1 132.28 10952.4
(三)复合兼用牧地的中期开发规模与生产量
3.3.1粮(经)草复合农牧地
粮(经)草复合农牧地的建设面积决定于粮食-经济-饲草作物三元种植结构生产体系的发展规模。如果在中期之内将35%的中、晚稻田、30%的麦田、20%的棉田及北方15%的旱地开发成粮(经)草复合兼用牧地,其规模和生产量如表2-24所列。全国可开发粮(经)草复合农牧地2583.3万hm2,每年可生产牧草干物质14056.9万t/a,其载畜量为19898.8万只/a。就各农业经济区而言,以南方农区面积最大,占全国的40.9%,且其各项生产量指标亦最高,占49%以上;其次为北方农区,再次为北方牧区和农牧区,青藏牧区所占比例很小,其面积仅占全国的0.8%,其各项生产能力指标均只占0.3%左右。
表2—23 各类专用牧地中期发展规模和生产量的比较(%)
第一性生产量
面 积 --------------------------------------------- 第二性生产量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全 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人工牧地 7.4 25.8 26.1 26.1 34.5 29.2
半人工牧地 11.6 23.0 21.5 18.4 16.5 17.8
天然牧地 81.0 51.2 52.4 55.5 49.0 53.0
北方牧区和农牧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人工牧地 6.4 21.2 21.5 19.1 26.9 23.2
半人工牧地 12.1 21.3 21.4 21.9 19.8 20.7
天然牧地 81.5 57.5 57.1 59.0 53.3 56.1
青藏牧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人工牧地 1.0 5.7 5.6 5.1 7.0 5.5
半人工牧地 5.9 14.2 14.2 14.2 13.9 14.2
天然牧地 93.1 80.1 80.2 80.7 79.1 80.3
北方农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人工牧地 14.9 29.6 29.7 32.5 41.2 35.0
半人工牧地 20.9 29.2 28.7 24.9 22.5 23.1
天然牧地 64.2 41.2 41.6 42.6 36.3 41.9
南方农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人工牧地 19.1 33.1 34.1 38.2 48.1 40.3
半人工牧地 18.0 25.0 21.8 15.0 12.9 15.2
天然牧地 62.9 41.9 44.1 46.8 39.0 44.5
表2—24 各农业经济类型区粮(经)草复合农牧地中期开发规模与生产量
第一性生产量 第二性生产量
面积 ----------------------------------------------------------------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载畜量 产肉量 肉热能
万hm2 万t/a MMJ/a MMJ/a 万t/a 万只/a 万t/a MMJ/a
全国 2583.3 14056.9 2567093 1435335 2855.4 19898.8 248.74 20595.3
北方牧区与农牧区 604.5 2637.6 499969 253925 509.2 3522.6 44.03 3645.9
青藏牧区 19.9 43.3 8144 4246 8.3 58.8 0.74 60.9
北方农区 902.9 4282.8 797333 430392 824.6 5965.5 74.57 6174.3
南方农区 1056.0 7093.2 1261647 746772 1513.3 10351.9 129.40 10714.2
3.3.2乔(灌)草复合林牧地
乔(灌)草复合林牧地的发展规模取决于经济林的面积及幼林年平均面积及其在林下种草的比率。到2015年,如果能有50%的茶、果园和35%的幼林林下种草,则乔(灌)复合林牧地的开发面积和生产量如表2-25所示。全国可开发乔(灌)草复合林牧地742.1万hm2,可生产牧草干物质2418.2万t/a,其载畜量为2775.6万只/a。从四个农业经济区看,以南方可开发的乔(灌)草复合林牧地面积最大,占全国的48%,其各项生产量亦最高,均占全国的57%左右。其次为北方牧区和农牧区及北方农区,其面积各占全国的26.8%和25.0%,其各项生产量指标均各占全国的21%左右。青藏牧区可开发的乔(灌)草复合林牧地面积极小,仅占全国的0.3%,其各项生产量所占比例,均约0.1%。
表2—25 各农业经济类型区乔(灌)草复合林牧地中期开发规模与生产量
第一性生产量 第二性生产量
面积 ---------------------------------------------------------------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载畜量 产肉量 肉热能
