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几个N年前的“问答题”

已有 2868 次阅读 2009-12-30 06:52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几个N年前的“问答题” (15251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December 28, 2009 04:34PM

回答: PNAS,  Blood有几篇文章就当上外籍院士了,看来中国的国力是提高了。 由 pilgrim 于 April 29, 2003 22:42:49: 
送交者: mirror 于 April 30, 2003 00:36:23: 

美国人的“院士”大约是每几十名“scientist”里选一个角色。同用一个“科学院”的名字,内容完全不同。可以讲美国的“科学院”是个“学界”的一个“理事儿”机构。尤其是对“学界”以外发挥着作用。 

苏共开党代会,请中共代表团参加了。就是这点儿事儿。“延安整风”后的共产党,不会因为其人是参加了苏共的大会,就另眼相看。也不要把外国人讲的看得太重。一百多年,国人对这类事儿还是没有“摆正”。中国大约也是世界上数得上的大“医疗市场”。按市场规模给几个“配额”,并不是什么纯“学术”上的事儿。 
------------------------------------------------------------------------ 



回答: 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九条的问题 由 田牛 于 April 29, 2003 15:42:16: 


送交者: mirror 于 April 30, 2003 00:11:22: 

“国体”还得有,记得有个叫国家的军事委员会,其成员和主席与党的中央军委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三权分立”的想法。不过是对“司法”和“司军”的认识不同而已。 

  宪法这个档次的法,只能讲到“属于人民”的程度。具体如何能保证它属于人民,还得另立法。但是,这事儿目前还讲不通。因为还没有一个吃“法”的阶层。法科儿走红,不过这十年,那代人还在三十出头。再等20年,这些人当部长了,就好办了。 

  “所有(属于)权”和“使用(行使)权”的分离处理,以国人的“智慧”很早就有了,不过没有象今天这样明确罢了。 
------------------------------------------------------------------------ 


回答: 突发奇想,追根溯源 由 Smilecracker 于 April 29, 2003 14:00:11: 


送交者: mirror 于 April 29, 2003 22:59:19: 

如果能割断和以往的各种联接,美国的制度,是人脑能够设计出来的“最好”的版本。 

  问题是当年美国人的“割断”,并不是“人为”的。可以认为是一种“天然”。人们对飞来横祸和自杀的认识不一样。虽然都是一个人的“死”。因此,“割断”就不是象想象那样的简单。 

  需要加注的是: 
1)“最好”并不是见得是“唯一”, 
2)和购物一样,“最好”并不是见得能“买”得起, 
3)“最好”并不能保证是“永远”, 
4)“最好”并不见得是所有人都认可, 
5)“最好”的到手之前,总得有个“次好”的东西用着, 
6)“最好”和“最合适”是两个概念。看看“磁悬浮”就知道了。 
7)增长率7%的时候,没有工夫想“最好”。等增长率到了2~3%甚至更低的时候,“否定”现状就是第一位的了,选“最好”的事儿了也不见得就能成。 
8)“先”“后”往往是“人为”的。比如“先”结婚,“后”生孩子。自然里并没有为什么要这样的“道理”。 
------------------------------------------------------------------------ 

回答: 关键问题: 由 Smilecracker 于 April 30, 2003 03:45:11: 

--送交者: mirror 于 April 30, 2003 04:12:18: 

  没见过癌吧?没得过癌吧?没治过癌吧?要是能有“关键”存在,癌就和心脏血管的疾病一样,有些办法了。 

  割下去就能治好的,是猴子、是鸡眼、是包皮。连男人掉头发都讲不清楚的时代,论清十几亿人的事儿,而且还是“关键”就不着边际了。 

  不怕没有“关键”,记着有这档子事儿就可以了。可怕的是大家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套、去找、去造“关键”。 


回答: 问个低级问题:李慎之到底牛在哪里 由 sinoMD 于 April 29, 2003 21:34:18: 

-送交者: mirror 于 April 29, 2003 22:12:27: 

  牛在是这(那?)段历史的“数据库”。“经历”了不见得就是“理解”了。那一代包括新生代里,能“理解”的人不多。这个“理解”并不仅仅是“哲学”意义上的,而是更接近生活中强烈的“恋爱”后又不得不分手、同时又生活在恋人身边的那种。 

