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 & Francis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dfmarketing 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社,提供专业的学术出版服务与全球网络支持!

博文

北京工业大学牟伦田专访 | 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碰撞 精选

已有 3761 次阅读 2025-1-3 12:22 |个人分类:图书推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image.png

在科技与艺术日益融合的今天,我们有机会采访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Art Creation and Understanding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理解》这本书的编著者,来自北京工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牟伦田副教授。他不仅在智能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更是一位充满生活情趣的非典型理工男。他的生活哲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维度的学者形象。

自1997年起,他便对雅尼的音乐情有独钟,这份热情不仅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减退,反而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他所著作的图书,不仅是他在智能艺术领域研究的成果展现,更是他个人兴趣和情感投入的凝聚。在书的致谢部分,他深情地献给了三位重要的人物——他的妻子、女儿以及他极为敬仰的音乐家雅尼,展现了他细腻的情感和对家庭的深切眷恋。

A close-up of a tex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牟老师的世界,探索他在智能艺术领域的创新之路,以及他如何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学术价值和个人魅力。

image.png

 - 编著者简介 - 

image.png

牟伦田副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主要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多媒体计算、情感计算、智能艺术、类脑计算等。主持或参与国家项目十余项。获授权国际专利4项(美、欧、日、韩)、国家专利3项。主编出版智能艺术领域国际首部技术专著(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Art Creation and Understanding)。IEEE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国际研讨会(IEEE AIART)创始主席。

 - 访谈内容 - 

image.png

(点击查看完整采访视频👆)

Q1:能否请您介绍下编写这本书的主要背景?

牟伦田:这本书是智能艺术领域在国际上的第一本技术专著,我们希望能够把目前国际上智能艺术创作与理解这两个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技术介绍给读者。目前这本书已经被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收藏,国内的高校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也已经进入采购流程。

最初的想法,是希望能够推广我在2019年发起的国际研讨会AIART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Art Creation) 上发表的论文成果,所以我们出版了这本书。书中包含了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和人工智能的艺术理解。这里边有一部分的内容是来自于AIART国际会议,另外有一部分内容是新征集的。

Q2:这本书的主要特点和贡献有哪些?

牟伦田:这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科学性,我们这本书包含很多人工智能的最新的技术,例如可解释的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我们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解读当前智能艺术最新的发展以及展望。

image.png

(孔子博物馆内的剧院场景)

另外一个方面,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内容包括了一些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例子。

第三就是欣赏性,这本书和艺术关联紧密,书中含有133幅彩色图片、30幅黑白图片,这本图书本身就非常精美,具有欣赏性。对于普通的、非这个专业领域的读者来说也是能够欣赏它的内容的。

image.pngimage.png

(“鼓神”机器人的设计概念和模型)image.png

3:从最初策划到最终出版,您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牟伦田: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跟个别的作者的沟通上面。比较突出的是有一位外国的作者,尤其是在沟通版权的授权方面,来回邮件沟通了好多次。最后发现这位作者其实是一位来自于拉脱维亚72岁的艺术家,没有计算机背景,那么一切沟通中出现的问题我就都理解了。我也看到她做了一些展览,敬意也油然而生,她跟我们一起出版这本书,也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Q4: Taylor & Francis是如何协助您出版本书的?您对我们有哪些建议?

牟伦田:总体来说我对出版社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进度的把握,以及大量细致的编辑工作,我都是非常欣赏的。我们把图书的初稿提交给出版社,编辑来回和我邮件沟通细节,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哪些图片需要更换,哪些地方需要加引用,需要加修改。

差不多在2024年4月份我就把图书的校对稿给了出版社,基本上我们是按预期在2024年的8月29号出版了这本书,所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高效,也比较顺畅的。非常感谢出版社能够让这本书如期地出版。

Q5:您对于开放获取图书(Open Access Book)有哪些了解和看法?

牟伦田:关于开放获取,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欢迎的,因为我们自己也经常碰到想看某本书,但是它不是开放获取的情况,而且英文图书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的。从学术传播的角度,我们肯定还是很希望能有一些这种开放获取的资源。我自己这方面的出版比较少,发表过一篇开放获取(期刊)文章,引用量还不错,那说明开放获取它在引用量上面表现不错,因为大家能够及时的获取到,那它其实更容易被别人引用、被别人关注。但是我自己在图书出版或者是论文发表上面关于开放获取的经验比较少。

总体而言,从学术发展的角度,学术自由的角度其实还是希望这一类资源能够多一点,能够让大家及时的、比较低成本的就能获取到相关的论文或者是图书。

通过这次深入的访谈,我们不仅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Art Creation and Understanding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理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感受到了牟伦田副教授在推动智能艺术领域发展中的热情与坚持。从策划到出版,每一步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对学术自由的追求。这本书不仅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也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智能艺术世界的大门。

推荐阅读:

科学网—AI赋能艺术创作与理解:探索数字创意的无限可能 - Taylor & Francis 学术服务的博文

--------------------

Taylor & Francis长期以来致力于搭建国际学术交流的桥梁,将中国高水平的成果和重大突破传播到世界,助力中国优秀学术科研 “走出去” ,为中国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国际传播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CRC Press是全球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医学出版商Taylor & Francis旗下的出版品牌。每年,CRC Press都会出版数以千计的书籍、期刊文章、电子书集和关键在线产品,涉及的主题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药物输送、IT安全、数据科学、遗传学、游戏和动画、能源、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机器人等。CRC Press认为,知识创造是一种协作努力,可以通过汇集学者、教师和专业人士来实现,以确保他们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最大可能的潜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74014-1467183.html

上一篇:刊·见 | 能源领域SCI期刊Energy Sources Part A,呵护地球绿色肌肤
收藏 IP: 117.129.46.*| 热度|

1 张红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