万hm2 万t/a MMJ/a MMJ/a 万t/a 万只/a 万t/a MMJ/a
全国 742.1 2418.2 414644 200187 698.6 2775.6 34.70 2872.8
北方牧区与农牧区 199.2 495.2 87083 41814 147.0 580.3 7.26 600.6
青藏牧区 2.2 2.7 475 234 0.9 3.3 0.04 3.4
北方农区 185.6 523.0 90354 43103 151.6 597.4 7.47 618.4
南方农区 355.1 1397.3 236732 115036 399.1 1594.6 19.93 1650.4
3.3.3两类复合兼用牧地的比较
统计指出,两类复合兼用牧地的可开发面积共约3325.4万hm2,各项生产量指标如下:草群干物质16475.1万t/a,热能2981737MMJ/a,代谢能1635522MMJ/a,粗蛋白3554.0万t/a,载畜量22674.4万只/a,产肉量283.44万t/a,肉热能23468.1MMJ/a。两类复合牧地相比,全国或各农业经济区的粮(经)草复合农牧地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乔(灌)草复合林牧地。例如,全国粮(经)草复合农牧地的开发面积和载畜量分别占二类复合兼用牧地之和的77.7%和87.8%。(表2-26)
(四)专用牧地与复合兼用牧地的比较
经计算,包括专用与复合兼用牧地在内的牧地资源,到2015年可达到35406.5万hm2,各项生产量依次为:植物干物质72114万t/a,热能12401594MMJ/a,代谢能6206067MMJ/a,粗蛋白9548.8万t/a;载畜量79222.4万只/a,产肉量990.29万t/a,肉热能81995.2MMJ/a。这两类牧地比较,届时全国的专用牧地面积及各项生产量仍远大于复合牧地。就各农业经济区而言,南方农区与北方牧区和农牧区的各项指标均是专用牧地显著高于复合牧地,特别是青藏牧区,其复合牧地所占比例极小,面积仅占0.2%,各项生产量指标亦只占1%左右。只有北方农区复合牧地的生产量指标所占比重较大,除干物质及其热能稍低于专用牧地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专用牧地(表2-27)。
表2—26 两类复合兼用牧地中期发展规模和生产量的比较 (%)
第一性生产量
面 积 ----------------------------------------------- 第二性生产量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全 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粮(经)草复合农牧地 77.7 85.3 86.1 87.8 80.3 87.8
乔(灌)草复合林牧地 22.3 14.7 13.9 12.2 19.7 12.2
北方牧区和农牧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粮(经)草复合农牧地 75.2 84.2 85.2 85.9 77.6 85.9
乔(灌)草复合林牧地 24.8 15.8 14.8 14.1 22.4 14.1
青藏牧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粮(经)草复合农牧地 90.0 94.1 94.5 94.8 90.8 94.8
乔(灌)草复合林牧地 10.0 5.9 5.5 5.2 9.2 5.2
北方农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粮(经)草复合农牧地 83.0 89.1 89.8 90.9 84.5 90.9
乔(灌)草复合林牧地 17.0 10.9 10.2 9.1 15.5 9.1
南方农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粮(经)草复合农牧地 74.8 83.5 84.2 86.7 79.1 86.7
乔(灌)草复合林牧地 25.2 16.5 15.8 13.3 20.9 13.3
(五)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的中期生产量
3.5.1农副产饲用秸秆
我国农作物的秸杆种类多、数量大。据统计,主要种类有稻草、玉米秸、小麦秸、大麦秸、燕麦秸、莜麦秸、荞麦秸、谷草、糜草、花生滕、大豆秸、蚕豆秸、甘薯滕、甜菜叶、马铃薯秧、甘蔗叶稍等等,1995年产量达5.24亿t/a,但目前作为饲草的利用率较低,仅20%左右。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到2015年预计全国的秸秆总量可达6.55 亿t/a;随着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用于饲草的比例应逐步提高,届时达到40%的利用率是可能的。因此其生产量相当可观,详见表2-28。全国用作饲草的秸秆约26210.5万t/a,其载畜量为30001.9万只/a。各农业经济区比较,各项指标均为南方农区>北方农区>北方牧区和农牧区>青藏牧区。其中,干物质、热能、代谢能和载畜量南方农区占全国的51%,北方农区约占28.5%,北方牧区和农牧区占20%,青藏牧区仅占0.5%;粗蛋白各区依次占53.4%、27.0%、19.0%和0.5%。