   那一代人里,能把事儿讲清楚的并不多。因为大学生本身就不多。有人格兼有头脑的人更是少数。李先生是少数里的少数,所以“牛”。尤其是在多少知道那段历史的人里。 
------------------------------------------------------------------------ 

所有跟贴: 

* 镜子这个说得好,要鼓掌 - 桂铭 (0 bytes) 03:44:28 4/30/03 (0) 

* 只有上了大学才知道自己 干了什么,身边发生了什么,新鲜。 - prunus (94 bytes) 00:47:24 4/30/03 (61) 
* 出疹一样,出一次也就够了,以后再碰到出疹的人也就不怕了 - 李东阳 (134 bytes) 02:57:54 4/30/03 (1) 
* 好“定式”。都“三帽一体”了,就死母猪不怕开水汤了 - mirror (0 bytes) 03:01:08 4/30/03 (0) 


* 只有比北京清华线高正好40分的才行 - starfire (0 bytes) 02:14:44 4/30/03 (0) 

* 不上大学也知道天下事,比李慎之牛的人多了 - 田牛 (198 bytes) 01:05:33 4/30/03 (28) 
* 如此轻视劳动人民的智慧,当年不被打成右派并还委以公职也难。 - prunus (0 bytes) 01:12:41 4/30/03 (3) 
* 你把“轻视劳动人民的智慧”扣到提倡“大民主”的李慎之头上,很显智慧。 - taicu (0 bytes) 01:19:02 4/30/03 (2) 
* 你把“提倡大民主”扣到一棍子打死五十年的李慎之头上,很显智慧。 - prunus (70 bytes) 06:35:45 4/30/03 (0) 

* 李慎之 shì fôudìng dàmínzhû de, - prunus (163 bytes) 04:05:07 4/30/03 (0) 



* 不上大学等于无知? - 鹏归 (26 bytes) 01:10:23 4/30/03 (23) 
* 将“知”译为“知识”,就是悲剧的开始。 - mirror (198 bytes) 01:33:15 4/30/03 (22) 
* 问题更严重了 - 鹏归 (121 bytes) 01:39:33 4/30/03 (21) 
* 非常合格的理解。“大学”是干什么的?是“知”的化身。 - mirror (356 bytes) 02:03:45 4/30/03 (20) 
* 就算北京清华高40分的大学是“知”的化身,“知”的化身不都是大学 - starfire (0 bytes) 02:37:15 4/30/03 (10) 
* 您还是玩儿“GB”去吧(此处GB不为人体某器官)。 - mirror (0 bytes) 02:40:28 4/30/03 (9) 
* 您的意思玩GB跟教育程度有关? - 李东阳 (0 bytes) 03:03:01 4/30/03 (1) 
* 跟教育程度无关,和素质有关,玩GB的天生高贵聪明,谈笑间北清门大开。 - taicu (0 bytes) 03:05:28 4/30/03 (0) 


* GB有几种写法? - starfire (0 bytes) 02:50:07 4/30/03 (4) 
* 升级后就改PS,PSII了。 - mirror (0 bytes) 02:54:17 4/30/03 (3) 
* 还有一种写法叫mirror - starfire (0 bytes) 02:58:27 4/30/03 (2) 
* 要“化妆了”,见过猴山里的猴儿玩儿镜子吗? - mirror (56 bytes) 03:07:03 4/30/03 (1) 
* 与您共勉 - starfire (0 bytes) 03:09:59 4/30/03 (0) 

* 您好涵养 - starfire (0 bytes) 02:43:22 4/30/03 (1) 
* 没见镜子骂过人。他在夸你素质高呢,不上大学就可“知”,随便上个北清什么的更好。 - taicu (0 bytes) 02:59:30 4/30/03 (0) 




* 茴香的茴字有几种写法? - starfire (0 bytes) 02:24:54 4/30/03 (1) 
*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 - taicu (0 bytes) 02:26:10 4/30/03 (0) 


* 这招高明 - 鹏归 (131 bytes) 02:14:50 4/30/03 (6) 
* 挺象那么回事儿的。再“点”一下儿: - mirror (392 bytes) 02:35:15 4/30/03 (4) 
* 又长知识了 - 鹏归 (61 bytes) 02:39:33 4/30/03 (3) 
* 用词准确!不过将“知识”化为“知”还得再“跳”。 - mirror (38 bytes) 02:45:48 4/30/03 (2) 
* 还有问题 - 鹏归 (154 bytes) 03:53:38 4/30/03 (1) 
* “大学”有没有不知。“私塾”一类的会有。 - mirror (1131 bytes) 05:13:05 4/30/03 (0) 





