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后天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
考试准备工作做好了吗?
久经沙场的你们,熟悉考场、准备文具这些初等事情无需提醒。校园里经常遇到的研究生学长们可能给了你们若干条建议。
笔试是第一道坎,到3月底复试是二道坎。
推免生就没有这些烦恼了,已经直接录取。
现在回到当初下定决心考研时,初心是什么?
考研既是个人行为,其实也是学校行为。每个学院没有少做动员,尤其是尽量能留下一些优秀生源。
个人行为有很多,最终目标是为了能有一份好工作,have a better life。
“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这种话千万别信。如今考博士,每个导师有很大的名额限制,基本上被直博生占据,硕士毕业后再考博士,名额所剩无几,竞争很激烈;硕士阶段虽然对发表论文要求没有博士生高,但也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承载很多非教育的社会功能:延迟就业、稳定人群。考生们的初心很多是:(1)现在本科生就业质量不高,读研以后将来可能会找到一份好工作;(2)研究周围人报考,我也要试试,否则自己好像不求上进;(3)父母亲、亲朋好友鼓励报考,自己没有主动分析,属于被动类型。这些都对,都没有错。真想投身科研者寥寥,其实真正科研攻坚也不需要那样庞大的队伍。
本科生毕业已经22岁左右,正是属于想象力丰富、敢闯敢拼的黄金年龄,很多革命前辈此时已经领导大部队作战了,很多知名科学奖此时已经风华正茂了,很多成功企业家此时开始筹划将来的宏大事业了。对此时能真正下定决心考研的同学,今后能真正考上的同学,我都是抱“敬佩”之心――尊敬和佩服。
这个年纪,父母亲五十还不到,精力和事业还处于顶峰时期,无需孩子照顾和赡养,反而能资助孩子继续深造。22~30岁之间的时期是年轻人最可以抓紧时间快速成长的黄金窗口,可千万别辜负了这段黄金岁月,爱拼才会赢。30岁以后,父母亲年纪日益增大,慢慢需要孩子的照顾了。想拼也不能全身心了。出名要趁早,就是这个时期。考研的孩子们,赶快要加油。祝你们成功。
借用《咬文嚼字》发布的2017年度流行语,希望考生们无论何时不忘初心,从早到晚砥砺奋进,始终共享复习经验,做个有温度的大学生和候选研究生,在朋友圈中评价中流量充沛,一切关于“考研无用论”可能是假的;考研结束后也要锻炼身体,拒绝做个油腻的人,永远不浪费时间在微信上尬聊,动不动就与“微友”怼起来。大家都做一个充满阳光的好考生,让我们都为你们在明后天的考场表现打cal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