表2—27 专用牧地与复合牧地中期发展规模与生产量的比较(%)
第一性生产量
面 积 -------------------------------------------- 第二性生产量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全 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专用牧地 90.6 77.2 76.0 73.7 62.8 71.4
复合牧地 9.4 22.8 24.0 26.3 37.2 28.6
北方牧区和农牧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专用牧地 94.7 85.9 84.9 85.8 77.2 83.2
复合牧地 5.3 14.1 15.1 14.2 22.8 16.8
青藏牧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专用牧地 99.8 99.2 99.2 99.2 98.8 99.2
复合牧地 0.2 0.8 0.8 0.8 1.2 0.8
北方农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专用牧地 63.4 52.6 50.8 45.8 36.3 44.0
复合牧地 36.6 47.4 49.2 54.2 63.7 56.0
南方农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专用牧地 79.8 74.9 73.5 67.8 56.4 66.6
复合牧地 20.2 25.1 26.5 32.2 43.6 33.4
表2—28 各农业经济类型区农副产饲用秸秆的中期生产量
第一性生产量 第二性生产量
------------------------------------------------------- ------------------------ -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载畜量 产肉量 肉热能
万t/a MMJ/a MMJ/a 万t/a 万只/a 万t/a MMJ/a
全国 26210.5 4352736 1515098 1729.4 30001.9 375.02 31052.0
北方牧区与农牧区 5207.8 870263 301931 329.0 5978.9 74.73 6188.1
青藏牧区 129.8 21754 7722 9.3 152.9 1.91 158.3
北方农区 7507.5 1249842 431666 466.9 8547.8 106.85 8847.0
南方农区 13365.4 2210877 773779 924.2 15322.3 191.53 15858.6
3.5.2农田零星牧草
田边地角生长的牧草,通常为家畜所喜食,目前已广泛用来作为饲草,但通常未计算其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量。现将估算结果列入表2-29。全国农田零星草地每年可生产牧草2976.8万t/a,其载畜量为6131.3万只/a。四个农业经济区比较,其面积以北方牧区和农牧区较大,然后依次为北方农区>南方农区>青藏牧区>,其他各项指标均以南方农区最高,占全国的50.3%,其次为北方农区>北方牧区和农牧区>青藏牧区。
表2—29 各农业经济类型区农田零星牧草的中期生产量
第一性生产量 第二性生产量
------------------------------- ---------------------------------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载畜量 产肉量 肉热能
万t/a MMJ/a MMJ/a 万t/a 万只/a 万t/a MMJ/a
全 国 2976.8 516054 292796 316.7 6131.3 76.64 6345.9
北方牧区与农牧区 661.8 114721 65090 70.4 1363.0 17.04 1410.7
青藏牧区 12.3 2132 1210 1.3 25.3 0.32 26.2
北方农区 805.0 139553 79179 85.6 1658.1 20.72 1716.1
南方农区 1497.7 259648 147317 159.4 3084.9 38.56 3192.9
3.5.3林副产饲用树叶
