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在高中生考大学的时期说说大学生选专业的问题

已有 3214 次阅读 2013-5-4 01:47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生, 高中生, 选专业, 考大学

在高中生考大学的时期说说大学生选专业的问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02/2013 19:35:50

不知道文章中的哪里被编辑读懂了《解读“饶毅怎么没有当选美国的院士啊?”》一文被戴了花,点击率、推荐数和跟帖数都是出奇的高(相对于镜某的一般帖子而言)。镜某依然不相信多数人可以理解镜某的说法,当然不妨很多人可以从中发现几个“闪亮”的句子。

跟帖中有人报说施老师的身体情况不是很好。为此,镜某也有些担忧。施老师的担子重、压力大,需要注意一下健康的问题。没钱人往往只是看到了“有钱人”的有钱,而不能看到“有钱人”的辛苦。

跟帖中有相互“掐架”的,其中也有镜某的参与。比如


Quote
跟帖[25
吴全丰回应镜某对他的5楼帖时说:]
读一下Francis Crick's "What Mad Pursuit": 他在35岁从物理学转到分子生物学, 在60岁从分子生物学转到神经生物学。


因为镜某对他的大学生选择研究方向的说法提出了质疑:【[18]mirrorliwei 2013-5-1 23:13

to 5 楼:【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首先应该知道如何选择能够出好成果一个专业、一个研究领域、一个研究问题】的说法看似不错,但是忘记了时间是不能逆转的现实。因为在一个学子还没有成为“科学家”之前(更不要提是优秀的了),他就要选择他的专业、选择研究的课题。】

应该说这位吴老师的自我感觉很好,以为人可以把握住自己要做的事情。镜某小时候与老爸下过象棋。当然是被让着车马跑。镜某的感觉也是可以支配所有自己的兵马,但是最终还是要输棋。在今天,下棋大约也赢不了老爸。

言归正传。吴老师叫镜某参考牛家Crick“在35岁从物理学转到分子生物学”的事例,镜某很不以为然。第一,在1950年(代)还不曾有分子生物学的说法。第二,35岁选择了生物专业意味着很可能这不是他的第一次选择。不能只谈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35岁之前的牛人克里克也只是个普通人。“60岁从分子生物学转到神经生物学”也不过是个误认,因为对于成为牛人了的克里克而言,已经不存在什么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问题了。

镜某不敢说知道多少“优秀的科学家”的故事,但是知道的(不是通过文字、传说),并没有任何一位是在事成之前知道“能够出好成果一个专业、一个研究领域、一个研究问题”的。大学生选专业的问题上,镜某主张先谋生,再说别的。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谋生是第一位的。国人获得选举权是在18岁。这意味着已经成年了。大学4年算是个缓冲期间,可以推迟谋生开始的时期。但是过了22岁还不思考谋生的事儿,就很成问题了。穷人家的孩子之所以能有出息,第一,是因为总样本的人数多。第二,是因为早考虑到了谋生的事情。相比之下,家境不错的就相对“晚熟”了。晚选择也许更合适些,但是人生毕竟有限,晚选择便是晚入行。这是两类模式,不好说孰优孰劣。

如果说在选专业问题上有什么值得注意事情的话,避开要红的和正在红的专业。如果是小专业的话,别忘记了也要学会一些大宗货专业的事情。镜某的朋友由于考试失常,“不幸”失去了上生化专业的机会,“被迫”选学了生态。二十年后,学生化的人大多不如这位学生态的人红。

对人而言,谋生是第一个“专业选择”。对大学生也不例外。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86541.html

上一篇:狼来了??评说一下施老师与张老师的工作
下一篇:Age 6:【成长花絮:爸爸的形象】
收藏 IP: 12.249.230.*| 热度|

2 曹聪 zhoulangxiuc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