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化论-刘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feng

博文

互联网神经学的提出

已有 5624 次阅读 2009-1-9 10:26 |个人分类:互联网进化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互联网, 互联网进化, 互联网神经学, 神经学

相关阅读:

   《互联网进化论〉电子书下载:http://www.intevl.com/Int-Evo-law.rar

    互联网进化论研究网站网址:http://www.intevl.com

作者:刘锋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互联网最终将进化成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本文将列出到2009年1月已经被发现的13个相同点, 互联网与人类大脑结构进行对比将形成一个新的科学领域-------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学(Internet Virtual Brain Neurology),简称互联网神经学,IVBN. 

    互联网神经学是互联网进化论的延伸。只有我们列出足够多的对比项时,才能同时揭示互联网与人类大脑的秘密。

 

 

一。互联网与人类大脑对比表(暂时列出前13个)

 

 序号    人脑结构     研究进度    互联网虚拟大脑      研究进度     对比时间
 
       感觉系统      深入       互联网虚拟感觉系统    初步    2008.5
 
      视觉系统       深入        互联网虚拟视觉系统   初步    2008.5
 
      听觉系统      深入        互联网虚拟听觉系统    初步    2008.5
 
      运动系统      深入        互联网虚拟运动系统    初步    2008.5
 
      大脑皮层      深入        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    初步    2008.5
 
      记忆系统      深入        互联网虚拟记忆系统    初步    2008.5
 
       神经元       深入        互联网虚拟神经元      初步    2008.5
 
      神经纤维      深入        互联网虚拟神经纤维    初步    2009.1
 
     自主神经       深入        互联网虚拟自主神经    初步    2009.1
 
10     中枢神经       深入        互联网虚拟中枢神经         2009.1
 
11    大脑搜索引擎              互联网搜索引擎系统    深入    2009.1
 
12   大脑地址编码              互联网地址编码系统    深入    2009.1
 
13     左右大脑       深入        互联网左右大脑            2009.1
 
14     待发掘                     待发掘
 
15     待发掘                     待发掘

 16     。。。。。               。。。。。。
  
   

二。互联网与人类大脑对比表的相关解释

 

   第一项对比:人体感受器指的是分布在机体上的用来接收机体外刺激的专门机构,目前已有机构在河流、土地、空气中安放传感器,通过网络进行汇总,实时监控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等。这是互联网虚拟躯体感觉系统的萌芽。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我们认为这些被安放在城市、海洋、太空、沙漠、森林等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传感器,将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虚拟大脑传送地球各个方面的感觉信息,供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进行处理

 

  第二,第三项对比:互联网虚拟视觉系统和虚拟听觉系统起源于安放在家庭、工厂、旅游区、交通路口的监视器和视频录制系统,它们将收集到时视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互联网进行汇聚。这一应用目前已经相当普及和发达,这些视频音频录制系统将发展为互联网虚拟视觉系统和虚拟听觉系统,收集来自城市、海洋、太空、沙漠、森林等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图像和声波(包括无线电波)。这些信息也会传送给互联网虚拟大脑供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进行处理,

 

 第四项对比:互联网虚拟运动系统起源于机械设备的远程控制,目前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远程控制打印机、小家电、手术刀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些远程设备将更加灵敏和强大,互联网用户将可以通过各自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进而经过互联网的虚拟运动系统远程操控挖掘机、潜水器、收割机、家用电器、工厂生产设备和仪器等。

 

第五项对比  大脑皮层是种系发生学上最新的部分,管理一系列庞大的识别和认知过程,该过程与情感行为、运动功能、躯体感觉的感知、整合以及记忆功能有关。神经生物学按功能将人类大脑皮层分为如下功能区,如图5所示。
 

    互联网虚拟神经元将处理虚拟感觉系统、虚拟视觉系统、虚拟听觉系统、虚拟运动系统的信息。根据处理信息的类型和领域的不同,这些虚拟神经元可以进一步划分和聚合成不同的区域。除此之外,互联网用户也会因为不同的兴趣聚合在一起,如新闻社区、学习社区、游戏社区的等等。这些区域同自然界人类大脑皮层的功能性划分是类似的。目前互联网用户以博客为单位正在以兴趣和爱好为动力进行聚合的社区化演变。人们在这些社区内认识朋友,交换个人信息,对共同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讨论。以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为单位的互联网区域就形成了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随着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互联网用户)的增多和互联网社区的不断涌现,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将不断发育和增厚,


                          图6 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

 