目前,除放牧山羊采食一些灌木和萌生乔木的叶子外,尚未对树叶进行大量人工采摘和加工利用。随着观念的改变和加工技术的提高,树叶的利用率将会有所提高,如果到2015年能把树叶产量的20%作为饲用,其生产能力如表2-30所示。全国饲用树叶干物质产量为9365.5万t/a,其载畜量为15806.3万只/a。就各农业经济区而言,各项生产量指标均以南方农区最高,占全国的60.5%,其次为北方牧区和农牧区,占28.3%,再次为北方农区,占8.4%,青藏牧区最低,仅占2.8%。
表2—30 各农业经济类型区林副产饲用树叶的中期生产量
第一性生产量 第二性生产量
--------------------------------- ---------------------------------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载畜量 产肉量 肉热能
万t/a MMJ/a MMJ/a 万t/a 万只/a 万t/a MMJ/a
全国 9365.5 1717155 798217 1960.2 15806.3 197.58 16359.5
北方牧区与农牧区 2654.7 486744 226263 555.6 4480.4 56.00 4637.2
青藏牧区 263.8 48365 22482 55.2 445.2 5.57 460.8
北方农区 783.4 143635 66768 164.0 1322.2 16.53 1368.4
南方农区 5663.6 1038411 482704 1185.4 9558.5 119.48 9893.1
3.5.4林下天然牧草
天然林下生长的野生牧草,也是家畜良好的饲草来源,目前常作放牧利用,但通常没有计算其生产能力,现将其各项生产量的预测值列入表2-31。全国天然林下的草群干物质产量996.8万t/a,载畜量为972.2万只/a。各农业经济区比较,干物质和热能生产量,南方农区略高于北方牧区和农牧区,其干物质产量二区分别占49.0%和46.6%,热能分别占49.9%和48.0%;北方农区和青藏牧区所占比例极小,其中青藏牧区不到0.1%;其他5项指标却为北方牧区和农牧区明显高于南方农区,而北方农区和青藏牧区所占比例同样很小。其中,粗蛋白4个经济区均依次占61.1%、34.3%、4.5%和0.1%;代谢能与各项第二性生产量均依次占61.9%、33.8%、4.2%和0.1%。
表2—31 各农业经济类型区林下天然牧草的中期生产量
第一性生产量 第二性生产量
---------------------------------- ----------------------------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载畜量 产肉量 肉热能
万t/a MMJ/a MMJ/a 万t/a 万只/a 万t/a MMJ/a
全 国 996.8 167687 70140 80.2 972.3 12.15 1006.3
北方牧区与农牧区 464.3 80528 43416 49.0 601.9 7.52 622.9
青藏牧区 0.4 78 43 0.1 0.6 0.01 0.6
北方农区 43.3 3362 2932 3.6 40.6 0.51 42.1
南方农区 488.8 83719 23749 27.5 329.2 4.11 340.7
3.5.5各类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比较
经统计,上述4类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的干物质、热能、代谢能和粗蛋白产量依次为39549.6万t/a、6753632MMJ/a、2676251MMJ/a和4086.5万t/a;其载畜量,产肉量及肉热能分别为52911.7万只/a、661.39万t/a和54763.7MMJ/a。4类副产饲用植物比较,其各项生产量在全国和各区的表现状况有所不同。在全国、北方牧区和农牧区以及南方农区,其粗蛋白均以饲用树叶产量最高,其余各项指标均以饲用秸秆最高;北方农区的各项生产量指标均为饲用秸秆明显高于饲用树叶,而青藏牧区恰好相反,为饲用树叶显著高于饲用秸秆。农田零星牧草的各项生产量在各区所占比例均较低,小于15%,而林下天然牧草所占比例更小,一般不足5%。(表2-32)
(六)牧地资源与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的比较
表2-33的数据表明,全国与各农业经济区的中期各项生产量均为牧地高于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但二者的比例在各区有所差别。其中,青藏牧区的牧地生产量所占比例最大,达90%以上;北方牧区和农牧区次之,大约占66%-77%;再次为北方农区和南方农区,变动于50%-68%之间。
(七)所有饲用植物的中期生产量
上述人工、半人工牧地、天然牧地、复合农牧地和复合林牧地以及4类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这9类饲用植物的中期各项生产量见表2-34。全国共计可生产干物质111663.6万t/a,其载畜量为132134.1万只/a。各农业经济区比较,南方农区的各项生产量均居首位,占全国的48%左右,其次为北方牧区和农牧区,约占28%,再次为北方农区,占17%,青藏牧区最低,仅占6%左右。
