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史永文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d652 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人生的意义在于承前启后。

博文

”海棠”诗配照赏析

已有 2006 次阅读 2020-4-6 10:30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苏轼, 海棠

        先看两幅著名的西花厅海棠:


B81764A1-AE4E-4CBC-A475-E44E4CA80667.jpeg

D88F5A84-1983-40A1-9808-F32041DAB6EA.jpeg

   我过去不是文学青年,现在更不是文学老人,但还是喜欢古诗词,尤其喜欢苏东坡的诗,今天赏析他的“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配上我拍的“海棠”照片一幅:


6CA6A790-506D-448F-B64F-8A0C62C95D10.jpeg

高烛照红妆


        附,赏析 :


       东坡谪黄州,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 棠一株,土人不知贵。对于这株幽居独处的海棠,横遭贬谪的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一到黄州,便目其为知己,并数次小酌花下,为之赋诗。这首七绝也当是咏此海棠。 


        诗的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也兼顾侧面渲染。“袅袅”,微风吹拂。“崇光”,此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蒙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在后两句中,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寄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一句,似借用了唐明皇、杨贵妃的一段故事。施注《苏诗》引《明皇杂录》:唐明皇登沉香亭,要召见杨贵妃,而她酒醉未醒。等到高力士和侍女把她扶来后,她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拜见。明皇笑道:“岂是妃子醉耶?真海棠睡未足耳。”明皇是以人喻花,而苏轼这里是以花喻人。在诗人的想象中,面前的这株海棠说不定会像人一样因夜深而睡去,所以,他特意点燃高烛,照耀海棠,使她打起精神,不致“睡去”。古人作诗,常有痴语。人花对话,怕花睡去,这当然只是诗人的想象,是痴语。这种痴语是从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化出,较李诗更有情致。诗人叹良辰之易逝,伤盛时之不再,其深情绵邈之致在这两句中充分显现。虽然用了典故,却使人不觉,原因在于运化入妙,情景真切。 


        这首绝句,由于造语之工,想象之妙,感情之真诚,构思之别致,所以历来脍炙人口。早在南宋时期,它便和东坡的另一首作于元丰三年的七古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起,为人们广泛传诵。如果把这首绝句和其他几首作于黄州的“海棠”诗结合起来读,或许理解会更加深刻。       


对照看看一幅白海棠的照片和唐诗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87371-1225738.html

F42B9CCE-65EC-450E-8722-083F1FCE48DB.jpe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26-1227037.html

上一篇:摄影(22)一一科大652老同学摄影作品赏析
下一篇:[转载]天文(10)一一阴阳历的关系
收藏 IP: 89.15.238.*| 热度|

8 郑永军 舒红 刁承泰 刘炜 杨正瓴 李学宽 刘钢 赫荣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