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教育 服务化学教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ronggui 开博宗旨:面向未来教育 服务化学教学,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化学教与学。

博文

化学江湖也险恶----扒一扒那些大牛们 精选

已有 12688 次阅读 2007-11-15 21:23 |个人分类:科研研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1. 关于Grubbs 2nd generation catalyst。Grubbs大大不是olefin metathesis的首创者,但是2005年诺贝尔奖颁发给包括他在内的三位有机化学家时,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三个人中最当之无愧的人选。因为他于90年代开发的Grubbs 2nd generation catalyst实在是影响深远,实用有效,其重要性不可驳辩。这个并不复杂的Ru卡宾配合物,是无数博士后研究生,前赴后继才优化出来的最佳化合物。然而,最先想到用这种形状配体的人却不是Grubbs, 而是一名德国化学家(名字不记得了),这位德国人合成的Ru complex和最终的Grubbs catalyst的差异只在那个imidazole配体多了个双键。当时这个complex显示出在烯烃交换反应中的优秀特性,但是还不够完美。当Grubbs看到这个报道之后,马上利用他在加州理工的强大人力物力优势,分配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后,基于该体系进行疯狂优化,合成了数目庞大的各种配体,并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到了最优秀的候选化合物--今天我门所看到的Grubbs 2nd gen Catalyst.  Grubbs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充足的经费,优秀的学生,把这场竞争的胜利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中。
 

图示就是传说中的第二代Grubbs烯烃交换催化剂!

2。Heathcock在JOC上发表的“连载长篇小说”--来源:Prof. Merlic的Synthesis 244B 

如果你翻阅1992年的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你会惊奇地发现,从2531页到2590页长达60页的文章全部出自一个研究组,那就是Heathcock. Heathcock花了十余年时间研究 Daphniphyllum Alkaloids的合成。最后的结果密密麻麻写了六篇JOC全文,连续发表在同一期上。总长达60页。可是,当你读完这60页合成报告,你会发现前面55页都是白费力气和无用功--那是十年中的经验和教训。而那最后一篇文章,报道了一个阳离子多烯的连锁环化反应,以82%的产率丛一个简单的precusor得到了十年来梦寐以求的最终产物。而这一个反应,宣告了前面5篇文章全部是垃圾……你要问我为什么他们能这样发文章,难道JOC是他们家开的么?还真没错,Heathcock当年就是JOC的主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查看,J. Org. Chem. 1992, 57, 2531; 2544; 2554; 2566; 2575; 2585.

3。藏在灌木丛后面的Menger

“要想出名,就去告名人”。莫非学术界也有这样的事?Prof. Houk就告诉我们,Emory大学搞酶催化的Menger教授就有点这种癖好。“谁火灭谁”。而且专门来阴的,等你风光八面,毫无防备时从后面扑上来咬一口。"He attacks famous people" Houk似乎有点得意地告诉我们,因为Menger也撰文攻击过Houk的酶催化理论。酶催化领域毫无疑问有一块金光闪闪的诺贝尔奖等着大家。于是,各路英豪们纷纷玩概念,创体系。遗憾的是,没人的体系是完美的,而这个Dr Menger又够聪明,总能找到你的命门。许多著名的理论化学家都有被Menger咬的惨痛经历。所以,看官你以后要是出名了,堤防着点..... 

 

  可爱的Menger教授

 4。Hoffmman和EJ Corey的口水仗

小人物吵架,顶多屋子里闹闹。了不起到闹市街头大肆撒泼,也能小出点名。而大人物吵架可就不得了了。Ronald Hoffmann, 因为前线轨道理论的创立,即著名的Woodward-Hoffmann定律,于1981年年仅44岁时便荣获诺贝尔奖,前两个星期还来UCLA做了报告。而EJ Corey, 有机合成领域活着的丰碑,逆合成分析的始作俑者,1990年炸药奖获得者。这俩老家伙居然吵起来,而且,都是撰文在C & E News和Angew Chem Int Ed上吵,Angew的影响因子可是过了9.0了……2004年,Corey突然发难,在C&E News上号称早在1964年他便向Woodward提议过一些关于前线轨道理论的关键idea. (Chem. Eng. News 2004, 82, 42-44).舆论哗然。而在Cornell的Hoffmann显然勃然大怒,写了一篇长长的文章反驳Corey, 并把自己当年的老笔记本也翻出来扫描了放到文章里作为佐证。文中措词激烈,“I believe that EJ Corey's perception of the consequence of what he told RB Woodward is just that--what he, Corey, believes....I don't think that the conversation in question influenced in any significant way the begining of the orbital symmetry control story." "And given that Corey's claim was made after Woodward's death--when the claim could have been made for 15 years in Woodward's lifetime--that claim is also deeply and fundamentally UNFAIR."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6586).不但强烈抗议,还有讽刺“你Corey觉得是自己的功劳,怎么不在老板Woodward生前叫唤,而要到他死后15年才跳出来喊?” 可惜,当年的大老板Woodward早在1979年便离开了人世,没人能够,也没人有那个资格,来评判Hoffmann和Corey谁对谁错了。

5。Corey和Sharpless关于OsO4氧化烯烃的机理论战(Houk讲的故事)

又是Corey, 嘿嘿,不过这个是纯学术的了。Scripps的Sharpless, 2001年诺奖得主,当年在MIT,与哈佛的Corey门对门,对着干。Corey认为OsO4氧化烯烃是基于一个3+2的transition state, 而Sharpless相信是2+2 TS. 于是,大家各自撰文,搬出许多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场论战,不仅是两个巨头之间的对抗,更被看作是哈佛和麻省理工的rivalry. Sharpless还跑来UCLA找了Houk做帮手,同发表了一篇paper, 论证自己的机理。当时的数据各有优劣,谁也说服不了谁,可最后,理论化学家们和实验化学家连手,应用同位素效应,得到的结果与3+2机理相吻合。于是,这场论战以Corey和Harvard的胜利而告终。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后来Sharpless拿诺贝尔奖……

本文来源于:http://leifang1983.spaces.live.com/blog/cns!27F1AD56683101EF!1085.entry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777-11138.html

上一篇:导师与学生:共苦
下一篇:网站+数据库=免费文献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