表2—32 各类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中期生产量的比较(%)
第一性生产量
---------------------------------------------- 第二性生产量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 国 100 100 100 100 100
饲用秸秆 66.3 64.5 56.6 42.3 56.7
饲用树叶 23.7 25.4 29.8 48.0 29.9
农田零星牧草 7.5 7.6 11.0 7.7 11.6
林下天然牧草 2.5 2.5 2.6 2.0 1.8
北方牧区和农牧区 100 100 100 100 100
饲用秸秆 57.9 56.0 47.4 32.8 48.1
饲用树叶 29.5 31.4 35.6 55.3 36.1
农田零星牧草 7.4 7.4 10.2 7.0 11.0
林下天然牧草 5.2 5.2 6.8 4.9 4.8
青藏牧区 100 100 100 100 100
饲用秸秆 32.0 30.1 24.6 14.2 24.5
饲用树叶 64.9 66.9 71.5 83.7 71.3
农田零星牧草 3.0 2.9 3.8 2.0 4.1
林下天然牧草 0.1 0.1 0.1 0.1 0.1
北方农区 100 100 100 100 100
饲用秸秆 82.1 81.4 74.4 64.8 73.9
饲用树叶 8.6 9.3 11.5 22.8 11.4
农田零星牧草 8.8 9.1 13.6 11.9 14.3
林下天然牧草 0.5 0.2 0.5 0.5 0.4
南方农区 100 100 100 100 100
饲用秸秆 63.6 61.5 54.2 40.3 54.1
饲用树叶 27.0 28.9 33.8 51.6 33.8
农田零星牧草 7.1 7.2 10.3 6.9 10.9
林下天然牧草 2.3 2.4 1.7 1.2 1.2
表2—33 牧地资源与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中期生产量的比较(%)
第一性生产量
--------------------------------------- 第二性生产量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全国 100 100 100 100 100
牧地资源 64.6 64.7 69.9 70.0 60.0
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 35.4 35.3 30.1 30.0 40.0
北方牧区和农牧区 100 100 100 100 100
牧地资源 71.2 71.5 76.6 74.1 66.3
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 28.8 28.5 23.4 25.9 33.7
青藏牧区 100 100 100 100 100
牧地资源 93.6 93.5 94.8 92.0 92.1
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 6.4 6.5 5.2 8.0 7.9
北方农区 100 100 100 100 100
牧地资源 52.6 54.0 60.1 68.0 50.3
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 47.4 46.0 39.9 32.0 49.7
南方农区 100 100 100 100 100
牧地资源 61.7 61.2 65.2 65.6 55.8
农林地副产饲用植物 38.3 38.8 34.8 34.4 44.2
表2—34 各农业经济类型区所有饲用植物的中期生产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性生产量 第二性生产量
--------------------------------------- ---------------------------------
干物质 热能 代谢能 粗蛋白 载畜量 产肉量 肉热能
万t/a MMJ/a MMJ/a 万t/a 万只/a 万t/a MMJ/a
全国 111663.6 19155226 8882318 13635.3 132134.2 1651.68 136758.9
北方牧区与农牧区 31249.5 5451239 2716606 3878.1 36911.5 461.40 38203.4
青藏牧区 6315.3 1115816 608971 820.7 7906.8 98.83 8183.5
北方农区 19282.1 3340691 1453886 2252.1 23282.9 291.04 24097.8
南方农区 54816.7 9247480 4102855 6684.4 64033.0 800.41 66274.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