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培养一点科学鉴赏力 精选

已有 6064 次阅读 2011-1-9 11:41 |个人分类:学海无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评价, 科学鉴赏力, 艺术鉴赏力

随着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的兴旺,电视里的收藏、“鉴宝”节目越来越多。那个藏品是真的、那个是仿的,有的人看得出来,有的人就常常看错。这就是艺术鉴赏力。

 

所谓“真品”,是古人的“原创”。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会把作者的创造性、想象力融汇进去,艺术品就有了“灵气”。用行家的话来说,就是“看着就是个好东西”。

 

而那些“仿品”,因为要“仿”得像,所以不仅在艺术上要刻意模仿前人,而且在工艺细节上必须处处留意。即使水平再高,却因为这些,也无从发挥。反而往往弄巧成拙,露出马脚。

 

科学研究也是一种创作,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创作。古时教育的六门主课称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数”包括了数学和科学技术),英文里把文理兼修的教育叫做“liberal arts education”,不是没有道理的。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出来的就是“真品”,蕴含着科学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灵气”。而那些只会“follow”别人工作的“二流”甚至“三流”的工作,自然不会有这种“灵气”——只能算是“仿品”。即使做得再精益求精,也不过是“高仿”而已。

 

所以,如果有一点科学的鉴赏力,就可以看出哪些工作是“真东西”、“好东西”;而不是只看那些外在的细节——比如是不是发在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等。

 

这个“鉴赏力”,更“大众”一点,就是所谓的“taste”——“品味”。但是这个“品味”,就显出了那个“品位”。

 

 

 

再多说几句:

 

有了科学鉴赏力,我们的评价体系就可以改善一些——不是单靠SCI、靠数123

 

有不少人觉得“量化评价”更公平、公正。

 

但是看艺术收藏品的鉴定,就是几个“专家”说了算:说你是真的,发本证书,甚至说该值多少,在市场上就认可;说你是假的,请出“护宝锤”——砸你没商量!收藏者看着心疼也只好认了。

 

为什么,因为“专家”的权威性。大家信服“专家”的艺术鉴赏力。

 

“量化评价”大行其道,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科学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专家”们的权威性不够。这就是笔者前些日子转的T老师的看法说的:科研成果发表与评价在外

 

如果各个领域专家们“科学鉴赏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们评价一个工作,何必只信外国的“referee”们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402571.html

上一篇:一个队伍要有士气!
下一篇:科学研究也需要“思想”
收藏 IP: .*| 热度|

15 武夷山 刘全慧 陈儒军 朱志敏 唐小卿 刘艳红 王先驱 李鑫 张天翼 刘健 武京治 姜洪洲 罗教明 姜红丙 xchen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