* mirror先跟你说茴香的茴字有几种写法,然后偷梁换柱 - starfire (0 bytes) 02:30:27 4/30/03 (0) 

* 镜子当然是又有知识又有文化,不服你也写上一篇有自己观点、论据、论证的文章来。 - taicu (0 bytes) 00:53:02 4/30/03 (28) 
* 他刚才抬的杠就是很好的观点、论据、论证 - 鹏归 (0 bytes) 01:00:15 4/30/03 (27) 
* 好啊,你帮他展开,写成一篇惊天地、泣鬼神、有血有肉的三千字雄文。 - taicu (0 bytes) 01:16:40 4/30/03 (26) 
* 大音希声 - 鹏归 (23 bytes) 01:18:18 4/30/03 (25) 
* 大屁稀臭。黄嘴丫的三句半,对你就是玉音。 - taicu (0 bytes) 01:20:20 4/30/03 (24) 
* 大臭希臭:初发时若有若无,绵如云霞,然而蓄劲极韧, - steven (66 bytes) 01:39:55 4/30/03 (12) 
* 何止德文,还有拼音,还有逼有亲人挂念的中华将士“杀身成仁”,等等。 - taicu (0 bytes) 01:53:21 4/30/03 (11) 
* 你中华将士管我东夷人屁事? - prunus (0 bytes) 04:13:28 4/30/03 (0) 

* 我说呢,原来是对人不对观点 - 鹏归 (0 bytes) 01:54:39 4/30/03 (9) 
* 原来你有先知先觉之能,脑袋没动,屁股先动,嗅见不平,拔刀相助。 - taicu (4 bytes) 02:00:20 4/30/03 (8) 
* 你的屁股真是稳如泰山啊. - 鹏归 (47 bytes) 02:07:50 4/30/03 (7) 
* 你说反了,应该是“居然能从一个人放过的所有的屁嗅出一个屁的味道来”。 - taicu (0 bytes) 02:09:43 4/30/03 (6) 
* 坚持一个屁的原则 - 鹏归 (30 bytes) 02:17:50 4/30/03 (5) 
* 我实不实践,别人可以观察。我倒是观察到有些人只会放一种气体。 - taicu (40 bytes) 02:23:32 4/30/03 (4) 
* 别忘了观察一下自己 - 鹏归 (84 bytes) 02:32:25 4/30/03 (3) 
* 不是东屁压倒西屁,就是西屁压倒东屁。你自愿把鼻子凑上来,也怨不得别人。 - taicu (0 bytes) 02:35:02 4/30/03 (2) 
* 这是读书论坛关于屁的阶级斗争真理? - 鹏归 (0 bytes) 02:41:16 4/30/03 (1) 
* 你才明白过来?科学精神就是不准随意“放屁”。这里其实是个屁的绞杀场。 - taicu (0 bytes) 02:47:20 4/30/03 (0) 

* 看来你经常放,哈 - 鹏归 (15 bytes) 01:24:20 4/30/03 (10) 
* 自己放还不够,得有人能嗅出“大音希声”来才够味。 - taicu (0 bytes) 01:29:38 4/30/03 (9) 
* 你嗅出啥味道了? - 鹏归 (54 bytes) 01:33:37 4/30/03 (8) 
* 我嗅出黄嘴丫子的奶味,你则嗅出“大音希声”来,可谓通感。 - taicu (0 bytes) 01:37:32 4/30/03 (0) 

* 倒也,倒也,两位有失身份——恕小子直言 - habpi (0 bytes) 01:36:33 4/30/03 (6) 
* 身份于我如浮云,还是赤膊上阵比较过瘾。:-) - taicu (0 bytes) 01:40:26 4/30/03 (5) 
* 赤膊更有利于嗅屁? - 鹏归 (0 bytes) 01:45:10 4/30/03 (4) 
* 更有利于如鲁达一般,将“大音希声”打出“大屁希臭”来。 - taicu (0 bytes) 01:49:02 4/30/03 (3) 
* 鲁达是那个大学教出的打屁本事? - 鹏归 (0 bytes) 01:52:02 4/30/03 (2) 
* 大相国佛教大学,博士导师是智真。 - steven (0 bytes) 02:06:26 4/30/03 (0) 

