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mistryche 宁拙毋巧 宁朴毋华

博文

干一行爱一行,而非爱一行干一行——兼论如何做一名专家型教师

已有 3057 次阅读 2016-3-9 17:0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时常听到周遭同事抱怨甚至于后悔当老师,大吐教师倦怠的苦水。我基本上就会淡淡回应道:“不做教师,那你有没有辞职干别的勇气?如果没有,还不如干一行爱一行。与其被生活强奸,还不如享受生活。”有了这样一种近乎阿Q式的自我安慰,我看基本上可以安心考虑怎么做一名专家型教师了。

如何做一名专家型的教师呢?国外对这方面研究颇多,整理如下:

1.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利用自己的风格就意味着要明确什么东西最适合自己,什么东西不可以采用,在你的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出你自己的优势。

2.专家型教师拥有专业的知识。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在问题解决方面掌握并运用更多的方法,效率也更高。总体来看,专家型教师在生理方面的记忆或思维技能上,并不需要比新教师的水平更高。但专家型教师拥有更多的从经验中得来的知识,他们根据这些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如果你想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所需要的不是简单的遗传和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你所获得的经验。

2.1专业知识的类型。第一,专家型教师必须掌握内容知识,即有关所授学科内容的知识。第二,专家型教师需要教育学知识,即怎样进行教学的知识。第三,专家型教师需要有关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即怎样对所教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的知识,怎样解释一个具体的概念,怎样说明和解释某个过程和方法,怎样纠正学生在学科知识上一些错误的理论和概念。

2.2专业知识的组织。一项研究表明专家和新手对物理问题进行分类的方式不同。总的来说,专家对物理问题的深层结构很敏感,他们按照问题答案所涉及的物理原理来对问题进行分类。相反,新手则对问题的表层结构很敏感,他们按照题目当中涉及的事物来对问题进行分类。这些结果表明,专家和新手的差别不仅在于他们拥有的知识量,而且在于他们是如何在记忆中组织这些知识的。

专家和新手的区别在于他们对教学知识的组织。研究认为专家型教师比新教师对知识进行了更充分的整合。

▲教学计划包括整体计划、局部计划和决策元素。整体计划是与具体课程内容、学科知识无关的计划。局部计划与课程内容、学科知识有关。决策元素是指课堂计划随课堂中意料之内或意料之外的事件及时做出改变。

▲整体计划包括检查家庭作业、呈现新材料、监督指导练习等常规工作,这部分的应用无须考虑教学内容。局部计划包括呈现特定概念、评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等常规工作。这部分是为具体教学内容特意设计的。决策元素告诉教师当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时该如何回答,这部分考虑到了可能出现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2.3有关教学背景的知识。专家型教师除了具备结构良好、内部紧密关联的学科内容和教育学的知识外,还应该了解有关教学所处的社会和政治背景的知识。实际上,懂得如何有效地与他人一起工作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部分,这一点和有关教学的知识同样重要。

3.专家型教师的工作是高效率的。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第二个重要区别在于:专家型教师比新教师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专家型教师比新教师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专家型教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第一,专家型教师把熟练掌握的技能自动化了,成为专家需要时间。第二,专家型教师高效地设计、监督和修改解决问题的方法。

4.专家型教师具有创造性的洞察力。无论是专家型教师还是新教师,都要运用知识,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然而专家型教师更可能找到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而且这些办法既新颖又恰当。

4.1重新定义问题。

4.2专家型教师思考问题的三种重要方式。

▲首先,专家型教师会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和无关信息区分开来。例如,别人认为无关紧要的细小环节,专家型教师会发现它事实上非常重要;反过来,对于人人紧抓不放的某些细节,专家型教师会发现它其实并不重要。

▲第二,专家型教师按照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结合,他们能够发现单独看来与问题解决无关的两个信息结合在一起可能就是相关的。

▲专家型教师将其他情景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在教学领域。显然,要应用所学的知识,首先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因此,专家型教师的这个特点表明,拥有更多、结构更好的知识对成为专家型教师至关重要。专家型教师在解决问题时善于观察和类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5433-961597.html

上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具体运用到教育中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下一篇:我一直有一个莫大的问号:为啥国企不能私有化?
收藏 IP: 120.197.10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