第六项对比:人类记忆的巩固需要海马到大脑皮层的输入重复达一到三年之久,大脑皮层的记忆编码在三年后变得相当可靠而无须来自海马输入的进一步强化[5](海马在解剖上被看作是侧脑室颞角的一个内侧凸起[6])。
     当互联网虚拟视觉系统,互联网虚拟听觉系统和虚拟躯体感觉系统出现并逐渐完善后,它们收集的数据将首先存放在互联网信息处理中心服务器中进行筛选和整理。这些服务器将担当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海马区功能。互联网用户通过各自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从这个中央信息处理中心获得需要的信息,并转移到自己的虚拟神经元以及所在的互联网社区和兴趣小组里,这个过程就实现了互联网虚拟记忆信息从互联网虚拟海马区向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的扩散和转移,

 

第七项对比:神经元是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系统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据估计,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约含1000亿个神经元,仅大脑皮层中就约有140亿。神经元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这三个区域。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互联网使用者在互联网中的大脑映射就形成了互联网的虚拟神经元,大脑映射如下图所示:

 

  我们将电子邮件的通讯功能和博客中的用户访问记录功能也描绘出来,可得到图2左图的形状,而这一图形与人类大脑神经元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如图2右图所示。因此我们将图2左图定义为互联网虚拟神经元。
 

   

第八项对比:神经纤维(nerver fiber)是指神经元较长的突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它们集聚构成蛋白质;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它们集合为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器官和组织。根据直径大小,传导速度快慢将周围神经纤维分为A,B,C三类(引自白丽敏的神经解剖学)。

                A类神经纤维,有发达的髓鞘,直径约1--22微米,传导速度最快,为5--120 m/s

                B类神经纤维,有较簿的髓鞘,直径约1--3微米,传导速度较慢,为3--15 m/s

                C类神经纤维,没有髓鞘,    直径小于1微米,传导速度最慢,为0.6--2m/s

               互联网虚拟神经纤维(Internet nerver fiber) 就是互联网传输介质,主要包括传统电话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媒介,按传输速度可分为G,M,K三类

                G类虚拟神经纤维,主要是光纤,部分同轴电缆,传导速度最快,超过1000Mbps

                M类虚拟神经纤维,主要是同轴电缆,双绞线,部分无线媒介 速度在1M--1Gbps之间

                K类虚拟神经纤维,主要是传统电话线,无线传输媒介,速度在1Mbps以下

 

   第九项对比: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主要分布在内脏区域,控制与调协内脏、血管、腺体等功能。因不受人意志支配,故称自主神经,也称植物神经.

                 互联网虚拟自主神经系统(Internet autonomic nervous)就是在互联网中不受互联网用户的主动操控,自主完成特定互联网功能的机制,这种功能和机制在互联网中已经存在,如搜索引擎的网络蜘蛛,互联网骨干网的路由选择,分配和管理等。

 

第十项对比: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负责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互联网虚拟中枢神经系统(Internet central nervous system)将是未来互联网的核心部分,将接受,整理,储存,分配,运行整个互联网各部分传来的信息。目前这个虚拟中枢神经还没有出现。但2008年开始兴起的云计算, SAAS等互联网应用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第十一项对比互联网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

          人类大脑中的搜索引擎是通过对比互联网提出的神经学猜想目前还没有神经学专家对这个领域进行研究,期待看到他们的进展。

 

第十二项对比:互联网中每一台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据美国《未来学家》杂志预测,到2030年,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IP地址,目前存在于互联网的地址编码有Ipv4,Ipv6,Mac地址,分散的用户名分配系统等。

               人脑中的地址编码系统也是通过对比互联网提出的神经学猜想,中国科学家在2007年已经发现海马区存在地址编码系统,整个大脑的地址编码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十三项对比:人类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其中左脑善于语言和逻辑分析;  右脑长于非语言的形象思维和直觉,空间想像力极强。

               互联网中的左、右虚拟大脑半球是通过对比人类大脑提出的猜想,目前互联网还没有明显的左右虚拟大脑迹象,还需要我们持续观察。

 

三。互联网虚拟大脑与人类大脑的研究互补性: 

 
互联网虚拟大脑
大脑
进化时间    
40年左右(1969--2008)
数亿年[5]
进化速度
异常快速
异常缓慢
发育程度 
萌芽和早期
相当完整成熟
观察尺度
非常庞大,观察方便
精密,活体难观察
了解程度
非常熟悉
部分了解,深层次不了解

  

 相关阅读:

   《互联网进化论〉电子书下载:http://www.intevl.com/Int-Evo-law.rar

 

   互联网进化论研究网站网址:http://www.intevl.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263-209325.html

上一篇:没有数学的学科不是真正科学么?
下一篇:互联网缺失的两个重要元素
收藏 IP: .*| 热度|

2 刘玉平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