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Elsevier):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guo 科学出版人

博文

购书读书:北京图书批发市场

已有 5583 次阅读 2008-7-21 17:31 |个人分类:无事乱翻书

 

在北京买书,有几个好去处。北大东门旁边的万圣书园、美术馆旁边的三联书店(韬奋图书中心)都是首选。另外一处,便是甜水园附近的北京图书批发市场。

门脸很破旧,进门便是一间一间的小书铺,海报贴得七零八落,书也堆得杂乱无章。站在那里翻书,常会听见买主和摊主高声交谈:问:《未秧歌》货来了没?答:没货了。在这里,书是“货”,没有什么神圣感,颇有按斤论两卖的意思。

尽管如此,此地仍有吸引人处:所有图书一律八折。崭新崭新的书,图书大厦里要卖全价的,在这里只是八折。

暑假里带女儿和她的小表姐去买书,临行前说好:每个人今天的购书额是50元,我付25元,其余要掏自己的腰包——零花钱。50元钱不是大数,但现在的孩子,对钱没有什么概念,还是从小让她们懂得花费有度为好。八折的优惠立时显现出来,俩个孩子在50元预算内,分别购书5种,若按全价,能买3、4本就不错了。

把俩个孩子安置在角落里读书,我找自己熟悉的书铺逛。书的品种实在是太多了,令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忽然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悲哀:离开出版界两年,我已经失去了对图书市场的整体把握,对每年出书态势的感觉。原来跳动着的那根脉捕,现在已经消失了。

过去,脑子里总有几条线,经纬纵横,贯穿着整个图书出版的态势。学术图书如何,文艺图书如何,少儿图书如何,哪些经典被重印了,哪些是新书,哪些是热点,哪些还在潜伏,心里头都有数。现在统统没了,只剩下一个多年不变的习惯:拿到书先扫一眼是哪个出版社出的。孩子们购书,我最后把的也是出版社的关,正如辞典要买商务印书馆的,古籍要找中华书局一样。无他,唯放心耳。

最后在某书铺选购图书一种,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是一本老书,由英文转译而来,若干家出版社出过若干个版本。我买的这版,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原也是名不见经传,后来与几个有名气的工作室合作,出版的学术图书上了一个台阶,这一点还是让人放心的。遗憾的是书的装帧一般,尤其是封面,没有经典学术图书的朴素雅致。

这本《苏东坡传》是早就该读而一直没有读的书。人的一生中,有很多这样的书,心里想“总有一天我会读她的”,但却一天天地磋砣下去。此事正如向父母尽孝心一样,越早越好,哪怕只是每周打个电话,不要等到哪一天他们其中哪一位不在了,那时后悔也晚了。

原来还有一个误解,怕这种转译的东西不好:作者用中文思考,用英文写作,写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再由另一人转译成中文,来回来去的,精华的东西不易保存下来。

事实正相反,学术图书中有几本名著,恰是这种转译多手的版本。最突出的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妙处就在于它的西方视角反观中国文化,让人觉得新颖,作者又是中国学人,没有西方汉学家的“隔”和望文生义,实在是高妙得很。此书我有三个版本,读过不下四、五遍。另一个例子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不过,比起前者的中西方视角互换,此书要差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86-32892.html

上一篇:“第二代”科研论文会是什么样子?
下一篇:The Future of Science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