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科研分裂症患者的自白:工程和基础的两极分化 精选

已有 5289 次阅读 2010-6-30 09:34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工程, 基础

(首先声明,本文无政治含义,我也是严重的患者,看到我的研究生的研究过程,有感而发)

最近20年以来,中国科研得了一种越来越严重的疾病,精神分裂症。该病症表现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形成了对立的两派:基础派和工程派。这是正常的吗?不是,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我也得了这种分裂症。

中国科研人大概分成两种人:一种人专门读文章、写程序、发文章,我们称为基础研究型,另一种人,跑工厂、下基层、做开发、卖产品,我们称为工程型。前者研究成果发表在较高影响因子杂志上,与应用不发生直接关系,后者埋头于技术产品开发,论文几乎没有。在当前的学术评价体制下,出现了两种人竞争的问题。基础研究型的人一直具有某种优势,因为可以不断得到各种863、973等经费,但是在某些时候,比如到了评院士的时候,到了一个单位向国家交账的时候,就无法去拿几篇不容易清楚价值的论文说事了,这时候表现为困惑和委屈。工程型的研究人员一直是偷着乐的,乐着挣自己的外快,开自己的作坊式的公司,过自己的小日子,甚至抱怨做基础研究的人,觉得是在浪费国家的经费。但是,在评职称的时候,拿出自己可怜的文章和几个横向课题的时候,说不清楚自己的创新点,以至于很多人到了50多岁还不能上个正高级,也是一肚子委屈。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甚至发作是有历史原因的。做基础研究有基本的条件,走遍天下都可以做,有了仪器设备,有了计算机,有了大脑,就可以了。因此,中国的科研在引进了一批海归之后,基础研究有了较好的提升。但是这种为了做科研而做的科研自然不是从身边的需求来的,而是国际学术的热门话题,凭着学术游戏规则的掌握,凭着不低的智力水平,自然就可以在更高层面上参与游戏。可是,工程研究就需要非常多的现实条件,需要整个国家的工程能力的不断提升。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工程研究基本上缺乏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还在继续补课。试想,从80年代组装开始,到今天已经初步能够摸到底层的开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这样还不足以提出挑战性课题。大多数工程由于各种原因都是在重复西方已经完成的技术,自然发表不了什么像样的文章。

精神分裂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教育本身有缺陷。学基础学科的人根本不懂工科的东西,工科的课程数学少的可怜。以至于,到了研究生阶段,学数学等基础专业的同学对于工科的东西恐惧而在很长时间找不到感觉。工科的更是对数学敬而远之,碰到公式就躲。教育的缺陷导致知识的严重偏食,营养不良,不生病怎么可能?我们的研究人员自然也是从这个教育体制下出来的,本身就有这个毛病,因此,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总强调自己的基础,不强调自己的弱点需要补充。做工程的人和做基础的人对话条件根本不存在,加上长期形成的对立,两者的合作只怕短期内很难形成,精神分裂还要继续。

精神分裂不解决,中国永远不是创新型国家。其实不管是工程还是基础理论,都是必不可少的,这点大家都会承认,但是没有人能够搞明白为什么。举个例子说明,集成电路设计被认为是微电子或者计算机的专利,可是光懂得电路和系统的知识还不能设计复杂的集成电路,因为复杂度达到一定程度,就超出了个人的掌控能力,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计算机是个大傻瓜,凭什么去辅助?靠的是算法,EDA软件的底层都是算法,我们国家有几个人作这方面的研究?里面用的大多数是图论,有几个做图论研究的跟这个方向结合过?工程做得越多,我们越感觉到我们国家的基础研究是非常非常差的。在大多数工业应用的底层,没有我们国家的基础研究。

为了治好精神分裂症,为了工程还能够永远不断的创新下去,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为了基础研究能够多点原创性创新,两者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做工程的人需要在工程当中不断地思考和提炼基础科学问题,做基础研究的同志要时刻想着自己的基础研究的问题针对性如何,如果在技术基础研究领域没有应用背景的支撑,那就是纸上游戏。其实,工程中常用的东西都是比较老的东西,值得挖掘的东西很多。怕只怕我们没有这个心思。

从目前的情况看,最大的危机还应该发生在基础研究领域,没有方向。工程领域假与时间,不断地打好基础,是有希望的。工业生产的基地也一定是工业创新的基地,只是时间未到。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中国的这种科研分裂症能够不断好转,并最终治愈,形成科研上的和谐社会,就皆大欢喜了。拭目以待。

我也作为严重的分裂症患者在不断的挣扎和努力。

 (本文应要求重新开放,删去了刺激性的语言。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340000.html

上一篇:科研人的缺钙现象
下一篇:肌肉里面的信息量决定了科研能力
收藏 IP: .*| 热度|

6 秦占杰 黄富强 刘凡丰 张锋 杨华磊 ten191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