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年前买了个写字台,桌面右首装有一个小书架,放书不多,但伸手可取,十分方便。最初放到架上的书,除了字典和手册之类工具书外,主要是那些买来还没读的书,把它们放在近处,为的是提醒自己找机会去看。
但是,选在小书架上的书似乎不能满足阅读的需要,手头的书常常是从别的书架子上拿过来的旧书。休息时,懒得放回原位,便把它们也顺手放到桌上这个小书架上。架子满了,就把一些暂时不看的书拿开,让位给正在阅读的书。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好些新书,一遍还没看完就被移走了,结果,占据了这个桌上小书架的,多数是翻阅过多次的一些旧书。
为什么会这样?我问自己。不喜新厌旧?这对读书人、尤其是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可未必是好品质。不过,我也相信书本身有优劣之分。叔本华不是这样说吗?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有些书,本来就没什么思想,或者只有一些东拼西凑的东西,让它在你头脑里了跑了一大半还留不下一丝痕迹。而另一些作者,他们留下的脚印能把你引向一个前所未见的新世界,而且,每当他们在你的头脑里奔跑一次,你跟随他们的脚印所看到的风景都有所不同。
Robert Byron Bird和他的合作者写的“Dynamics of Polymeric Liquids”就是这样一本常读常新、可以与你长相伴随的书。全书分两卷,第一卷的副标题是“Fluid Mechanics”,第二卷的副标题是“Kinetic Theory”。我有这套书的第二版,出版于1987年(第一版出版于1977年)。同一年,该书作者在白宫接受当时美国总统里根亲手授予国家科学奖章。如今,里根已成为历史,Bird的书依然发挥着影响。
这本书的合作者R. C. Armstrong 和O. Hassager当时是R. B. Bird在Mandison大学的研究生。写书的主意出自他们,初始动机是想把老师的讲稿整理发表,以使更广大的读者得益,结果写成了蔚为大观的两大卷。另一名合作者C. F. Curtiss是在写第二卷时加入的。
许多读者称这本书是流变学的“圣经”,这不是说它句句是真理,更不是说它神圣不容怀疑,而是形容它追根溯源、由浅入深,与“圣经”从“创世纪”写到“启示录”有一比。它兼备教科书(textbook)和专著(monograph)的特色。初学者可从中读到入门所需的基础知识,专家也可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我最初知道Bird这个名字,并不是由于“Dynamics of Polymeric Liquids”,而是由于他和W. E. Stewart 及E. N. Lightfoot三人合著的另一本书:“Transport Phenomena”(1960年第一版)。80年代初,原华南工学院邓颂九教授给我们硕士研究生上化工原理课,用Bird的“Transport Phenomena”作为主要参考书编了一本“传递过程原理”的讲义,是蜡版刻字的油印本。当时我还没有看到“Transport Phenomena”的英文原著,但从此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姓“鸟”的科学家写了一本这样的书。
1988年8月份,在悉尼举办第10届国际流变学会议,会议主席是Roger Tanner。作为Roger的学生,我和其他几个同学有幸被引见给他的几位朋友,其中就有Bird教授。会议的第一篇邀请报告,便是Bird作的,题为“The Two JGs: Their Continuing Influence on Rheology”,回顾了两名已故科学家对流变学的贡献。这两名科学家,一位是J. G. Oldroyd,另一位是J. G. Kirkwood,凑巧他们名字的缩写都是“J. G.”,报告中简称他们为JGO和JGK。流变学的理论基础有二,一是连续介质力学,一是统计力学,JGO和JGK分别在这两个领域为流变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Bird的“Dynamics of Polymeric Liquids”的一、二卷,正是分别以这两个领域为中心的。实际上,这篇开场报告是以JGO和JGK的工作为线索,对四十年代以来流变学领域的进展和未来的方向作了高屋建瓴的综述。
据说Bird的兴趣和才能十分广泛,他不仅喜欢做科研,也爱好旅游和探险,还发表过一些自然科学以外的作品。忘记是哪一年,只记得有一次,Nhan Phan-Thien教授要我帮他写一个显示中文“生日快乐”的程序。那个年头还没有写中文的软件,至少在悉尼大学还没有,要打印汉字或在荧光屏上显示汉字,只能自己编写由格式语句组成的程序,用“*”或“#”之类符号排列而成。我知道Nhan是不懂中文的,他要这干嘛呢?Nhan说,Bob Bird要过生日了(在英文里,Bob是Robert的昵称),Bob精通中文,因此他想用Email发给他中文贺词。我后来又知道,Bird还精通荷兰文和日文,曾写过教人学习荷兰文和科技日语的书。
一本新书,上了畅销榜,背后很可能有商业运作的因素。一本旧书,尤其是科技书,如果几十年后仍然被人们使用着,便是真正值得放在你的私人书架上的书。你甚至可以从那饱经风霜的书页中,体验作者的治学精神,让你稍微有些浮躁的心沉静下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