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流学者的自我释放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众

博文

参加第七届WCICA(08)有感(一)

已有 6828 次阅读 2008-7-9 07:3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WCICA

         6月25日~28日回了趟重庆,参加了我的硕士生导师李祖枢教授作为主席主办的第七届WCICA(08)国际会议。对于这个会议我还是蛮有感情的,因为2000年硕士毕业的时候,我把硕士论文的内容投了第三届WCICA。当时由于李老师有事情,平生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就是我一个人去的。

        当时火车没有直达的,我先坐汽车到成都,然后在成都上了直达合肥的火车。到了合肥,住在号称周总理曾经住过的一个国家级疗养院似的宾馆。在合肥也没什么同学,倒是碰上了师兄涂亚庆教授(嘿嘿,他已经是博导了,当时李老师还不是呢!说起个中缘由,那又有多少感慨),两人找时间在合肥步行了一大圈,卖茶叶挺多,天气热,太阳明晃晃了,我就只买了副太阳镜。

        会议过程中,大会报告我基本上听了,但说实在的,收获不是很大。现在唯一有点印象的,好像就是东北大学柴天佑教授讲了非线性系统的解耦问题吧,也记不真切了。要一个玩心还颇重的小小的硕士生去了解科学的前沿,我认为有点勉为其难了,当然不排除少数大牛们带的优秀弟子。

         我当时也有感觉,好像有些人(包括学生)对本领域的领军人物如数家珍,讲起他们的发迹过程和故事来也津津乐道。就像我有个爱好历史的同学,在讲起建国将领和他们的战斗历程、彼此的斗争关系的时候,就像他当时参加了革命似的。当然,这也算是跟上学术前沿的一种表现,可怜我当时啥都不知道,只好张着耳朵和嘴巴听。

        大会的分组讨论,我自然也没怎么认真听,自己搞得懂实在太少。只是参加了自己所在的分组讨论,要不然也对不起李老师出了会议费了,呵呵。当时只有幻灯机可以用,投影仪在那个时候可能还比较稀有,大会没有提供。由于我们实验室早就有投影仪,所以我只好在会场花了几十块钱把PPT在塑胶片上打印了一份。

        讨论时,实际宣读论文的人也不多,加我总共三个。前面两位老师似乎有点讲不清楚或者不想讲清楚的味道,就把论文直接投在墙上,然后一顿狂念,而且还是英文,最后也没什么人提问,大概都被整得晕呼呼。轮到我的时候,由于刚刚搞完硕士论文答辩,于是象介绍硕士论文一样宣读了自己的论文。自认为讲的还是可以,而且我做的算法理解起来也很容易,于是提问的人明显多起来,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结束了。然后很有意思的是,一个年轻的老师一把拉住我,和我讲了许多我记不得的话,最后问“你们现在李老师带了几个博士了?”,我说李老师还不是博导啊,他才发现认错人了,讪讪地离开。

          总结是:

           1)什么是学术前沿?我记东西特别差,聊以自慰的是逻辑可以。如果必须数得出大牛们的每样东西,能够了解他们的动向并以资论谈,那我一辈子没指望做出什么成就了。

           2)什么是研究?宣读论文的时候埋头苦读,或者是整得云里雾里,是对自己的研究负责吗?我在感触二里面会做些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831-31671.html

上一篇:利物浦吴青华老师到理工大学
下一篇:参加第七届WCICA(08)有感(二)
收藏 IP: .*| 热度|

2 向峥嵘 王志明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