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世界第一不是吹出来的,需要花力气、动脑筋。要靠这个投入带动国人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升级。 这就是“折寿”的过程呢。很可能是钱都化了,结果是个“平庸”。因为“
带动国人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升级”这样的事情没有什么“世界第一”的说法,只是个良心和认识的结果。
在洋人那里,科技的投入推进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是个当然的事情,不是个问题。而在国人这里,就是个问题了。一个设备,要不要国产?国产的话,要有风险。买洋人的产品,对同样的失败,国人的评价也有所不同。洋人产品坏了的话,国人很富有“同情心”,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国人的产品上,那说法就多了。作为当事人,如何选择呢?这是个问题。
买洋人的设备、用洋人的试剂、发论文在洋人的杂志上,可能的话再雇几个洋学生、洋教员。然后就可以很“自豪”地说,俺们也达到世界一流了。写到这里,镜某突然想到了一个曾经发生过的
鹿鸣馆的故事。镜某怎么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怎么象
“鹿鸣”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现实与历史上的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地相似。几十年后研究课题的名字都准备好了:21世纪中国组建北清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与19世纪日本建造鹿鸣馆之间思维脉络的比较。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