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按 承蒙《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张月红的信任, 在本博转发她的新作, 博文中文字从她提供的PDF文档中摘取, 全文请见附件.]
摘 要 本文试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资助项目¾《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10周年间所做工作为例,剖析了办刊人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以及人文气质在实干中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做科学家喜欢的刊物或许是中国办刊人的根植要点。
1. 中国的名刊情结与出版现状
近10年来,从科技界到出版界,从学术作者到期刊编辑,从院士论坛到主编纵横,有太多的话题讨论“期刊大国呼唤科技大刊”。这充分表达了科技界盼望早日出现被全球认可的中国名刊情结。当然,这种希冀不仅中国人有,打造世界一流期刊的梦想是没有国界的。
2. 以编辑的视角浅谈主观因素
浙江大学主办的《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10走出了国际化的初创期,从一份综合性的大学学报已经成功演化为三份大专业期刊,JZUS (A/B/C),不仅是国际权威SCI-E, Ei Compendex, MEDLINE, PMC, JST等20多家知名数据库的源刊,也是ALPSP(全球学术与专业出版者协会),SSP(美国学术出版学会),PILA(国际出版者链接协会)组织中的唯一或少有的中国会员之一。
剖析和梳理10年为科学家办刊的心路,主要有2个特点:
(1) 强化国际出版变革意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翻开2004年国际出版链接协会CrossRef全球会员表中可以看到,当年主要以英、美、日、加等发达国家为主的404家会员中,来自中国的只有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和“Science in China Press”。《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和《中国科学》系列期刊是中国期刊界最早参与了学术出版数字目标识别码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信息变革,使其出版的文章及文章的参考文献在国际标准电子文档的数字标识下实现了网络出版全球化。
(2) 探索国际评审中的科技内涵,乐于做文化使者:学习新潮固然很重要,但是没有个性,永远是他人的模式。期刊的任务是传播科技创新的知识,而知识的科学份量是需要一批国际学者来评估把关的。然而与这些学者的沟通与交流是需要人文气质的。
……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7600多位审稿专家严谨公正的科学态度,让本刊的退稿率高居78%以上,因而平庸论文的刊发比有所下降,而具有实用性和影响力的论文不断涌现,大批的作者从论文的科学性、逻辑性以及英文规范的撰写均受益匪浅。从每年来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约占42%的国际稿件,以及每天网站国内外1:3的访问比都无言地证明了严格的国际同行评审让中国的期刊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圈里有了影响力和显示度,也可以说这份期刊从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公共外交的作用,提升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形象。
3. 期刊出版的根植意识
正如朱作言院士2003年所言,追求“学术期刊国际化¾任重而道远”,尤其是我国的科技与出版在全球还处在一个跟随远大于创新的阶段。但是,有梦就有明天。
最后想说的是,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其实不需要太多太深的理论,努力用期刊为科学家带来效益和信誉,给他们带来学术价值的同时,就意味着双赢。
文字来源:张月红. 科学家喜欢什么样的学术期刊? ¾试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资助项目¾《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办10周年为例. 中国科学基金, 2010, 24(5): 296-299
PDF文档--全文阅读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5 1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