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在这里
以后太阳能发达了,家 庭用电标准是不是应该改用低压点?其思路是这样的:
Quote
当年爱迪生就是想用低压直流电,当时不现实,以后就可以实现了。以后家庭低压电器会越来越多,计算机,音响,LED电视,LED灯,大量的充电池。从高压电转化到低压直流电要浪费50%,而太阳能电池本来就是低压电,现在要转换成高压电。以后家庭电器干脆都改成低压电器,安全而省电了。
如果立委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回答上述的问题,整个教育体系可能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因为所谓的教育体系,不外乎是让人们能够靠各自的人脑来作出上述问题的思考和判断。
都说思考要分文科理科,但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很多是不分科的。在主张“以后家庭低压电器会越来越多,计算机,音响,LED电视,LED灯,大量的充电池”时,不妨思考一下一个家庭中用电量(功率)的组成和时间分布。这个“抽象”很重要,因为这样的数据反映出了用电的本质,而低压电器的多寡不过是个表象。此乃第一。第二,“从高压电转化到低压直流电要浪费50%”是否属实?如果是真的话,能否克服损失,提高转换效率呢?第三,单结电池的低压并不能说明不能靠串联得到高压,因此“太阳能电池本来就是低压电”并不能成为“以后家庭电器干脆都改成低压电器”的理由。
前边提到“抽象”思考很重要,因为用电器的多寡并不是问题,本质在于用电量的多少。同时具体思维也很重要。主张“干脆都改成低压电器”的时候就需要思考不用220V的话,这个电压究竟要定在多少伏上呢?20V如何?这样一来,就意味着获得同样的电力需要电流加大十倍。因此电线的截面积也需要扩大十倍。换成电线直径,大约要粗三倍的样子。不知道人们对吸尘器电线粗细的感觉如何,再粗三倍是否可以容忍。
这样的问题作为高考试题应该不错。题目就叫做说说对以下文字的理解,并给出一个400字的评述。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