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朴实”的科学观--说说《科学研究是这么做的》

已有 2772 次阅读 2011-4-5 16:47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观

“朴实”的科学观--说说《科学研究是这么做的》 (106821)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05, 2007 10:06AM 

国人的语言“艺术”很发达,所以“朴实”也可以理解为“幼稚”。《科学研究是这么做的》就是个比较幼稚的论述。当然青年报本身,也是个“幼稚”的报纸。 

国语中复数的概念不够明确,“科学研究是这么做的”一句中的“科学研究”是单数还是复数很难判断。对多数的具体“科学研究”而言,方先生的陈述很到位。但是,这只是一种微观的视点,并不能表述宏观的“科学研究”本身的现象。也就是讲,森林是个概念,树木又是个概念。树木都加起来也不能等于森林!这就是叫做“科学”了。 

有个有趣的现象:不信神的方先生居然还有个信神的“尾巴”。 

引用:
科学家不是圣人,是科学方法让科学变成了一个神圣的事业,让科学知识成为人类所有知识中最可靠、最少争议的一种。
也就是讲,“神坛”还是有的,不过是供的牌位不同。 

证明这个判断的自然还要借用方先生自己的论述 

引用:
科学与其他领域(文学、历史、哲学、神学……)的学术研究的主要差别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它是怎么获得知识的:不是靠冥想、思辨、经验、灵感、权威教诲、“神启”,而是经过了一个特殊的过程,一个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并加以严格的检验的过程。因此最能体现科学的特征的,是它的研究方法。


君不见“神坛”垒起来了--科学是“一个特殊的过程”、是“高级”的、“超越”的、与其它学术不同的东西。这些年来,对科学“牌位”特殊位置的认识,显然是贯穿着方先生的思维。一旦供起来了,思路就窄了,也令“科学”高处不胜寒了。其实各类假说的提出没有“问出身”的必要。不论是否 

引用:
靠冥想、思辨、经验、灵感、权威教诲、“神启”
,只问“手续”是否齐全。这才是体现了原本科学的胸怀,才是非宗教式的、学术的、职业以及作为一个制度的科学。 

吴先生的“科学顾名思义就是分科之学”的主张倒是科班的见解,也是学术界的主流认识。的确, 

引用:
这两个汉字最初是日本人用来翻译英文“science”一词的。science来源于拉丁语scientia,本义是“知识”。
的确, 

引用:
这个本义也不能准确地反映科学的含义
。但是,问题发生在为什么当年日本人要用“科学”这个新造词来对应洋文的science,而国人用了“格物直至”来翻译?这才是做学问的正路。而用“知识”vs“科学知识”的分类法,只能是走不通的死路了。 

从人脑活动的产物的意义上看,以物理为代表的“科学”学术与其它的学问、学术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包括神学在内。这才是个彻底的“唯物论”的观点。 

引用:
假说再合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它是否成立必须经过验证:做新的观察,或者设计实验。
并不是典型的“科学研究是这么做的”事例。认为是一个“手续”的理解更合理。具体给出一个事例,比如测重力波的实验:从理论的预言到观测可能性的论证,再到申请预算,间接的观测证明等等,贯穿几十年的一系列的工作,才能符合“科学研究是这么做的”的命题呢。 

没有具体的事例,从概念到概念的文章是国人作文的通病。在洋人那里拿了学位的方先生也不能免俗。看来不从娃娃抓起是不行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45,2122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29916.html

上一篇:106 的语言学
下一篇:镜子微博:包二奶都有科学做依据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1 张伟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2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