* 鲁达的打屁本事天生就会,但大学里学会了打谁的屁。现在就用上了。 - taicu (0 bytes) 01:55:32 4/30/03 (0) 

国人对历史不是很尊重 - sinoMD (26 bytes) 22:21:59 4/29/03 (1) 
* 不是国人,而是笔隶对历史不尊重。普罗大众既 无改史动机也有知道全部真相的要求。 - prunus (551 bytes) 01:08:08 4/30/03 (0) 




回答: 不上大学等于无知? 由 鹏归 于 April 30, 2003 01:10:23: 
送交者: mirror 于 April 30, 2003 01:33:15: 

将“知”译为“知识”,就是悲剧的开始。民可是“由”之,不可是“知”之的道理就在此。那一代人里,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并不多,知道自己周围发生什么事儿的人也不多。远的不说,就是“8x8”(64)的当事人们,也不见得就都知道他们在作着什么,周围发生着什么。 
------------------------------------------------------------------------ 



回答: 问题更严重了 由 鹏归 于 April 30, 2003 01:39:33: 


送交者: mirror 于 April 30, 2003 02:03:45: 

非常合格的理解。“大学”是干什么的?是“知”的化身。 
“知”和“神”的分离,不过是这几百年的事儿。用“科学”作为训练“知”的程序,也不过是这百年的事儿。 

  
  对付无“知”的办法,叫“智慧”,从有“神”的时代就有。无“知”加无“智”,大约是最悲惨的时代。中世的“黑暗”,就是这个情形,“文化大革命”也是这个情景。 

  跟那些玩儿“哲学”的“过不去”,也是为了“知”一事儿。至于“反”什么,倒是无关紧要的。 
------------------------------------------------------------------------ 


回答: 这招高明 由 鹏归 于 April 30, 2003 02:14:50: 

送交者: mirror 于 April 30, 2003 02:35:15: 


挺象那么回事儿的。再“点”一下儿: 

金字塔的最高“高度”,并不是最顶上的那块石头决定的。而是由最低层的石头的强度决定的。此道理不比“跳蚤”跳高更难,可是能知道,能会用的人,并不多。 

知道其中的“科学”原理,可谓“知识”;而能将此原理应到此处,可谓“知”也。 

就高40分,虽不多,也够用。道理是“在‘用’字上很下工夫”。 
 
镜子是吃饱了返“胃酸”来玩儿。可有几个“愣青”没饱肚子,拿瓶里半满的醋也敢当“胃酸”。服了。 




回答: 又长知识了 由 鹏归 于 April 30, 2003 02:39:33: 

送交者: mirror 于 April 30, 2003 02:45:48: 

用词准确!不过将“知识”化为“知”还得再“跳”。 
不然,那百科全书就成了“知”的化身了。 
----------------------------------------------------------------------- 

鹏归 于 April 30, 2003 03:53:38: 
不上大学则对文革"无知"这样的大道理深奥了点,你给介绍一下,古埃及的大学是如何给金字塔设计师颁发博士学位的?从知识到知不难,贴一块狗皮膏药把识字盖上不就得了。 

回答: 还有问题 由 鹏归 于 April 30, 2003 03:53:38: 
-送交者: mirror 于 April 30, 2003 05:13:05: 
“大学”有没有不知。“私塾”一类的会有。 
“学位”大约是论“成分”。是这个“成分”的人就有资格了,不用象“科举”那样费劲。 

“从知识到知不难”是一家之言。也许就是这样的认识,导致以为再过若干年就可以“创一流”大学呢。 

一般认为“从知到知识不难”。也就是讲,懂了万有引力了,算个什么天象,预报个潮汐不难。而从知道“几大定律”、也知道苹果不往天上飞的现象,反推“万有引力定律”就难了。这个“作业”并不是逮个人就可以承担的。 

  单论金字塔的高度,底下的一块和上面的一块的“贡献”等价。缺了哪一块也不行。甚至可以讲就顶上的那块是“关键”。而要论能够达到的高度的话,顶上的那一块石头的意义就不大了。最底下的石头(们)的能力,决定了能够达成的一切。 
  
  “把‘识’字盖上不就得了”的理解可以给“鼓掌”。“识”是用肉眼,而“知”是用“心”眼。肉、心混在一起,当然分不清。把“肉眼”一遮,在一片黑暗的条件下,“知”就起作用了。“洋药”的造法儿就是“知”的方法,“中药”的造法儿就是“智慧”的方法。也难定优劣。让他们并存,也是个“智慧”的办法。哪个合适用哪个。 

  数据库(软件)的“伟大”不在于能存多少条知识。而在于如何能在查找人本身并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把有些关联的东西调出来出示。这个机能就是数据库的“知”了。“知”发达了,有些就可能变成“智慧”的形式“储存”起来了。 




送交者: 2Cul4U4 于 May 12, 2003 11:59:29: 

一列队伍长100米正在行进,传令兵从排尾走到排头,又从排头走到排尾,这列队伍正好前进了100米,已知队伍的速度和传令兵的速度保持不变!问传令兵走了多少米? 


传令兵问题 

------------------------------------------------------------------------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www.xys.org] 
------------------------------------------------------------------------ 

送交者: 随便 于 May 12, 2003 22:13:58: 

设兵速X,队速Y,则100/(X+Y) + 100/(X-Y) = 100/Y。 
解得 X = (1+根2)Y。以Y速走100米,以X速当然走 
(1+根2)*100米。 

不过,原题要求用小学数学,因此这个解法不及格。俺 
倒是有个小学解法。不过想先听听各位高见。 

----------------------------------------------------------------------- 



回答: 传令兵问题 由 随便 于 May 12, 2003 22:13:58: 
送交者: mirror 于 May 13, 2003 09:35:28:- 

那就“高见”一下,长长“40分儿”的志气。 


  小学生如何解,得问小学生或小学教师。以下的“解答”形式上是小学的水平。 

1)提问的是走了多少路程,还是一个队列,很绕人。 

2)想几个特例: 

2-1)传令兵有有限的速度,队伍(长L)不动, 
2-2)传令兵有有限的速度,与队伍同速, 
2-3)传令兵不动,队伍有有限的速度。 

这是镜子最为得意的“对称”分类。凭直觉,这个问题与时间无关。 
2-1)的结果是2L, 
2-3)的结果是“负”的地球周长, 
2-2)无限长的路程。 

2-3)的“镜像”结论是:传令兵有大于队伍的有限速度时,有限的“正”位移方向里有解。走的距离是这两个速度差的函数。 

3)“瞬间移动”条件下的题解 

  第一个“瞬间”传令兵到了队头,下一个“瞬间”队伍的尾到达了传令兵处。这个过程也“满足”题目。路径是一个队伍长L。 

  为了防止搞物理的人“捣乱”,这里讨论不需要时间的数学“操作”。“瞬间移动”由两个“操作”完成:1)传令兵和队尾为原点,镜像“操作”,2)队头、队尾交换“操作”。“操作”的结果就是生出了“L”。这个操作再玩一次就是2-1)里的2L了。看来这个操作只能玩一次。 

4)“时间”玩了一把,剩下的就该玩“空间”了。队头、队尾的“重合”就是玩儿法了。传令兵走x轴,队头尾走y轴。传令兵要想跟队头尾有共同的y坐标(题目的条件),就得走“根(y方+x方)”的“斜”路。 

5)两把玩儿完,没的可玩儿了,就把两个加起来。结果就是解方程式的答案。 

6)但愿大学生们能懂。欢迎板儿砖。 




回答: 别把葵花宝典当真 -- 回应王晋康的“高论” 由 老歪 于 May 11, 2003 05:43:05:- 

送交者: mirror 于 May 11, 2003 06:36:27: 
医学、病菌、病毒和人自己。 

----------------------------------------------------------------------- 
  控制感染症是2战后医学上的一个飞跃。但是就今天的人类寿命而言,决定性的因素仍然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本身。 

  传染病的危害固然有病菌、病毒的“引子”的作用,但是近代的人类生活方式,流通的发达,无疑大大地助长了“传染”的威力。这个因子,比议论“免疫”云云的因子要大得多。死亡的前三名里,癌症算是不知原因,心脏、脑血管都是人本身的因子造成的。不同的是,人们都是对己宽,对人严。事儿都怪到病菌、病毒的头上了。当今萨斯流行之际,人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不可误解,不可忘了理性的思维。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2457.html

上一篇:mirror - 人的几种“怪感觉”
下一篇:mirror - 蒋老师发了一个有趣的帖子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18 0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